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作品数:1,202 被引量:10,179H指数:50
相关作者:沈平罗斌杰叶先仁范璞黄杏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68篇期刊文章
  • 154篇会议论文
  • 49篇科技成果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952篇天文地球
  • 156篇石油与天然气...
  • 51篇生物学
  • 49篇理学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建筑科学
  • 9篇农业科学
  • 8篇矿业工程
  • 7篇化学工程
  • 6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22篇盆地
  • 258篇同位素
  • 219篇地球化
  • 219篇地球化学
  • 174篇油气
  • 146篇天然气
  • 95篇碳同位素
  • 82篇源岩
  • 78篇地质
  • 63篇化学特征
  • 62篇气藏
  • 61篇地球化学特征
  • 60篇塔里木盆地
  • 57篇同位素组成
  • 55篇有机质
  • 51篇烃源
  • 51篇烃源岩
  • 50篇勘探
  • 45篇运移
  • 43篇地层

机构

  • 1,189篇中国科学院兰...
  • 85篇中国科学院
  • 81篇中国石油天然...
  • 43篇兰州大学
  • 35篇中国石油化工...
  • 30篇中国石油大学...
  • 20篇北京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大学...
  • 20篇石油天然气总...
  • 19篇中国石化石油...
  • 16篇中国石油
  • 12篇南京大学
  • 12篇国家地震局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新疆石油管理...
  • 10篇西北大学
  • 9篇中国科学技术...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南...
  • 9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116篇刘文汇
  • 106篇徐永昌
  • 100篇王先彬
  • 89篇陈践发
  • 83篇段毅
  • 57篇陶明信
  • 51篇张晓宝
  • 50篇王琪
  • 50篇沈平
  • 50篇史基安
  • 49篇郑建京
  • 45篇孟仟祥
  • 45篇妥进才
  • 42篇孙明良
  • 40篇孟自芳
  • 35篇李立武
  • 35篇吉利明
  • 35篇王多云
  • 33篇惠荣耀
  • 32篇罗斌杰

