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空间应用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52 被引量:157H指数:8
- 相关作者:张蓉朱丽廖小卿尹雅楠李海霞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基础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 炔基配体对2,6-双(N-乙基苯并咪唑)吡啶炔基铂(Ⅱ)配合物与G-四链体作用及抗癌活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 2015年
- 合成了三种2,6-双(N-乙基苯并咪唑)吡啶炔基铂(Ⅱ)配合物(2-4),其中配合物2的炔基配体为抗癌药物埃罗替尼.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圆二色(CD)光谱,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等方法研究了铂(Ⅱ)配合物与人体端粒(Hetelo)和c-myc原癌基因(c-myc)G-四链体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铂配合物与G-四链体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K_a>10~6L·mol^(-1)),在无碱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能诱导G-四链体的形成.含苯乙炔基团的配合物2、3能使c-myc G-四链体的熔解温度上升24℃以上,而含丙炔基团的铂配合物4仅使c-myc G-四链体的熔解温度升高9.0℃,表明炔基结构对铂(Ⅱ)配合物与G-四连体的作用有较大影响.配合物2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性明显高于埃罗替尼及其他两种配合物3、4.
- 欧植泽句宝龙高云燕王子超黄干钱一梦
- 关键词:抗癌活性DNA作用
- 聚合物先驱体的结构对氮化硅陶瓷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以紫外光固化巯基/乙烯基硅氮烷共聚体系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合物陶瓷先驱体,高温裂解后得到氮化硅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手段对巯基官能度、巯基化合物分子尺寸、巯基/乙烯基硅氮烷配比以及惰性填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合物先驱体的结构对氮化硅陶瓷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巯基单体官能度和分子尺寸的增加导致先驱体陶瓷的结晶度提高以及平均晶粒尺寸降低;巯基单体相对含量的增加导致先驱体陶瓷的结晶度增加,乙烯基与巯基摩尔比为1:0.5时平均晶粒尺寸出现峰值;β-Si_3N_4粉体惰性填料的加入能明显抑制先驱体陶瓷的尺寸收缩.
- 陈立新王亚洲宋家乐
-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紫外光固化先驱体结晶度
- 定向结晶条件下聚乙二醇6000的强动力学效应
- 2016年
- 在单向温度场条件下,采用不同抽拉速度实现了聚乙二醇6000的定向生长、界面形貌的实时观测及界面温度的测量,进而揭示了其生长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抽拉速度的增大,界面的温度逐渐减小,过冷度逐渐增大.运用高聚物结晶的次级形核理论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计算,得到在界面过冷度为13.5 K左右时,生长机制发生了由区域Ⅱ向区域Ⅲ的转变.实验数据与等温结晶数据的比较发现等温结晶方法中获得过冷度相对较大,是因为其包含了热过冷.聚乙二醇6000定向结晶过程中需要的最大动力学过冷度为20 K,说明由于高聚物的二维形核,其生长主要由界面动力学控制,具有较强的动力学效应.
- 田丽丽王楠彭银利姚文静
- 关键词:结晶动力学聚乙二醇6000
- 纳米颗粒包覆层对水滴静态及动态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比研究了纯水液滴和被SiO2纳米颗粒包覆的液滴的静态特征及其在超疏水基底与石英基底上的撞击动力学过程.实验发现,纳米颗粒包覆层可显著增大液滴与亲水基底的接触角,并使液滴呈现超疏水状态.纳米颗粒在液滴表面的吸附作用,使液滴撞击后形态振荡的剧烈程度减弱,但加快了振荡的衰减速度,缩短了液滴撞击过程中的接触时间和振荡周期.这说明纳米颗粒增大了液滴的有效表面张力,并且纳米颗粒包覆层具有一定黏弹性,因而加速液滴振荡的衰减.
- 陈阵臧渡洋张永建林可君耿兴国
- 聚离子液体作为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 2016年
- 聚离子液体(Polymeric ionic liquid,PIL)兼具离子液体和聚合物的双重优点,克服了离子液体在吸附过程中无形貌、高粘度、难回收及其使用中易流失等问题。通过聚合物设计和制备,不仅可以得到各种结构、尺寸和形貌的PIL材料,还可以提高PIL中离子液体功能基团的利用率。因此,PIL作为一类新型的高分子吸附材料迅速成为分离领域的热点。在介绍PIL的性质、分类和主要合成途径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PIL在水相吸附中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不同聚合物结构,如线性、超支化、交联结构等,对PIL吸附有机吸附质的影响,并分析了PIL功能基团与不同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离子交换、静电作用、氢键以及π-π堆叠等。最后,总结了离子液体功能基团和吸附剂结构与PIL吸附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PIL吸附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宋文琦钱立伟
- 关键词:吸附剂
- 交流电脉冲调控Al-7%Si合金中α-Al相形态演化机制
- 2018年
- 研究了低压交流电脉冲下Al-7%Si合金初生α-Al相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数值模拟了合金熔体中的电流及电磁力分布,结合模型中嵌入金属网的方法,对电脉冲调控微观组织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砂型还是金属网内、外,α-Al树枝晶随着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更细化,然而部分组织形貌由树枝状向蔷薇状的转变与脉冲电流密度和位置都有关。相同的电脉冲下,当脉冲电流密度足够大时,砂型中与金属网内、外的α-Al相组织形貌存在显著差异。分析认为,初生α-Al相组织的变化主要是由脉冲电磁力驱动的熔体对流作用引起的;此外通过计算熔体流动状态雷诺数,预测了不同密度电脉冲作用下Al-7%Si合金中初生α-Al相的形貌。
- 李宁张利民邢辉张蓉殷鹏飞吴耀燕王娟刘海楠
- 关键词:铝硅合金树枝晶
- 纳米粗糙度对胶体液滴蒸发图案的影响机制被引量:1
- 2017年
- 对比研究了Si O_2胶体液滴在光滑基底与纳米粗糙度基底上的蒸发及其图案形成.实验发现,在光滑基底上,液滴的蒸发伴有显著的"咖啡环效应",沉积图案呈现碗状.而在粗糙基底上蒸发后得到厚度分布较为均匀的蒸发图案,且裂纹密度明显增大.分析显示,纳米粗糙度可抑制液滴内沿基底的回流,极大地削弱了毛细流的补偿作用,导致颗粒在气-液界面富集并形成颗粒膜,从而克服了"咖啡环效应",最终形成厚度分部均匀的蒸发图案.
