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

作品数:124 被引量:1,150H指数:20
相关作者:温之平吴池胜罗会邦贺海晏贾子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3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6篇天文地球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降水
  • 23篇环流
  • 22篇气候
  • 15篇夏季
  • 14篇热带
  • 12篇值模拟
  • 11篇数值模拟
  • 11篇水汽
  • 11篇季风
  • 10篇台风
  • 10篇气候学
  • 10篇气旋
  • 10篇热带气旋
  • 9篇年际
  • 9篇夏季风
  • 9篇海温
  • 9篇大气环流
  • 9篇大气热源
  • 8篇水汽输送
  • 7篇年代际

机构

  • 124篇中山大学
  • 26篇澳门地球物理...
  • 20篇广州市气象局
  • 10篇中国气象局广...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广西气象减灾...
  • 4篇广东省气象局
  • 3篇江西省气象局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江西省气候中...
  • 3篇惠州市气象局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8篇温之平
  • 30篇简茂球
  • 18篇王安宇
  • 15篇李江南
  • 14篇黎伟标
  • 14篇乔云亭
  • 13篇冯瑞权
  • 11篇袁卓建
  • 10篇蓝光东
  • 8篇陈训来
  • 8篇吴池胜
  • 8篇冯业荣
  • 8篇范绍佳
  • 7篇陈桂兴
  • 7篇樊琦
  • 7篇林文实
  • 7篇贺海晏
  • 6篇吴乃庚
  • 6篇罗会邦
  • 5篇梁建茵

