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344 被引量:2,303H指数:24
- 相关作者:段双科武春林俞征李亚玲王芳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宁夏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陕西石榴干腐病发生与防治研究
- 石榴干腐病 Zythia versoniana Sacc.是我国石榴树上发生普遍、为害最重的病害,给石榴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国内外关于石榴干腐病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陕西临潼石榴产区的净皮甜、天红蛋等主栽品种为材料,针对...
- 孙德茂马青
- 关键词:石榴石榴干腐病
- 文献传递
- 陕西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营养亲和性被引量:3
- 2010年
- 为了揭示陕西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变异,对采自陕西关中棉区17个棉花黄萎病菌株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棉病实验室保存的T-9菌株、VD-8菌株、泾阳菌株和安阳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致病力和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21个供试菌株存在强、中、弱的致病力分化,其中强致病力类型11个,占52.38%;中等致病力类型6个,占28.57%;弱致病力类型4个,占19.05%。营养亲和性测定表明,21个菌株可划分为3个营养亲和群(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s,VCGs),其中T-9菌株与VD-8菌株属于营养亲和群Ⅱ(VCG2),安阳菌株属于营养亲和群Ⅲ(VCG3),其余18个菌株属于营养亲和群Ⅰ(VCG1)。根据Nit突变体互补测定,供试菌株的营养亲和群与其致病力强弱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测试的陕西关中棉区17个棉花黄萎病菌株中,未发现落叶型菌株。
- 李卫侯丽娟刘燕霞毛岚杨家荣俞征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营养亲和性落叶型
- 植物内生放线菌FQ-017对番茄苗期灰霉和叶霉病的防治作用被引量:6
- 2008年
- 为了在番茄内生放线菌总类群中识别目的放线菌,筛选出了5株FQ-017抗代森锰锌菌株,选择保持原菌株抑菌能力的抗性突变菌株FQ-017-3作为定殖及温室盆栽防效试验的菌株。灌根法接种并重新分离结果显示,茎中内生放线菌带菌量最高,根中次之,叶片中最低。各组织带菌量在体内呈现了高→低→高→低的趋势,第35天仍能从各组织中分离到FQ-017-3,表明FQ-017-3不仅能够长时间定殖于番茄体内而且能够增殖。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内生菌FQ-017于番茄苗22 d和32 d后对番茄灰霉病的平均相对防效分别为56.26%和58.25%,两者基本相当,对番茄叶霉病的平均相对防效分别为58.09%和23.96%,FQ-017-3对叶霉病的防效在后期明显降低,说明该菌对不同病原菌的防治效果不同。根据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和培养形态特征,确定FQ-017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 荣晓莹詹刚明张荣孙广宇
- 关键词:内生放线菌定殖番茄
- 不同生防放线菌组合防治枯、黄萎病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优良放线菌及其组合对西瓜枯萎病和茄子黄萎病的生物防效,筛选出具有良好防效和促生作用的复合菌株。【方法】采用离体抑菌作用测定法和温室人工接菌法,研究不同生防放线菌及其组合对西瓜枯萎病和茄子黄萎病的防效和促生效果。【结果】离体抑菌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菌株SC11和SE2的菌体、发酵液和发酵滤液对大丽轮枝菌和西瓜枯萎菌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孢子萌发抑制率高;盆栽试验表明,菌株SC11和SC1复配的C2组合对西瓜枯萎病和茄子黄萎病防效显著,防效分别达到84.93%和71.48%,且高于各菌株单一使用的效果;C3组合的发酵液对西瓜的株高、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影响突出,经C3处理后的西瓜根系还原强度值最大,对茄子的促生作用仅次于菌株SF6。【结论】生防放线菌组合的防病促生作用优于单个菌株,组合菌株间通过协同作用可达到优势互补,只有全面考虑各菌株的习性并进行合适的组合,才能充分发挥其生防效果。
- 朱海霞马永强卢蒙唐彩乐宗兆锋
- 关键词:生防放线菌大丽轮枝菌促生作用
- 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演化及遗传重组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索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生理小种毒性演化关系及小种间的亲缘关系,以期寻找生理小种遗传重组的分子证据,进而揭示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毒性变异机制。【方法】采用鉴别寄主分析毒性法和TP-M13-SSR荧光标记技术,对12年来收集的21个菌系进行毒性鉴定,并对其夏孢子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毒性分析和SSR分析各将供试菌系聚为4个类群,两者的相关系数为r=0.21。另外,13对SSR引物中有2对引物显示条锈菌生理小种存在重组现象。【结论】中国条锈菌生理小种毒性多样性丰富,但遗传分化较低,条锈菌夏孢子阶段的体细胞遗传重组可能为毒性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
- 詹刚明王建锋王晓杰黄丽丽康振生
-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毒性分析SSR标记