- 张永建叶芳霞戴君何斌锋臧渡洋
- 关键词:粗糙度
- 调幅分解及形核对相分离作用机理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以SCN-30wt%H_2O,SCN-50 wt%H_2O和SCN-80 wt%H_2O三组透明体系,在恒温场下实现了形核和调幅分解两种过程;在此基础上,施加温度梯度,研究了第二相液滴的迁移运动规律.结果表明,相分离在临界成分体系以调幅分解方式进行,在另外两种体系中以形核长大方式进行;调幅分解与形核过程相比,反应进行得更快,液滴长大到同一尺寸所需时间仅为形核所需时间的1/3—1/2.且临界成分体系有更大的不混溶间隙,所以第二相液滴具有更多迁移时间,揭示了偏晶体系相分离过程中在临界成分处易获得壳-核组织的内在机理.在单向温度场中,测量了不同半径的液滴迁移速率,并且与理论Marangoni迁移速率值作比较,发现液滴迁移速率和Marangoni理论迁移速率符合较好.说明了在较好地抑制自然对流条件下Marangoni迁移对于相分离过程起主要作用.
- 任群王楠张莉王建元郑亚萍姚文静
- 关键词:调幅分解形核
- 低压交流电脉冲下Al-7%Si合金晶粒细化机理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采用不同凝固阶段施加低压交流电脉冲以及在模具中嵌入不同直径金属网限制熔体对流的方法,研究了低压交流电脉冲细化Al-7%Si合金宏观凝固组织的机理。结果表明,低压交流电脉冲处理620℃以上的过热熔体以及在a-Al初生相生长后半阶段施加电脉冲均不会细化合金晶粒,晶粒细化主要发生在a-Al初生相形核阶段和生长前半阶段。金属网内外晶粒均得到了细化,但网外晶粒更细小,且网内微观组织为发达的树枝晶,网外为蔷薇状组织。低压交流电脉冲孕育效应及Joule热效应不会对Al-7%Si合金晶粒细化产生明显影响,合金晶粒细化主要是电磁力诱导的熔体流动引起晶核增殖和脉冲电流作用下形核动力学改变而引起形核率增加协同作用的结果。
- 李宁张蓉张利民邢辉殷鹏飞吴耀燕
- 关键词:AL-SI合金晶粒细化
- 联吡啶[3,2-a:2’,3-c]-7-氮杂-吩嗪铜(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合成了邻菲罗啉衍生物联吡啶[3,2-a:2',3'-c]-7-氮杂-吩嗪(dpapz)及其铜(I)配合物[Cu(dpapz)_2]PF_6,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高分辨质谱(HR ESI-MS)等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DNA熔解温度实验和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dpapz和[Cu(dpapz)_2]PF_6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配体dpapz与小牛胸腺DNA(CT DNA)作用时未观察到吸收峰红移并且减色效应较小(<30%),且DNA熔解温度也上升较小(ΔT_m=7.8°C),说明dpapz以沟槽结合的方式与CT DNA相互作用.而[Cu(dpapz)_2]PF_6与CT DNA作用时,可观测到较小的吸收峰红移(2-3 nm)和较大的减色效应(>50%),同时DNA熔解温度上升较大(ΔT_m=11.1°C),表明[Cu(dpapz)_2]PF_6以静电相互作用和部分扦插的方式与DNA结合.溴乙锭(EB)荧光竞争实验和循环伏安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配体dpapz和[Cu(dpapz)_2]PF_6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88×105和5.32×105mol·L^(-1).光照条件下,[Cu(dpapz)_2]PF_6产生单重态氧的能力与dpapz相当,但产生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要弱于dpapz.活性氧猝灭实验表明,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单重态氧和羟基自由基均参与了dpapz和[Cu(dpapz)_2]PF_6对DNA的光损伤作用.[Cu(dpapz)_2]PF_6对DNA的亲和性要高于对dpapz的,使得[Cu(dpapz)_2]PF_6对质粒DNA的光损伤效率明显强于dpapz.
- 高云燕曹璐欧植泽陈晨李嫕王雪松
- 关键词:活性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