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1 被引量:494H指数:13
相关作者:宁海龙李文霞姜妍王绍东赵琳更多>>
相关机构:佳木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8篇大豆
  • 29篇基因
  • 11篇QTL
  • 10篇克隆
  • 8篇生物信息
  • 8篇生物信息学
  • 7篇性状
  • 6篇自交
  • 6篇自交系
  • 6篇QTL定位
  • 5篇蛋白
  • 5篇豆种
  • 5篇栽培
  • 5篇栽培技术
  • 5篇生物信息学分...
  • 5篇种质
  • 5篇转基因
  • 5篇相关基因
  • 4篇育种
  • 4篇植物

机构

  • 100篇东北农业大学
  • 14篇黑龙江省农业...
  • 5篇黑龙江省绿色...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国家大豆工程...
  • 3篇黑龙江省绿色...
  • 2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佳木斯大学
  • 2篇通辽市农业科...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淮阴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61篇李文滨
  • 19篇武小霞
  • 13篇宁海龙
  • 12篇刘珊珊
  • 11篇李文霞
  • 11篇王绍东
  • 11篇赵雪
  • 10篇姜妍
  • 10篇李永光
  • 9篇王志坤
  • 7篇苏安玉
  • 7篇李思楠
  • 7篇李静
  • 6篇宋波
  • 6篇韩英鹏
  • 6篇孙晶
  • 6篇张彬彬
  • 6篇赵琳
  • 5篇王继安
  • 5篇姜自芹

传媒

  • 30篇大豆科学
  • 15篇东北农业大学...
  • 9篇作物杂志
  • 7篇中国油料作物...
  • 6篇大豆科技
  • 6篇基因组学与应...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植物保护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蔬菜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农机化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20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磺胺草醚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及光合速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喷药后的38d内,氟磺胺草醚263g/hm2和525g/hm2施药一次对光合速率的抑制率分别为:3.72%~18.164%和8.13%~23.41%,对固氮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3.93%~73.97%和44.44%~79.43%,且第38天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率最高。氟磺胺草醚263+263g/hm2和525+525g/hm2施药两次对光合速率的抑制率分别为:5.07%~42.574%和7.30%~44.50%,对固氮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4.66%~65.77%和22.08%~70.96%,第23天对固氮酶活性抑制率最高。
丁伟杨隆华程茁戴航宇
关键词:大豆氟磺胺草醚光合速率
无腥味大豆新品种东富豆5号的培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21年
为提高大豆产品附加值,适应加工企业需求,亟待选育高蛋白特用的无腥味大豆新品种。该品种的母本为黑龙江省六积温带、抗逆性强的大豆品种华疆1号,父本源自日本脂氧酶Lox-1、Lox-2、Lox-3完全缺失的大豆品种Ichihime,按系谱选育法选育出高蛋白且脂氧酶Lox-1、Lox-2、Lox-3完全缺失无豆腥味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东富豆5号。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3天,适于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株高75厘米,紫花,灰毛,褐荚皮,黄种皮,黄子叶,中抗灰斑病。百粒重20克左右,蛋白质平均含量40.49%,脂肪平均含量19.32%,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20公斤/公顷。该品种的育成满足了大豆加工企业对高蛋白大豆制品的加工需求。
薛恩玉范慧明马涵珂高媛王先虚王惠中王遂姜妍王绍东
关键词:大豆
低致敏、高蛋白大豆新品种"东农豆356"的创制与应用
2022年
大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物资,在国际农产品贸易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大豆蛋白也是人类食品八大致敏原之一,大豆中含有的抗原蛋白会导致人和动物发生过敏反应,如何减少或彻底清除大豆过敏蛋白,保证大豆蛋白的安全、广泛应用,是大豆蛋白品质改良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