- 小麦多品种混播控制条锈病的效果和机理研究被引量:23
- 2009年
- 【目的】研究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效果及其机理,为利用品种混播这种生态控制条锈病的方法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分别设计6个品种单播及其9个组合的混播小区,比较研究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和产量差异;并采用TP-M13-SSR技术分析自然发病条件下条锈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多品种混播小区苗期发病中心较少,且发病中心的扩展速度明显受到抑制,在春季流行阶段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品种混播以抗-感组合较好,2007年其相对防效平均为73.27%,相对增产率平均为13.26%;混播中组分数目对病害和产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混播小区条锈菌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单播小区。【结论】多品种混播对小麦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可明显降低产量损失;品种多样化有利于条锈菌群体结构的稳定;品种混播可作为生态防病措施之一。
- 郭世保黄丽丽康振生程晶晶陆宁海杨之为陈银潮
-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菌品种混播病情指数
- 几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菌的毒力及其田间防治效果
- 由 Marssonina coronaria 引起的苹果褐斑病一直是我国苹果产区的主要问题,每年在各地都有发生且为害严重,引起早期大量落叶。其难于控制的原因在于基础规律方面的研究落后,该病在欧美很少发现,而中国国内重视理...
- 黄丽丽赵华周天仓程晶陈银潮
- 关键词:病情指数
- 文献传递
- 簇毛麦易位系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的遗传分析和SSR分子标记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对高抗条锈病的簇毛麦易位系V9125-2进行研究,明确其抗病性遗传特点,并对其抗条锈病基因定位,为选育优质抗源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当前流行的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以及Su11-4、Su11-11对簇毛麦易位系V9125-2和铭贤169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以接种CYR29的F2抗感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BSA法用289对普通小麦的SSR标记引物对V9125-2进行SSR分析,并用F3群体验证标记连锁性。用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检测与V9125-2抗条锈基因的同源性。【结果】易位系V9125-2对CYR29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CYR30、CYR32、CYR33以及Su11-11的抗病性由一显一隐2对基因控制;对CYR31以及Su11-4的抗病性由2对独立的显性基因控制。从289对SSR引物中筛选到6对与抗病基因YrWV(暂命名)连锁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Xbarc87、Xwmc463、Xwmc405、Xbarc126、Xwmc438和Xgwm473,其遗传距离分别为9.1、3.9、5.1、12.6、29.0和57.4 cM,位于小麦染色体7DS上。经F3群体验证,6个标记与YrWV连锁。V9125-2抗条锈基因YrWV与检测品种的抗条锈基因同源率极低。【结论】具有6个多态微卫星标记的抗条锈基因YrWV位于小麦7D染色体短臂上,其可能是一个来自簇毛麦的新基因。
- 王睿张书英徐中青陈洁李强侯璐井金学
- 关键词:普通小麦易位系条锈病SSR标记
- 岐山县小偃503麦田病害发生动态调查
- 小偃503是我国最近几年大力推广的一个面条专用小麦品种,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日益重要。本研究2001年~2003年3年时间,在岐山县10个乡镇(村) 种植600亩示范田和20亩“丰产方”,对示范田...
- 黎登寨樊兵吴云锋
- 关键词:小麦病害
- 文献传递
- 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植物内生放线菌*的抗菌活性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提高植物内生放线菌SF4和SG2的抗菌活性,获得具有更好生防效果的工程放线菌,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SF4、SG2和SC1进行融合,研究融合菌株的皿内抑菌活性及持续抑菌作用,并测定了其内生性和多胺效果。【结果】筛选获得了12株形态特征和菌落颜色与亲本菌株有差异、且遗传性状稳定的融合菌株,其中F-G1、F-G7、F-G11、F-G12、F-G15和G-C5等6株融合菌株对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F-G11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为71.5%,F-G15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和梨状毛霉(Mucor piriformis)的抑制率达到73%,且有持续抑制作用;融合菌株F-G1、F-G11和F-G15继承了亲本的内生性和广泛定殖性;6株融合菌株均能产生多胺。【结论】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实现了植物内生放线菌之间,以及植物内生放线菌和土壤中生防放线菌之间的融合,是改良放线菌特性的有效手段。
- 陈丽萍宗兆锋李春玲郭萍萍骞天佑
- 关键词:植物内生放线菌原生质体融合西瓜枯萎病菌抗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