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266 被引量:29,449H指数:71
相关作者:黄润秋裴向军李天斌唐川赵其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82篇期刊文章
  • 26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18篇天文地球
  • 1,464篇建筑科学
  • 477篇交通运输工程
  • 40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9篇水利工程
  • 17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7篇矿业工程
  • 100篇理学
  • 86篇农业科学
  • 59篇核科学技术
  • 42篇石油与天然气...
  • 33篇机械工程
  • 29篇经济管理
  • 28篇化学工程
  • 26篇电子电信
  • 2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医药卫生
  • 18篇电气工程
  • 16篇生物学
  • 1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13篇滑坡
  • 548篇地质
  • 461篇地震
  • 460篇边坡
  • 438篇泥石
  • 437篇石流
  • 437篇泥石流
  • 294篇隧道
  • 275篇地质灾害
  • 258篇岩体
  • 257篇值模拟
  • 256篇数值模拟
  • 196篇水电站
  • 190篇稳定性
  • 183篇地下水
  • 180篇稳定性分析
  • 178篇汶川地震
  • 172篇电站
  • 157篇水电
  • 131篇降雨

机构

  • 5,24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50篇西南科技大学
  • 130篇西南交通大学
  • 124篇中国科学院
  • 97篇中铁二院工程...
  • 85篇四川大学
  • 84篇中国地质调查...
  • 70篇长安大学
  • 68篇中国水电工程...
  • 62篇四川省地质矿...
  • 48篇中国地质科学...
  • 47篇四川省交通运...
  • 46篇四川省地质工...
  • 43篇重庆大学
  • 43篇中国电建集团...
  • 41篇四川理工学院
  • 39篇首都师范大学
  • 38篇四川省地质调...
  • 37篇同济大学
  • 35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493篇黄润秋
  • 386篇许强
  • 267篇裴向军
  • 252篇许模
  • 199篇庹先国
  • 176篇李天斌
  • 164篇唐川
  • 150篇王运生
  • 143篇巨能攀
  • 137篇何政伟
  • 124篇赵其华
  • 119篇邓辉
  • 111篇冯文凯
  • 90篇任光明
  • 87篇赵建军
  • 80篇陈国庆
  • 79篇沈军辉
  • 79篇吴勇
  • 73篇余斌
  • 67篇李为乐

传媒

  • 320篇工程地质学报
  • 210篇岩石力学与工...
  • 201篇甘肃水利水电...
  • 198篇科学技术与工...
  • 178篇地质灾害与环...
  • 151篇岩土力学
  • 140篇水文地质工程...
  • 131篇人民长江
  • 13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10篇中国地质灾害...
  • 94篇长江科学院院...
  • 85篇山地学报
  • 70篇岩土工程学报
  • 69篇路基工程
  • 62篇人民珠江
  • 59篇地下水
  • 58篇水土保持研究
  • 55篇长春工程学院...
  • 49篇水电能源科学
  • 49篇中国水运(下...

