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勘探系

作品数:179 被引量:1,105H指数:19
相关作者:狄明信张会元李继红肖加奇周丽清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地球科学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3篇天文地球
  • 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4篇测井
  • 22篇油气
  • 20篇储集
  • 19篇勘探
  • 19篇储集层
  • 18篇盆地
  • 15篇地层
  • 15篇储层
  • 12篇油田
  • 12篇凹陷
  • 12篇测井解释
  • 10篇生油
  • 10篇计算机
  • 9篇测井资料
  • 8篇地震勘探
  • 8篇地质
  • 8篇油藏
  • 8篇生油岩
  • 8篇孔隙
  • 6篇地震

机构

  • 17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2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江汉石油学院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乌鲁木齐石油...
  • 1篇胜利石油管理...
  • 1篇江汉石油管理...

作者

  • 10篇乔文孝
  • 10篇戴启德
  • 10篇狄明信
  • 9篇查明
  • 9篇熊琦华
  • 8篇刘孟慧
  • 8篇黄隆基
  • 7篇张庚骥
  • 7篇国景星
  • 6篇熊继辉
  • 6篇李继红
  • 6篇钟建华
  • 6篇陈清华
  • 6篇金强
  • 5篇赵永军
  • 5篇杜光升
  • 5篇姜在兴
  • 5篇赵澄林
  • 5篇范宜仁
  • 5篇信荃麟

