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
- 作品数:30 被引量:115H指数:6
- 相关作者:鲍高强夏晓丹王芸陈宁童晶更多>>
-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材料科学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碳-碳键型活性自由基聚合引发体系的研究现状
- 2004年
- 与其它引发剂相比,碳-碳键型引发剂由于其自身的优良性能,因而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碳-碳键型引发剂在热引发转移终止剂和反向ATRP引发体系中的引发机理,及这两种活性自由基的聚合方法。
- 姚献东祁茵季根忠孙旭东王芸郑小明齐陈泽
-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高分子产品
- 分子内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在中到大环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08年
- 综述了利用分子内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合成中到大环化合物的进展。
- 陈建福孙旭东曾敏峰王芸沈永淼
- 关键词:PET
- 贝壳微粉改性EP复合材料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研究被引量:9
- 2007年
- 以贝壳微粉为刚性填料,研究了硅烷偶联剂对贝壳微粉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摩擦磨损等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试样摩擦面和对偶环的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偶联剂的加入优化了贝壳微粉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力学和摩擦学性能。
- 蒋学文朱红旗季根忠徐金城齐陈泽
- 关键词:环氧树脂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
- 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膜的自由体积特性及物性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对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CS/PVP)溶液共混膜的自由体积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3τ计算了其自由体积平均孔穴半径R,当聚乙烯吡咯烷酮组分加入量较少时,R随PVP在共混物中的含量增加开始略有减小,然后逐渐有所增加,PVP含量少于20%时,自由体积孔穴半径小于纯的CS本身,扫描电镜发现共混膜没有发生相分离,PVP与CS相容性好。另外,PVP的加入可以提高膜在湿态环境中的柔软性,共混膜在林格氏液中的降解性能优于纯CS膜。
- 鲍高强曾敏峰孙旭东姚献东肖慧泉何宁德王宝义齐陈泽
- 关键词: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自由体积相容性
- AlMn复合柱撑粘土负载CrCe催化剂用于氯苯催化降解性能初探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高温高压一步法合成系列Al Mn-复合柱化剂,该方法的步骤、物料消耗等较传统制备方法均大大减少,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离子交换合成系列Al Mn复合柱撑粘土(Al Mn-PILC)。改变Al/Mn摩尔比、老化温度、老化时间,可调控Al Mn-复合柱化剂的结构,从而影响Al Mn-PILC的结构性能(包括比表面积、孔体积、孔径、层间距等)。通过XRD,N2吸附,高分辨电镜及程序升温还原等实验对材料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550℃焙烧4 h后,Al Mn-PIL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可达174.2~246.7 m^2·g^-1和0.126~0.158 cm^3·g^-1,层间距可达1.85 nm。经柱撑改性合成的Al Mn-PILC,其负载Cr Ce催化剂对氯苯的催化降解性能远高于原土(Nammt)和单核Al-PILC的,尤其以Cr Ce(9∶1)/Al Mn-PILC的催化活性最佳,在250℃时可完全降解低浓度的氯苯,是一类性能优异的用于有机物催化降解的多孔材料。
- 童晶夏晓丹左树锋
- 关键词:催化降解稀土
- 壳聚糖/水溶性高分子共混膜相容性的预测与表征被引量:1
- 2008年
- 高分子(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间的相容性,壳聚糖与极性水溶性高分子在溶液状态时,分子间相互吸引,相容性好,向本体转化而成膜时,CS/PVA体系比CS/PEG体系有更好的本体相容性。原因可归结为PEG不能像PVA一样提供足够多的极性基团与壳聚糖分子形成强烈相互作用,CS与PEG间的氢键强度要弱于CS与PVA间的氢键;另一个方面,PEG结晶能力很强,在由溶液转化为本体而成膜过程中,PEG分子自身之间易于形成较规整的结晶而逐渐使体系发生分相。
- 曾敏峰顾峰肖慧泉孙旭东姚献东齐陈泽
- 关键词:壳聚糖水溶性高分子相容性黏度法
- 吡唑肟醚类化合物的合成被引量:2
- 2005年
- 以1-取代苯基-3-甲基-5-吡唑酮为起始原料,合成了6个具有肟醚结构的新吡唑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认。
- 肖慧泉欧阳贵平孙旭东姚献东鲍高强齐陈泽
- 关键词:吡唑肟醚
- 壳聚糖基多孔膜的制备方法进展被引量:13
- 2005年
- 对壳聚糖基多孔膜制备的主要技术,相转化法、冷冻诱导相分离法、模板浸取法、聚合物辅助倒相法进行了评价,并着重探讨了在聚合物辅助倒相过程中,聚合物共混对的选择对多孔膜结构的影响。
- 曾敏峰孙旭东姚献东季根忠齐陈泽方征平
- 关键词:壳聚糖多孔膜相容性
- 界面极化和自由体积尺寸对正电子素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测量了高冲聚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聚丙烯和高冲聚苯乙烯分别与其它3种材料的共混物随时间测量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结果显示,所有测量样品的长寿命组分τ3值不随时间变化,而且大部分样品相应的长寿命强度I3也保持不变,仅有几种聚合物随时间呈现减小。I3的减小被认为是在测量过程中聚合物表面电场形成的结果,I3保持不变则与聚合物体内的自由体积尺寸和在测量过程中形成的界面极化密切相关。
- 夏亚一齐陈泽王宝义孙旭东胡幼华王天民
- 关键词: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正电子湮没
- 纳米CaCO_3对CE及CE/EP基体的改性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热重分析以及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纳米CaCO3的加入量对氰酸酯(CE)及CE/环氧(EP)基体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纳米CaCO3的加入,可有效地改善CE或CE/EP基体的韧性和强度。当纳米CaCO3的质量分数为3%时,两改性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拉伸模量均达到最大值,CE/EP/CaCO3体系较CE/CaCO3体系具有更高的冲击强度(7.8kJ/m2)和较低的拉伸模量(100.5GPa)。纳米CaCO3的加入有利提高基体的热稳定性,但CE/EP/CaCO3三元体系的热稳定性仍明显低于纯CE或CE/CaCO3二元体系。
- 卢翠云曾敏峰罗孟飞齐陈泽
-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纳米碳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