新疆大学人文学院阿尔泰学研究所
-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新疆维吾尔文的波斯文学翻译及研究最新状况评述被引量:3
- 2001年
- 8 0年代以来 ,中国学术界对波斯文学的翻译介绍及研究工作 ,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疆的维吾尔族学者在这一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也是比较突出的。不少专家学者 ,重新发挥自身的优势 ,对波斯文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翻译介绍了部分波斯文学作品 ,刊布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发表了不少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和文章。其中 ,有关波斯古典文学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翻译介绍方面的工作就比较显著。本文从波斯文学的翻译情况和研究情况两个方面 。
- 美合拉伊.买买提力
- 关键词:波斯文学维吾尔文翻译文学研究文学作品
- 伯希和藏品中一件回鹘文皈依佛教三宝愿文研究被引量:4
- 1999年
- 牛汝极
- 关键词:回鹘文伯希和愿文藏品对偶词
- 西域语言接触概说被引量:13
- 2000年
- 本文根据敦煌藏经等考古资料 ,比较系统地整理了公元 2 - 11世纪西域语言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的历史 ,对于揭示语言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牛汝极
- 关键词:历史演变接触史梵语吐火罗语
- 哈萨克族的“巴塔”习俗及其语言被引量:3
- 2001年
- 本文阐述了哈萨克族巴塔习俗的主要内容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分析了巴塔习俗形成的原因 。
- 周亚成古丽巴克
- 关键词:哈萨克族语言
- 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审美特征研究被引量:3
- 1999年
- 通过描述和分析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认为特色美、自然美、和谐美是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展示出的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指出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审美特征的形成是与维吾尔族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的,正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维吾尔族拥有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观,并且促进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审美特征的形成。
- 周亚成卡丽毕努尔
- 关键词: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审美特征
- 谈哈萨克族妇女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被引量:1
- 1997年
- 大凡和哈萨克族有过接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哈萨克族人友好、热情、朴实.虽然他们保持着浓厚的草原民族性格,但一点也不乏“谦谦君子”的风范,他们总是给人一种踏实、勤奋的感觉,民族面貌始终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景象.我在新疆搞了十年教育工作,每当和同行谈及哈萨克族学生,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哈族学生好学、礼貌、诚实.那么这种民族的优良品德究竟是怎么形成的?除了历史的、传统文化的影响等因素外,我认为这和教育,特别在家庭中哈萨克族妇女对儿童的道德教育直接相关.道德是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反映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特征,它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某些有关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为,是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和与之相应的行为习惯的反映.道德的形成源于人们从儿童起所接受的道德教育,由于母子纽带的生物因素以及哈萨克族的社会结构、家庭关系等原因,家庭教育的责任主要由妇女承担,社会对人和事物道德评价水准,使妇女把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列为很重要的内容.
- 周亚成
- 关键词:哈萨克族道德教育道德行为准则道德知识道德感道德情感
- 回鹘佛教归属未定典籍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对回鹘佛教文献中归属未定的 11种残件的保存、收藏、编号。
- 牛汝极
- 关键词:佛教文献
- 四件回鹘文摩尼教祈愿文书译释被引量:3
- 1999年
- 本文对高昌王国时期古代维吾尔人遗留下来的四件回鹘文摩尼教祈愿文书分别作了转写、翻译和注释。
- 王菲
- 关键词:摩尼教回鹘文文书
- 《突厥语辞典》的文化语言学价值被引量:3
- 1999年
- 11世纪70年代编定的《突厥语辞典》中文化语言学研究对社会文化变革有较大影响、分化人文地理对语言和方言、语言接触与文化交流、诗歌谚语的哲学观念方面也是如此。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解析。
- 牛汝极
-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
- 高高的萨吾克烈——从一次集体婚礼看哈萨克族传统婚俗的变革被引量:3
- 2001年
- 周亚成
- 关键词:婚姻制度集体婚礼哈萨克族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