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化学系上海市分子催化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51 被引量:1,598H指数:19
相关作者:岳斌翁林红周鸣飞严曼明王路存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系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7篇期刊文章
  • 16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9篇理学
  • 121篇化学工程
  • 35篇电气工程
  • 24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矿业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6篇催化
  • 118篇催化剂
  • 58篇纳米
  • 53篇加氢
  • 34篇分子
  • 29篇脱氢
  • 27篇离子
  • 27篇介孔
  • 27篇分子筛
  • 24篇电池
  • 24篇金属
  • 22篇光催化
  • 18篇电化学
  • 18篇电极
  • 18篇酸性
  • 17篇水热
  • 17篇甲酸
  • 16篇选择加氢
  • 16篇乙二醇
  • 16篇SBA-15

机构

  • 451篇复旦大学
  • 35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上海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华东理工大学
  • 6篇上海大学
  • 6篇中国石化
  • 5篇嘉应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山...
  • 3篇上海第二工业...
  • 3篇上海电力学院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昭通师范高等...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福州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 2篇上海申得欧有...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94篇范康年
  • 62篇戴维林
  • 61篇曹勇
  • 58篇乔明华
  • 52篇高滋
  • 50篇乐英红
  • 43篇华伟明
  • 42篇贺鹤勇
  • 42篇龙英才
  • 33篇唐颐
  • 30篇蔡文斌
  • 29篇程晓维
  • 24篇夏永姚
  • 22篇岳斌
  • 21篇裴燕
  • 18篇刘永梅
  • 18篇张亚红
  • 16篇闫世润
  • 16篇郭娟
  • 16篇徐华龙