刘珊珊宋波徐鹏飞张淑珍罗亭亭邱振东
关键词:致敏原高蛋白大豆抗原蛋白
大豆7S球蛋白α'亚基缺失及(α'+α)亚基双缺失品系的回交转育被引量:12
2012年
7S球蛋白α'与α亚基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重要组分,是影响大豆营养价值与加工品质的重要因子,同时还是主要的大豆致敏原,降低它们的含量是大豆品质改良育种的最新研究热点之一。以日本育种材料7S球蛋白(α'+α)-亚基双缺失型日B为供体亲本,黑龙江省主栽大豆品种东农47为受体亲本,采用回交转育方法,将α'与(α'+α)-亚基缺失特性导入东农47。结果表明,α'-缺失型(Cc)和(α'+α)-双缺失型(Cd)品系均能正常生长、结实,并能稳定遗传;Cc、Cd产量组分性状的平均值均远高于轮回亲本,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双亲,部分Cd株系籽粒蛋白质总量高达46.7%,脂肪含量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略高于日B;导入α'-缺失和(α'+α)双缺失性状后,绝大多数氨基酸组分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提高,其中精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平均含量变幅最大。Cd株系籽粒含硫氨基酸含量(蛋氨酸与胱氨酸之和)及氨基酸总量分别比东农47高出0.11和5.56个百分点。说明通过常规育种重组α'-缺失或(α'+α)-双缺失性状即可提高大豆含硫氨基酸含量,并提高其他氨基酸组分含量及氨基酸总量,在Cc、Cd的BC2F3后代群体中有望筛选到α'-缺失或α'与α同时缺失的高产、高含硫氨基酸、优质大豆新品种。
宋波蓝岚田福东拓云白月姜自芹申丽威李文滨刘珊珊
关键词:回交选育
大豆种子耐储藏性相关QTL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2023年
大豆种子在长期储存条件下发生老化,导致种子的品质降低、萌发力下降、幼苗活力变差,最终造成大豆大规模减产。种子耐储藏性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耐储藏性机理,挖掘相关基因,以中豆27和九农20及其杂交衍生的112份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为材料,评价大豆种子耐储藏性,利用343907个高质量的SNPs标记构建Binmap,定位大豆种子耐储藏相关性状的QTLs,并利用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得到31个QTLs,分布于大豆的10条染色体上。多组学联合分析共发现与种子耐储藏性相关的3个候选基因,并发现种子耐储藏性相关的通络包括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和亚油酸代谢等。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大豆种子耐储藏遗传本质和大豆耐储藏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战宇航吴旭赵雪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耐储藏性QTL候选基因
脂氧酶完全缺失无腥味大豆新品种东富豆1号培育及栽培技术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改善大豆食品风味及加工特性,提高大豆功能营养性和产品附加值,选育脂氧没完全缺失无腥味特用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以极早熟的大豆品种华疆1号为母本,脂氧酶Lox1、Lox2、Lox3全缺失的日本大豆品种Ichihime为父本,按系谱选育法选育出我国首个脂氧酶Lox1、Lox2、Lox3同时全缺失的东北春大豆新品种东富豆1号(黑审豆2018043)。黑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80.0公斤/公顷,蛋白含量41%,脂肪含量21.5%,生育期105天,株高75厘米,百粒重19~20克。紫花,灰毛,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褐荚皮,黄种皮,黄子叶,黄种脐,中抗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五积温带或内蒙古、吉林、新疆同类生态区种植。
高媛薛恩玉姜妍李媛媛王遂王晓云王绍东
关键词:大豆
高油大豆新品种东农6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2
2013年
东农61(东选07—71866)是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选育的高油大豆新品种。2013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黑审豆2013001。
李文霞宁海龙李文滨
关键词:高油大豆栽培技术要点选育