年份

  • 9篇2024
  • 258篇2023
  • 273篇2022
  • 263篇2021
  • 294篇2020
  • 271篇2019
  • 325篇2018
  • 362篇2017
  • 361篇2016
  • 389篇2015
  • 348篇2014
  • 348篇2013
  • 330篇2012
  • 356篇2011
  • 273篇2010
  • 293篇2009
  • 148篇2008
  • 110篇2007
  • 84篇2006
  • 60篇2005
5,2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心膨胀土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分析
膨胀土的颗粒成分主要为蒙脱石和伊利石,表现出"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性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量逐渐增大,西南地区一些前期采用膨胀土包心的路段,在外界一系列影响因素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降破坏.本文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
李久鹏王利超张振
关键词:沉降分析交通荷载作用
深切河谷岸坡应力水平分布型式的讨论
2018年
驼峰型分布是河谷岸坡地应力水平分布的一种基本形式,但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岸坡地应力分布却呈现出不同于驼峰型分布的一种形式,即仅有应力释放区、应力平稳区,而无明显的应力增高区。通过对测试数据及地形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这种分布形式是在特定的岸坡结构条件下形成,即岸坡下部或坡脚部位发育有近水平或缓倾坡外的、延伸较长的软弱结构面。对于驼峰型分布,通过对6个工程实例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控制应力增高区底界水平深度、最大应力集中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相对坡高,前者与相对坡高呈正相关,后者与相对坡高呈负相关,进而初步建立了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式。针对大型地下厂房布置所涉及的水平深度范围(500~600m以外),提出了岸坡地应力水平分布的三种工程类型:普通驼峰型、单调上升型和上升平稳型。研究所得结论为岸坡地应力分布计算提供参考。
杨静熙严明赵小平杜潇翔张维熙
关键词:岸坡溪洛渡水电站
基于SVM多类分类的滑坡区域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近年来,随着新理论、新技术得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模型和方法应用于滑坡区域危险性评价中。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 ach ine,SVM)是新一代的学习算法,已有前人利用SVM应用于滑坡灾害预测中。然而大多只是利用了SVM的两分类算法,得到的结果只有稳定不稳定两种,这对滑坡区域评价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尝试利用SVM的多类分类算法进行滑坡危险性区域评价,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姜琪文许强何政伟
关键词:滑坡SVM
某水库溢洪道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及治理对策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通过对边坡变形特征的分析,研究了由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炭质页岩互层组成的斜向坡高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基于模式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不同部位裂缝、岩体松弛及层间错动现象的分析,认为边坡的变形受层间错动带及陡倾坡外卸荷裂隙控制作用明显,边坡中上部沿层间错动带产生拉应力及剪应力集中,边坡下部软岩产生压缩变形,引起块体向坡外及岩层倾向方向的变形,并通过层面和卸荷裂隙向上传递变形,其变形破坏模式表现为阶梯状蠕滑-拉裂变形。由于边坡下游侧为强风化强卸荷带碎裂结构岩体,存在多条软弱夹层,可产生多处潜在剪出口,因此边坡的治理以削方减载为主,并通过预应力锚索框架控制层间软弱夹层的变形。
赵建军黄润秋巨能攀
关键词:软硬互层
大型天然黄土洞穴系统现场冲刷试验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现场冲刷试验,结合勘探、调查及室内含泥率测定等手段对大型天然黄土洞穴系统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水文特性及侵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洞穴系统侵蚀过程具有明显的期次性;洞穴过水流量过程曲线可分为增加阶段、相对稳定阶段和减小阶段3个特征流量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普遍存在"滞流效应",第二阶段具有小幅波动的特性,并发现洞穴内的总渗流损失量随设计注水流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根据含泥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了不同流量过程段含泥率的变化特点,通过不同工况的累积侵蚀量对比发现洞穴的侵蚀速率与流量显著正相关。从机理上对产生上述过程、现象及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合理解释,为黄土潜蚀机理及潜蚀速率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现场试验数据。
李喜安赵润莲乔晓英彭建兵马润勇
关键词:侵蚀速率
串马滑坡稳定性的有限元分析
2010年
对串马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形成机理及影响其稳定性等众多因素的分析,重点就前缘砖厂过度开采对滑坡的影响进行了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形象、直观、准确的分析了过度开挖年限对滑坡后缘居民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计算得出,在设计有效年限内(15 a~25 a内)砖厂的过度开挖不影响滑坡的整体稳定性,且在控制砖厂年开挖量的前提下,针对滑坡后缘(次级滑体1#)而提出了截排水与重力式抗滑挡墙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分析结果对有效防治该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张利平赵其华林友全何复森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应力数值模拟
直剪试验下砂土剪切带形成的细观变形机制被引量:8
2020年
剪切带的形成与发展是影响土体变形破坏的关键因素。利用数值模拟试验方法,对砂土直剪试验中剪切带的形成和演化机制进行研究。试验中采用条块法对试样进行标记,以观测其变形及发展过程;并记录剪应力及剪切位移的变化,分析试样的应力应变特征;最后从细观角度对颗粒试样的平均转动量、配位数及孔隙变化率等参数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试样的细观变形规律。研究表明:砂土剪切带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呈现出累进破坏的特征;且剪切过程中颗粒试样会发生局部变形并形成狭长的剪切带,剪切带的厚度受平均粒径及颗粒摩擦系数的直接影响,当颗粒粒径为1.25倍平均粒径且颗粒摩擦系数为0.5时,剪切带厚度达到最大值;此外,剪切带区域的强力链较为密集,通过对强力链进行光密度及面积占比分析发现峰值时刻最为显著(平均光密度约为1.4,强力链面积占比约为52%),这表明力链网络的结构变化与剪切带的形成及演化具有同步性;同时发现剪切带内、外颗粒体系的平均转动量、平均配位数及孔隙变化率等细观参数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剪切带对外荷载的响应较为强烈。
潘远阳魏玉峰李远征杨豪雷壮
关键词:砂土离散元法直剪试验剪切带
兴义市马岭镇龙井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1
2020年
2019年2月17日,贵州省兴义市发生山体滑坡,由于事前采取了有效的监测预警与防范应对措施,没有导致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现场调查,一旦继续遭受强降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滑坡可能会变形滑动。基于现场调查,查明龙井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评价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最后,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果,分别针对性的对滑坡的3个区提出工程防治措施:滑坡Ⅰ区稳固措施;滑坡Ⅱ区清危、稳固措施;滑坡Ⅲ区采取抗滑桩、截排水沟治理措施。
沈诚李阳春董远峰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地质灾害防治
地震大型岩质滑坡滑带原岩结构及动力变形特征微观分析
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岩质滑坡为例,从显微尺度分析大光包滑坡滑带及上下岩层原岩岩性、结构和后期改造特征,分析滑带岩体在强震过程中强度劣化方式.分析表明滑带(床)原岩以富藻白云岩为主,呈花斑状、纹层状、凝块状、葡萄状结构等;上覆...
崔圣华黄润秋裴向军
关键词:岩体结构地震作用力学性能
陡倾层状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结合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次生地质灾害,设计并完成了比例为1:100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讨论了相似关系和模型的设计、传感器的布置、模型的建造过程,编制了动荷载加载制度。试验结果表明,边坡对输入动荷载具有放大作用,沿坡面向上,PGA放大系数呈上升趋势,并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其节律性变化规律受坡体岩性、结构面组合和动荷载振动方向的影响;动荷载X向振动时的坡面峰值重力加速度(PGA)放大系数明显大于Z向振动时的坡面PGA放大系数,说明坡体在X向振动时的动力响应更为强烈;坡体内PGA放大系数在铅直向上呈线性放大,在水平向上表现为节律性变化。试验结果有助于了解陡倾层状岩质边坡在不同动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对研究其变形失稳机制和抗震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李振生巨能攀侯伟龙李果
关键词:岩质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
共5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