传媒

  • 81篇化学学报
  • 40篇Chines...
  • 33篇石油化工
  • 25篇物理化学学报
  • 24篇高等学校化学...
  • 20篇复旦学报(自...
  • 18篇第十五届全国...
  • 14篇无机化学学报
  • 1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0篇第十四次全国...
  • 7篇2009年第...
  • 6篇科学通报
  • 6篇第十届全国青...
  • 6篇第十五届全国...
  • 5篇第十三届全国...
  • 4篇Chines...
  • 4篇石油学报(石...
  • 4篇化学进展
  • 3篇电化学
  • 3篇化学世界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3篇2016
  • 16篇2015
  • 23篇2014
  • 22篇2013
  • 21篇2012
  • 23篇2011
  • 35篇2010
  • 45篇2009
  • 30篇2008
  • 38篇2007
  • 39篇2006
  • 46篇2005
  • 51篇2004
4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铬和硫共掺杂二氧化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被引量:22
2007年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硝酸铬和硫脲为掺杂离子给体,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纯TiO2、不同浓度的铬掺杂和铬/硫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以靛红为目标污染物,进行了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共掺杂催化剂的活性高于未掺杂和单掺杂催化剂.当共掺杂催化剂含0.60%(原子比)的铬,1.2%(原子比)的硫,焙烧温度为500℃时具有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活性.X射线衍射、N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表征结果显示,共掺杂催化剂为锐钛矿型,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对可见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共掺杂TiO2具备较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原因可能是铬掺杂降低了TiO2的禁带宽度,拓展了可见光吸收区域,而硫掺杂能够维持体系的电荷平衡,增强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
吕媛倪伶俐杨平曹勇
关键词:共掺杂二氧化钛可见光靛红
助剂Cr对Cu/SiO2催化碳酸酯加氢制甲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碳酸酯催化加氢制甲醇作为二氧化碳定向转化的间接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蒸氨法合成了一系列助剂铬修饰的Crx-Cu/SiO2 催化剂,系统考察了其对碳酸二乙酯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3 wt%铬修饰量的催化剂活性最优.在反应温度503 K、氢气压力2.5 MPa 及液时空速1.0 h^-1 条件下,碳酸二乙酯的转化率可达99%,目标产物甲醇的收率和时空得率分别为86.2%和5.6 mmolMeOH·gcat^-1·h^-1.采用X 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脱附、透射电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situ DRIFTS)等手段表征了铬的修饰对催化剂物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未修饰的Cu/SiO2催化剂,少量铬修饰所得Crx-Cu/SiO2催化剂表面活性铜物种的分散度显著提高,且由部分铜和铬相互作用形成的亚铬酸铜物相优化了不同价态铜物种的表面分布状况及催化剂对底物的吸附构型,有效提升了其对碳酸二乙酯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性能和稳定性.
李华博崔园园刘逸心戴维林
关键词:碳酸酯加氢
非晶态Ni-B合金空壳球材料的制备
最近,非晶态合金由于其独特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结构得到了众多冶金学者、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广泛关注[1,2].所谓长程无序是指原子在三维空间呈拓扑无序状排列,即不存在通常晶态合金所存在的晶界、位错和偏析等缺陷,原子簇的堆积...
陈雪莹王帅乔明华范康年贺鹤勇
关键词:非晶态非晶态合金
文献传递
Pt纳米晶上CO电吸附及电氧化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2015年
为理解Pt纳米晶(NCs)表面上吸附与反应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电化学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ATR-SEIRAS)初步研究了{100}优先取向的Pt纳米晶表面CO电吸附和电氧化.合成并清洗过的Pt纳米晶在硫酸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出现了四对氧化还原峰,其中位于0.26和0.36 V的峰分别对应于短程有序和长程有序Pt{100}上的氢吸脱附.利用Bi、Ge不可逆吸附法估算出Pt{100}和Pt{111}纳米晶筹分别占34%和17%.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中,首次分辨出线性吸附的CO(COL)物种在Pt纳米晶的三个基础小晶面上的振动谱峰.动电位光谱分析结果表明Pt{110}上吸附的COL优先电氧化,其次{111}上的COL发生氧化,而Pt{100}上COL氧化过电位最高.
热依莎·多里坤阳耀月蔡文斌
关键词:电吸附电氧化
Au/CexZr1-xO2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研究
刘晓钰谢颂海乔明华
不同碳材料为载体负载Mn<,3>O<,4>用于氧催化还原研究
氧的催化还原对于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电池是至关重要的反应,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因此,寻找价廉、高效的催化材料一直是人们努力研究的方向。对于催化剂,廉价的氧化锰发现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并已经被应用于锌-空气电池中。在实际的氧...
李峰王永刚刘海晶夏永姚
关键词:碳材料
文献传递
模拟欠电位沉积方法在电催化中的应用
王韶华蔡文斌
高比能量电化学超电容器的研究——从电化学双层电容器到混合型超电容器
本工作报道了一种以活性碳为正极以Li<,4>Ti<,5>O<,12>为负极的混合电化学电容器.其中纳米锂钛氧材料是以P-123为模板剂合成的.与双层碳电容相比,混合电容器在1.5V-3.0V区间内电压随容量变化显得比较平...
夏永姚程亮李会巧
关键词:比能量电容器
文献传递
载体比表面积及孔径对Nb_2O_5/α-Al_2O_3催化剂酸性及反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b2O5/α—Al2O3催化剂(简称催化剂)并用于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的反应,通过控制α-Al2O3载体中致扎剂的含量来调变载体的孔径、孔分布及比表面积;采用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氨程序升温脱附法研究了载体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对催化剂酸性及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选择性受扩散因素及催化剂酸性的影响,而催化剂的酸最、酸密度可以通过载体的扎径及比表面积的变化加以调控。比表面积较小及孔径较大的载体对催化剂催化环氧乙烷水合制乙二醇的反应较为有利。当载体的比表面积小于0.80m^2/g、孔径为4.00~8.00μm时,在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1.5MPa、n(H2O):n(EO)=22、液态空速25h^-1的条件下,环氧乙烷的转化率大于99.8%,乙二醇的选扦性超过89.9%。
李应成闫世润杨为民谢在库陈庆龄贺鹤勇
关键词:环氧乙烷水合氧化铌Α-氧化铝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与常规材料有很大不同。纳米电极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纳米颗粒、纳米孔),有利于离子吸附、增加电极的有效反应面积;纳米材料具有很小的粒子,大大缩短了离子扩散时间;并且有序结构(有序孔,阵列)的纳米...
夏永姚
关键词:纳米材料电极材料
文献传递
共4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