传媒

  • 99篇石油大学学报...
  • 23篇地质论评
  • 18篇测井技术
  • 5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石油仪器
  • 2篇石油工业计算...
  • 2篇世界石油科学
  • 2篇岩相古地理
  • 2篇1994年中...
  • 2篇1996年中...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通信学报
  • 1篇工程勘察
  • 1篇化工自动化及...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中国区域地质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13篇1997
  • 32篇1996
  • 18篇1995
  • 46篇1994
  • 13篇1993
  • 17篇1992
  • 15篇1991
  • 7篇1990
  • 12篇1989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定量研究薄泥质夹层分布特征的方法被引量:10
1992年
储层的非均质性严重影响着油田开发效果,储层平面展布特征、纵横向的连续性、储集物性的平面变化规律和层间物性的差异程度等都是描述储层非均质特征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枣南油田孔一段储层内部连续或不连续分布的非渗透性泥质夹层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论述了各沉积微相区的非渗透性泥质夹层的分布特征,并定量地评价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同时用非渗透性泥质夹层分布频率和非渗透性泥质夹层分布密度这两个定量指标来预测了非渗透性泥质夹层分布的平面变化规律,为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合理评价储层提供了依据.
徐樟有熊琦华
关键词:储集层泥质岩非均质性
河北省下花园地区下马岭组碳酸盐生油岩热模拟实验被引量:1
1992年
对下马岭组灰岩进行了热模拟实验,对碳酸盐岩腐泥型有机质的热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划分了其演化阶段,给出了成熟度指标和各阶段油气产率.研究表明,矿物对有机质热演化的影响,在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催化作用;在高过成熟阶段则主要表现为对干酪根裂解、脱氧和缩合有阻碍作用.沥青“C”的某些成熟度指标可较好地反映有机质成熟度;在缺乏镜质体时焦沥青反射率可作为有效的成熟度指标.此外还对比了岩样和干酪根的模拟结果,以及沥青“A”和“C”的差异.
林玉祥郝石生
关键词:碳酸盐生油岩
华北北部中晚元古代岩相古地理及其演化被引量:16
1989年
本文探讨了华北北部中晚元古代的岩相古地理及其演化过程,认为中晚元古代本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长城系沉积时期的断陷海槽阶段、蓟县系沉积时期的强烈凹陷阶段和青白口系沉积时期的稳定陆表海阶段。在这一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800~800百万年),华北北部经历了多次升降运动,多次海陆变迁,逐渐由相对活动状态转变为相对稳定状态。
温献德
关键词:中晚元古代岩相古地理
冀辽裂陷谷中上元古界构造特征及演化被引量:9
1989年
在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地球动力学的观点系统地分析了中上元古界构造特征和演化。中上元古界构造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谷-坳陷构造发展阶段、古生代和三叠纪升降运动构造发展阶段、侏罗白垩纪强烈活化构造阶段和新生代晚期活化阶段。晚印支运动造成全区挤压构造的基本格局,燕山运动多次拉张和挤压脉动交替使之受到强烈的改造和复杂化。早第三纪同生正断层的张裂活动又使中上元古界大幅度掀斜,甚至使一些构造变成单斜挠曲。东营期末,本区构造最后定型。晚第三纪,本区张裂活动基本停止,南部地区整体下沉。大地构造的演化,特别是中新生代的块断作用及其活化历史对于本区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是一个控制性的因素。
陆克政戴俊生
关键词:中上元古界
一种提高视电阻率曲线分辨率的方法
1999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提高视电阻车曲线分辨率的方法。首先,引入衰减因子λ,对实测电阻车曲线进行平滑处理;然后设计一个变换算子,将平滑后的数据进行变换;并利用窗口平均法求取入射子谈场,使得运算过程稳定、反演速度加快,达到了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在实际资料的应用中效果较为明显。
宋维琪董长安李泌
关键词:视电阻率曲线滤波器分辨率电法勘探
试论嵩山地区亮甲山组白云岩和燧石的成因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应用野外和室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篙山地区亮甲山组白云岩和燧石的成因进行了探索。白云岩中燧石的产状有纹层状、树丛状、斑状、结核状及团块状等。室内岩石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阴极发光显微镜等研究表明,该组原始沉积的CaCO_3沉积物及早期形成的石灰岩曾先后遭受了初次云化、初次硅化、二次云化及二次硅化作用的改造才形成了目前的含有燧石的白云岩。本文提出了白云岩及其燧石成因的解释机理。
田海芹
关键词:白云岩燧石
枣南油田孔店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模式被引量:8
1995年
阐述了枣南油田孔店组的主要成岩事件,讨论了影响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埋深、岩石结构及砂体沉积微相等几个方面.在分析成岩作用历史的基础上,对成岩作用阶段进行了划分,总结了本区六种成岩相类型,叙述了不同成岩相所经历的不同成岩史及其各异的孔隙演化模式,从而对储层进行分类,指出了本区的两个有利孔隙发育带.
徐樟有魏萍熊琦华
关键词:孔隙演化储集层成矿作用石油生成
辽东湾盆地南部下第三系构造岩相分析被引量:12
1994年
辽东湾盆地由辽西凹陷、辽西低凸起、辽中凹陷、辽东凸起、辽东凹陷五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其下第三系地层包括东上段、东下段、沙一、沙二、沙三与沙四段,发育有九种沉积相、三大沉积体系,根据沉积与构造的配置关系,该区构造岩相带可以划分为五种构造岩相带,如低凸起滨浅湖滩坝型构造岩相带,陡岸半深湖近学水下扇构造岩相带等.构造对沉积的控制规律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同生断层两侧发育不同的沉积相类型,构造运动的强弱控制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分布,不同的构造演化史控制着沉积充填史。受构造岩相双重控制,辽中凹陷的洼中断隆带与坡上断隆带为该区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
陈清华刘泽容
关键词:构造岩相带第三纪
信号特征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被引量:2
1994年
信号特征分析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模式识别的关键。小波分析方法对局部信号进行分析优于付氏变换。将该方法用于声波测井和地震勘探的信号分解,在一系列频段上重新表示信号,突出其重要特征,从而为超声信号和地震信号特征分析提供一种实用方法。文中给出理论分析和分析实例。
刘仲一韩其玉
关键词:地震波地震勘探
排烃效率对于酪根累计产烃率影响的数学模拟被引量:10
1991年
通过简化有机质成烃机理,利用有机演化过程中元素组成的变化,建立了不同排烃条件下干酪根成烃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演化程度时的干酪很累计产烃率和有机碳恢复系数。结合实验室模拟结果,分析讨论了排烃条件对有机演化进程的影响。该方法可为油气资源评价提供较为系统准确的参数。
陈增智郝石生
关键词:数学模型排烃量油气资源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