具有中国大豆遗传背景的7S与11S多亚基缺失型大豆新品系的创制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我国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7与日本引进多亚基缺失型育种材料日B,采用回交、三交的育种方法,综合系谱选择,通过SDS-PAGE技术分析亚基组成,在BC1、BC3及三交种F8群体内,选育到(α+11S groupⅡa)-缺失型、(α′+11S groupⅡa)-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a、Ⅱb]-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a]-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b+X1X2]-缺失型、[(α′+α)+11S groupⅡb]-缺失型和(α′+11S groupⅠ、Ⅱa)-缺失型共7种具有中国大豆遗传背景的7S球蛋白α′、α亚基与11S球蛋白groupⅠ(A1aB1b,A2B1a,A1bB2)、groupⅡa(A4A5B3)和groupⅡb(A3B4)不同亚基缺失组合新种质。测定优良品系的综合农艺性状及氨基酸组成、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种缺失突变体的各种氨基酸组分含量普遍提高,蛋白总量普遍高于轮回亲本,精氨酸含量特别是游离精氨酸的含量大幅提高。其中亚基组成为(α+11S groupⅡa)-缺失型品系G2-2-3的17种氨基酸含量、氨基酸总量、蛋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东农47,特别是游离精氨酸含量高出7.27mg/g。以上结果表明,7S与11S多亚基缺失型优良品系在有效去除致敏蛋白的同时,可以提高大豆蛋白氨基酸含量,改善大豆蛋白氨基酸组分配比。各种致敏蛋白缺失型大豆优良新品系的获得,大大丰富了我国蛋白质组分改良育种的种质基础。
国博闻赵雪魏小双韩艳婧梁强飞宋波刘珊珊
关键词:大豆贮藏蛋白新种质
农杆菌介导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的优化被引量:26
2008年
【目的】研究影响大豆(Glycine maxL.)子叶节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因素。【方法】以农杆菌转化系统为平台,用直接筛选法和延迟筛选法确定卡那霉素的筛选方法和浓度,以GUS基因的瞬时表达计算子叶节区GUS阳性率。【结果】延迟7d进行Km选择、筛选压力为75mg·L-1时选择效果最好;菌株培养阶段和侵染浓度分别在OD600为0.6和0.5时子叶节区GUS阳性率最高;黑农35、绥农14和合丰35为易感的大豆基因型;农杆菌菌株EHA101对大豆的转化能力好于LBA4404和AGL1;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的硫醇类化合物对T-DNA的转移有极强的影响效应。【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优化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系统。
李文霞宁海龙吕文河李文滨
关键词:大豆子叶节农杆菌T-DNA
大豆7S球蛋白亚基与脂氧酶双缺失性状遗传解析被引量:4
2018年
7S球蛋白是大豆最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大豆脂氧酶是大豆腥臭味产生的原因,两者均是大豆食品深加工过程中有必要去除的成分。本研究以7S球蛋白的α',α,β-亚基完全缺失的"1003-44"为母本,以脂氧酶Lox-1,2,3完全缺失的"SI016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基因聚合育种技术,创制出7S球蛋白亚基与脂氧酶同时缺失大豆新种质资源,并分别对F_1和F_2种子进行遗传解析。结果表明:F_1(1003-44×SI0162)种子表型性状,表现为7S球蛋白亚基缺失、脂氧酶不缺失性状;F_2种子表型性状显示:7S球蛋白亚基缺失∶野生型=375∶125=3∶1(X_(0.05,1)~2=0.0964<3.84),F_2种子脂氧酶缺失性状的分离比为Lox-1,2,3野生型∶Lox-3缺失∶Lox-1,2缺失∶Lox-1,2,3缺失=282∶96∶93∶27,符合9∶3∶3∶1的独立分配定律(X_(0.05,3)~2=0.627 5<7.81)。说明7S球蛋白亚基缺失性状受1对显性等位基因控制,脂氧酶3个同工酶同时缺失,受lx1,lx2与lx3,2个隐性等位基因位点控制。利用ISDS-PAGE电泳技术对F_2及F_(2∶7)种子双缺失性状的连续跟踪筛选,获得了脂氧酶与7S球蛋白亚基双重缺失、并可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系2个,说明这种双缺失基因聚合不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发育,为大豆品质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技术支持,对培育食品加工专用高值大豆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藕冉王清泉王磊谢雄泽姜妍李文滨王绍东
关键词:脂氧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