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作品数:173 被引量:809H指数:12
相关作者:滕世宗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3篇哲学宗教
  • 44篇政治法律
  • 16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8篇伦理
  • 43篇道德
  • 29篇伦理学
  • 16篇主义
  • 13篇道德建设
  • 11篇社会
  • 10篇社会主义
  • 10篇市场经济
  • 9篇德性
  • 9篇亚里士多德
  • 9篇教育
  • 8篇政治
  • 8篇理学
  • 8篇公民
  • 7篇多德
  • 7篇尊严
  • 7篇公民道德
  • 6篇正义
  • 6篇文化
  • 6篇美德

机构

  • 165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北京市委党校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东方道德...
  • 1篇北京青少年研...
  • 1篇河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国人民政治...
  • 1篇中国伦理学会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6篇肖群忠
  • 13篇杨伟清
  • 13篇葛晨虹
  • 12篇张霄
  • 11篇龚群
  • 11篇刘玮
  • 9篇吴潜涛
  • 9篇姚新中
  • 9篇王福玲
  • 6篇焦国成
  • 6篇郭清香
  • 6篇李义天
  • 6篇罗国杰
  • 5篇邱仁宗
  • 4篇曹刚
  • 3篇李茂森
  • 3篇李凌
  • 3篇袁和静
  • 2篇宋希仁
  • 2篇吴付来

传媒

  • 23篇道德与文明
  • 17篇伦理学研究
  • 12篇中国人民大学...
  • 7篇齐鲁学刊
  • 7篇高校理论战线
  • 7篇中国德育
  • 5篇中州学刊
  • 5篇政治思想史
  • 4篇哲学动态
  • 4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思想理论教育...
  • 3篇马克思主义与...
  • 3篇江海学刊
  • 2篇河北学刊
  • 2篇前线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江苏社会科学
  • 2篇自然辩证法研...
  • 2篇唐都学刊
  • 2篇北京青年政治...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10篇2022
  • 16篇2021
  • 15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20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伦理学的视角被引量:57
2016年
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归纳总结了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优缺点。着重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和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提出应对基因编辑研发技术采取积极、审慎的基本方针,在证据和审查机制基础上,分阶段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将基础研究和前临床研究置于优先地位;应该允许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体细胞的基因治疗,目前应禁止将该技术用于生殖系细胞的治疗,不考虑用于基因增强,对非人生物的基因修饰也必须有所规范和管控。
邱仁宗
关键词:基因修饰
中国儒家对孤儿和流浪儿的关怀伦理被引量:2
2004年
流浪儿童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中国儒家对孤儿、流浪儿的关怀伦理主要体现在 :尽力拯救孤儿、流浪儿的生命 ;用人间的真情和爱去抚爱孤儿、流浪儿的感情创伤 ;给予尽可能多的培养和教育。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 ,孤儿、流浪儿群体的悲惨命运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但儒家对孤儿、流浪儿的关怀伦理对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许启贤
关键词:儒家孤儿流浪儿童关怀伦理
为什么要尊重人——康德尊严思想之争被引量:1
2014年
人人平等享有尊严,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人。该理念被传统康德主义者们视为康德尊严思想中一个自明的命题。近年来,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并主张在康德哲学中"为什么要尊重人"的根据不在于人人享有尊严,相反,因为道德法则要求我们尊重人,所以每个人都享有尊严。可以以"尊严是什么"、"为什么要尊重人"这两个问题为切入点对上述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
王福玲
关键词:尊严道德法则
生命伦理学视域下反思平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反思平衡方法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在我国该方法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探讨不够,也少有人自觉应用。在生命伦理学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例如凭直觉否定一些规则、原则的适用性;更多的是,人们将已经制定的法规、规章视为完美无缺、不可修改的基石,将此作为前提通过演绎得出有关具体案例应该采取何种行动的结论,而不分析案例具体情况,从而往往使后果严重。反思平衡方法强调,既不能固守规定,也不能盲从直觉,主张不断调整道德判断和道德原则及其背景理论,使之融贯、和谐和相互支持。由于反思平衡方法既反对死守规则,又反对盲目相信直觉,因此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减少上述两种失误,为分析伦理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解决伦理冲突提供启发与借鉴,使我们的决策和行动更加合理、更加合适。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反思平衡方法本身固有的一些缺点,这需要今后在理论和实践上加强研讨,加以改进。
罗会宇邱仁宗雷瑞鹏
关键词:直觉道德判断道德原则
缓和医疗与安乐死:差异或协同被引量:8
2021年
通过对“缓和医疗”和“安乐死”两个概念的梳理、辨析,明确两者的定义,从目的、对象、手段、道德义务和利益攸关方态度等五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指出两者不存在包含关系,尽管两者在理论上存在交叉和协同关系,但在中国语境下不应强调这两类关系。建议将缓和医疗与安乐死视作两个独立的概念,明确两者不存在包含关系,不强调他们存在交叉和协同关系,并建议弃用“消极安乐死”这一概念,弃用“姑息”一词,以消除误解并推动缓和医疗的发展。
张迪
关键词:安乐死
中国伦理学与道德建设六十年发展历程被引量:4
2010年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变迁,伦理学和社会道德建设也是跟随时代的步伐而发展起来的。伦理学体系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的初步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期的伦理学理论体系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伦理学体系及理论研究进一步繁荣阶段;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通过建国初期的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德治与法制相结合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一步步深入展开。我们对六十年来伦理学和道德建设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也是为了伦理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Research Center of Ethics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Chinese peoples University,Beijing 100872,China)
关键词:新中国伦理学道德建设
罗国杰道德修养论的基点
2016年
道德修养论是罗国杰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起点,即重视自我反省的道德修养方法、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追求奉献社会和国家的理想人格。罗国杰道德修养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良道德传统,致力于引导人们在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宏图大业中,知行合一,充分发挥个人的道德自觉性和道德能动性,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李茂森
关键词:道德修养自我反省理想人格
试论生命伦理学方法被引量:4
2016年
笔者在本文中所讨论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只要使用这些方法就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给伦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这种万无一失的方法不存在于科学中,也不存在于伦理学中。这里的方法是指,如果我们遵循它们,可能比忽视它们能避免更多的错误,或者有较大的可能做出合适的道德判断,给伦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生命伦理学的方法就是伦理学的方法。生命伦理学与其他伦理学学科一样,因其具有规范性而不能像科学学科一样基于观察和实验,
邱仁宗
关键词:判例法生命伦理学
德性思想史的视角、对象与基础被引量:1
2018年
江畅教授的《西方德性思想史》(四卷本)通过设定一种较为宽泛的"德性思想"范畴,对西方历史上的德性思想进行汇总、整理和提炼,对它们的表述内容及逻辑关联予以揭示,详尽描绘出一幅西方世界自古典时期以来的各种德性思想不断呈现和展开的整体历史画卷。该书有效地区分了"德性思想"、"德性论"、"德性伦理"等概念,并试图通过"个人德性"和"社会德性"两条线索而展现西方德性思想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完整性。但是,德性思想的基础仍应侧重于个人德性,而个人德性的基础仍应奠定于心理问题。梳理并澄清伦理学史上的心灵概念和心理知识,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德性概念、德性思想及其发展历程。
李义天
关键词:心理基础
传统家训价值的传承与现代转化——以《钱氏家训》为主要分析对象被引量:2
2016年
传统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钱氏家训》是我国传统家训的一个重要文本,涉及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层面,内容丰富,对于地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传统家训价值的传承与现代转化中,家庭、学校、政府、媒体等都肩负着重要使命,社会多方应共同努力,推动传统家训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肖群忠
关键词:传统家训传承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