传媒

  • 34篇热带气象学报
  • 18篇中山大学学报...
  • 9篇大气科学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 5篇中国科协20...
  • 3篇广东气象
  • 3篇中山大学研究...
  • 3篇气象研究与应...
  • 3篇2007年中...
  • 3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气象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第26届中国...
  • 2篇2012年全...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1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9篇2008
  • 21篇2007
  • 11篇2006
  • 15篇2005
  • 11篇2004
  • 1篇2003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大尺度大气水汽汇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用1958~2004年实测降雨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广东地区大尺度水汽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通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平均而言,广东春夏季大气向地面输送较多水资源,秋季地气间相互交换的水分相当,冬季由地面向大气输送较多的水资源。四季和年水汽汇的年际分量方差贡献均占主导地位,秋、冬季水汽汇的年际分量有约3年的显著周期。除了显著的年际分量外,冬、春季和年水汽汇的年代际分量方差贡献也较显著,占总方差的40%以上,以30多年的长周期变化为主,目前正处于由正位相向负位相转变的过渡期,预示今后广东有偏旱趋势。广东冬春季水汽汇的异常有显著的同相关系。另外,夏、秋季水汽汇的年代际分量有10~15年的显著周期。广东各季大气水汽汇偏强(弱)是由于从热带低纬输送到南海北部至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强(减弱),并伴随着水汽通量的辐合的增强(减弱)造成,但各季水汽通量异常分布型是有差别的。
简茂球陈蔚翔乔云亭袁卓建
关键词:水汽汇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南海热带气旋路径与海气通量的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海气间潜热和感热的交换对热带气旋的发展和维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MEKKHALA、LEO、TED、VONGFONG、ZEKE和WILLIE等南海热带气旋个例,对南海地区热带气旋期间,气旋移动路径与海气之间潜热通量的关联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气旋有向其路径前方海气潜热强输送中心靠拢的趋势,而且移动方向与输送中心位置分布间存在对称性,表现为:当气旋位于两个输送中心之间时,移动方向与两个中心的轴线约平行;而且气旋前进方向常与身后输送中心最近处的切线垂直。
陈淑敏黎伟标
关键词:热带气旋潜热通量
1990s初期东亚夏季风系统的年代际变化
前人研究指出,中国夏季降水分布在1990s初期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转型.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影响中国降水最直接、重要的系统,东亚夏季风在1990s发生了相应的年代际变化.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1)东亚季风强度指数在1...
张海燕温之平
南海夏季风撤退的气候特征Ⅱ——年代际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维持期相类似,在1970年代末期有明显的突变。所以分析工作以1978年为界,主要是将前20年情况与后20年进行对比。前20年夏季风撤退较早,撤退期降水较少,对流活动较弱;后20年则与此相反,夏季风撤退较晚,撤退期降水较多,对流活动较强。南海地区夏季风撤退期的年代际变化与PDO和太阳磁循环的气候变化比较一致。
王安宇梁建茵冯瑞权林建恒吴池胜
关键词:气候学撤退
ERA与NCEP2大气热源的对比分析以及全球大气热源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首先 ,对比分析了ECMWF再分析资料 (简称ERA)和NCEP NCAR第 2版再分析资料 (简称NCEP2 )计算的大气热源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全球大气热源性质 (符号 )变化的规律。分析两套资料计算的大气热源差别较大的某些地区 ,发现ERA资料在这些地区估算的大气热源要优于NCEP2 ,因此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主要采用了ERA资料。对全球大气热源性质 (符号 )变化规律的研究主要揭示了全球永久大气热源和永久大气热汇的地理分布特征。永久大气热源中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在赤道非洲的西部、苏门答腊岛西边的海域和赤道中西太平洋地区各有一个较强的永久热源中心 ,另外 ,在日本南部及其东边的太平洋上也有一永久热源中心。永久热汇地区的分布比较有规律 ,除了南北半球 6 0度到两极之间为永久热汇地区外 ,南半球 5°S~ 4 0°S各大陆西边的大洋上都有一个永久热汇中心 ,另外 ,在阿拉伯海的北端 ,北半球 15°N~ 4 0°N之间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东部也分别有一热汇中心。
蓝光东温之平贺海晏
关键词:大气热源NCEP赤道ECMWF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减弱的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于5月21日。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用Zwack-Okossi涡度方程诊断分析引起季风爆发前后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脊迅速减弱的物理因子,结果表明:在夏季风爆发前,华东-华南沿岸附近高空槽前的正涡度平流区随高空槽的东南移动向南海和菲律宾中部附近地区推进;正涡度平流是引起上述地区850 hPa气旋性涡度增大的最主要的物理因子,其次是暖平流。在夏季风爆发后,潜热加热项的作用迅速增大至与正涡度平流项大小相当,这两项是引起区域平均气旋性涡度增加的最主要的物理因子;它们和暖平流项一起抵偿了辐散项和绝热项的负贡献,令季风区的气旋性涡度得以发展/维持。因此,正涡度平流是直接导致南海-西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脊迅速减弱最重要的物理因子。
黄辰洁蓝光东徐敏贞陈训来王安宇吴池胜
关键词:天气学涡度平流
青藏高原热力状况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本文采用1979-2010 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 提供的ERA - Interim 再分析资料和NOAA 海温资料,分析青藏高原上空热力状况的变化特征以及影响温度场的主要因子,并试图解释影响高原温度场的环...
郑创坤简茂球
定量诊断华南春旱的形成机理被引量:34
2007年
华南地处气候年际变化很大的东亚季风区,近年来秋冬春干旱灾害频繁,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干旱灾害给华南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华南地区春季降水多是偏南暖湿气流在华南抬升的结果,为了全面而客观地查找华南春旱的主要成因,本研究从建立在流体所有守恒定律的华南(局地纬向平均)经向环流数学模式入手,在成功地模拟了导致华南春旱的华南地区(105°E^120°E纬向平均)经向环流后,定量地诊断分析了各动力热力因子对该经向环流的贡献。结果表明,激发华南地区下沉和30°N附近上升的距平经向环流的因子主要有:反映位置偏北的锋面对流活动的潜热加热(由其激发的经向环流下沉支对华南地区总下沉运动贡献占56%)、反映西风带扰动的经向温度平流(占25%)和反映西风急流的纬向西风动量平流(占20%)。为了了解使锋面位置偏北的大气环流统计特征,本研究还分析了华南春旱年(涝年)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相对于1980~1999年平均)和华南春旱严重的1991年旱期(雨期)500 hPa位势高度场,发现华南春旱(涝)时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弱),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北(偏东偏南)。对华南春旱严重的1991年乌拉尔山阻高与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作相关分析发现,西太平洋副高变化滞后乌拉尔山阻高变化2~6天。
温之平吴乃庚冯业荣林良勋袁卓建陈炳洪
关键词:春旱西太平洋副高
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的影响被引量:67
2008年
不同类型的背景场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灰霾有不同的影响。作者主要利用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MM5/SMOKE/CMAQ)研究离岸型背景风和海陆风对珠江三角洲一次灰霾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对珠江三角洲地区这次灰霾天气的气象模拟,较好地模拟了风速和风向的变化。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模拟出了PM10浓度的变化,与观测值比较一致。在这次灰霾天气过程中,由于离岸型背景风与陆风风向一致,在陆风维持的情况下,内陆源区的PM10被输送到沿海地区,导致沿海城市和海面上PM10浓度比较高;而在海风维持的情况下,海风与离岸型背景风方向相反,造成海风较小,致使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天气都比较严重。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离岸背景风和海陆风的相互作用对灰霾天气的生成与分布有重大的影响。
陈训来冯业荣范绍佳李江南林文实王安宇冯瑞权
关键词:海陆风灰霾天气PM10
珠三角一次重空气污染过程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被引量:32
2011年
以珠江三角州地区(珠三角)2009年11月23─29日一次重空气污染过程为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污染源排放模式(SMOKE)和空气质量模式(CMAQ)的模拟,研究此次重空气污染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有:①前期高压脊带来的稳定层结和静小风条件使得大气污染物逐日累积,难以扩散;②西太平洋台风向南海附近发展移动时,其外围下沉气流导致珠三角大气污染物向低层输送并积累.珠三角区域污染分布特征表明,广州和佛山的本地贡献明显,而肇庆等地受外地源输送的影响更为显著.
余纬罗栩羽范绍佳刘洁冯业荣樊琦
关键词:边界层特征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