传媒

  • 253篇沉积学报
  • 78篇天然气地球科...
  • 58篇科学通报
  • 42篇地球科学进展
  • 30篇石油实验地质
  • 26篇地球化学
  • 26篇中国科学(D...
  • 21篇石油勘探与开...
  • 20篇中国科学(B...
  • 19篇矿物岩石地球...
  • 18篇天然气工业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新疆石油地质
  • 15篇新疆地质
  • 14篇分析化学
  • 14篇Acta B...
  • 13篇地质论评
  • 11篇地质学报
  • 1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1篇地质地球化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5篇2011
  • 23篇2010
  • 27篇2009
  • 20篇2008
  • 18篇2007
  • 22篇2006
  • 83篇2005
  • 95篇2004
  • 102篇2003
  • 48篇2002
  • 60篇2001
  • 66篇2000
  • 72篇1999
  • 73篇1998
1,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被引量:32
2001年
周建宇 ,何惺华 ,李安夏 ,梁周军 .罗家地区井间地震方法与效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6 ) :74 5~ 75 3  井间地震是将震源与检波器都置入井中进行地震波观测的一种物探新方法。胜利油田与 To-moseis公司合作 ,在罗家地区进行了成功的井间地震试验。在取得高质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 ,进行了直达波旅行时反演处理与反射波成像处理 ,最终获得较高分辨率的井间速度层析剖面与反射波成像剖面。最高视频率达 5 0 0 Hz,可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为 3~ 5 m。成果剖面经综合解释 ,对井间储集层的横向分布与连通性、火成岩蚀变带、小断层、砂泥岩薄互层等复杂的地质现象有了清晰明确的认识。井间地震资料不仅可直接服务于油气田的开发 ,而且也可以标定三维地震资料。
周建宇何惺华李安夏梁周军
关键词:分辨率地震勘探
未来能源的选择被引量:11
1998年
对人类目前面临的能源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人类在经历了生物质(以木材为主)、煤和石油三代能源之后,天然气将是人类第四代能源的最佳候选对象。在天然气资源中,除常规天然气以外,非常规天然气将会在人类未来的能源构成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深成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及煤层甲烷将是未来能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基于对未来能源的选择和对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若干建议,即:近期开展西北油气地质基础理论研究;中期开展天然气,特别是非生物成因天然气研究;远期开展月球3He同位素资源(核聚变原料)开发技术预研究。
王先彬妥进才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煤层甲烷能源天然气
混合气体中硫化氢硫同位素的GC-IRMS直接测定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气体中硫化氢硫同位素的GC-IRMS直接测定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带Isodat NT 2.0软件的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连用仪,将磁场调整到中间接收杯接收荷质比为35的离子,即<Sup>35</Sup...
李立武李中平杜丽曹春辉
四川盆地西南部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在石油地质上的应用被引量:18
2003年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灯影组、二叠系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储层中次生成因的孔隙、溶洞、裂缝较发育,经历了多期白云石和石英充填;根据不同期次充填矿物或脉体中有机包裹体的特征和组合类型,以及同期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将烃类在储层中的油气演化和运移聚集期次划分为:1印支期石油大量形成阶段的油气运移和聚集;2燕山期凝析油-湿气演化阶段的油气运移和聚集;3燕山期—喜山期干气演化阶段的天然气大规模运移和聚集。
唐俊红张同伟鲍征宇张铭杰杨荣生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石油地质均一温度油气运移油气聚集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系统采集了柴达木盆地不同构造分区19个油气田的65个天然气样品,测试了其组分和碳同位素值,综合研究了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可分为生物气、腐泥型油型气、混合型油型气、煤型气和混合气。生物气δ^(13)C_1非常轻,C_2+含量极低,分别位于-68.2‰~-61.8‰和0.06%~0.20%范围;δD和δ^(13)C_(CO_2)较重。
张晓宝胡勇段毅马立元孟自芳贺鹏周世新彭德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地球化学碳同位素
稀有气体作为油气田开发天然示踪剂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基于注水与地下油气水中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显著差异推测,稀有气体具有成为油气田开发天然示踪剂的巨大潜势。应用油气田开发实验区解剖、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注水与油气水相互作用过程中注水稀有气体在不同温度、...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七克台组孢粉组合
1997年
对采自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1井和草南1井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在七克台组共发现孢粉化石32属54种,依据属种含量分布特征与地层意义,孢粉组合可确立为以Cranu-latisporites-Classopollis-Podocarpidites为代表的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含量为68.7%,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31.3%,与邻区及国内其他地区同时代孢粉组合的对比,认为七克台组孢粉组合与我国陕甘宁盆地中部直罗组、甘肃靖远王家山组、河北北部九龙山组所含的孢粉组合较相似,其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晚期,大致相当Bathonian-Callovian期.
吉利明
关键词:油气藏盆地凹陷孢粉组合地层
松粉热模拟轻烃中芳烃分布特征及β-胡萝卜素的演化机理讨论被引量:1
1997年
松粉热模拟轻烃中芳烃分布特征及β-胡萝卜素的演化机理讨论吉利明孟仟祥(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兰州730000)关键词现代松粉热模拟轻烃β-胡萝卜素关环目前对孢粉的化学组成和热降解成烃作用已有较深入的研究[1~3],但很少涉及孢粉降解轻质烃,对于高...
吉利明孟仟祥
关键词:热模拟轻烃Β-胡萝卜素关环
国际煤层气组成和成因研究被引量:47
1998年
煤层气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是成煤物质在煤化过程中生成并储集于煤层中的气体。按其成因类型分为生物成因气和热成因气。生物成因气有原生和次生两种类型,原生生物成因气一般在低级煤中生成,很难保存下来。次生生物成因气常与后来的煤层含水系统的细菌活动有关。热成因煤层气的生成始于高挥发份烟煤(Ro=05%~0.8%)。与分散的Ⅰ/Ⅱ型或Ⅲ型干酪根生成的气体相比,煤层气的地球化学组成变化较大,反映了控制煤层气组成和成因的因素多而复杂,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煤岩组分、煤级、生气过程和埋藏深度及相应的温度压力条件。此外,水动力等地质条件和次生作用等也影响着煤层气的组成。
李晶莹陶明信
关键词:煤层气同位素组成天然气
静电场激励液-液体系相间铜反萃传质特性
2010年
在改进的传质池中通过在线检测草酸浓度,应用瞬时传质系数与平均传质系数,研究了各种方向及组合、不同电压、电极板形状与面积等条件下静电场对体系Cu2+-HDEHP-CCl4/H2O-H2C2O4伴随生成CuC2O4的传质过程特性。外场电压变化、电极面积可改变相间的传质速率,与传质方向成45°夹角的静电场作用对相界面传质速率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相间传质阻力结构或相间传质层具有各向异性。
纪存兴石磊李金英赵志军侯艳丽唐占梅李中平凡金龙张东翔
关键词:传质静电场
共1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