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284 被引量:1,853H指数:21
相关作者:马家海陈马康童合一史文邢斌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3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4篇农业科学
  • 79篇生物学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基因
  • 23篇群落
  • 21篇群落结构
  • 21篇克隆
  • 20篇罗非鱼
  • 18篇千岛湖
  • 16篇养殖
  • 16篇中华绒螯
  • 16篇中华绒螯蟹
  • 16篇绒螯蟹
  • 16篇三角帆
  • 16篇三角帆蚌
  • 16篇水质
  • 16篇微卫星
  • 12篇尼罗
  • 12篇尼罗罗非鱼
  • 11篇团头鲂
  • 10篇蛋白
  • 10篇微卫星分析
  • 9篇对虾

机构

  • 281篇上海海洋大学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杭州市农业科...
  • 4篇江苏省海洋水...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淮阴师范学院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杭州千岛湖发...
  • 3篇绍兴中亚工贸...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金华职业技术...
  • 2篇皖西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市水产研...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江苏省水产技...

作者

  • 44篇刘其根
  • 43篇李思发
  • 24篇胡忠军
  • 23篇赵金良
  • 22篇蔡完其
  • 19篇蔡生力
  • 18篇李家乐
  • 15篇施志仪
  • 15篇邹曙明
  • 15篇王成辉
  • 14篇江敏
  • 14篇刘红
  • 14篇陈立婧
  • 13篇彭自然
  • 13篇李文娟
  • 11篇邱高峰
  • 11篇马家海
  • 10篇周志刚
  • 9篇范武江
  • 9篇唐首杰

传媒

  • 39篇上海海洋大学...
  • 32篇水产学报
  • 16篇中国水产科学
  • 11篇上海水产大学...
  • 8篇海洋渔业
  • 8篇第十一届全国...
  • 7篇生物技术通报
  • 7篇淡水渔业
  • 7篇2010年中...
  • 6篇海洋与湖沼
  • 6篇动物学杂志
  • 6篇水生生物学报
  • 5篇湖泊科学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Zoolog...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海洋科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17篇2014
  • 13篇2013
  • 15篇2012
  • 63篇2011
  • 63篇2010
  • 67篇2009
  • 27篇2008
2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华绒螯蟹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的初步分离纯化与免疫鉴定
脊椎动物的促性腺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神经多肽激素,由10~12个氨基酸组成,GnRH作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关键信息分子,通过与脑垂体中的GnRH特异受体相结合,从而刺激促性腺激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的产生与释放,...
王承志邱高峰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
文献传递
淡水池塘虾蚌混养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以浙江省海盐县百步镇6口罗氏沼虾养殖池塘为对象,比较了罗氏沼虾单养与罗氏沼虾、三角帆蚌混养两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浮游甲壳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及养殖水化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混养池塘中TN、TP、NO3--N与DO均显著低于单养池塘,而其它水化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养殖期间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22种,其中枝角类13种,占总种类数的59.09%;桡足类9种,占40.91%。混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单养池塘,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单养池塘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混养池塘。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温和总磷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典型对应分析(CCA)显示,浮游甲壳动物的时空分布主要受水温的影响。混养池塘罗氏沼虾产量(866.70±214.92kg/m2)极显著高于单养池塘(533.30±104.24 kg/m2)。结果表明,虾蚌混养对池塘中水质指标有一定的改善,虽然对浮游甲壳动物物种组成不造成影响,但明显地降低了浮游甲壳动物的多样性、密度和生物量,并且虾蚌混养可提高虾类产量。
黄翠胡忠军刘其根
关键词:浮游甲壳动物罗氏沼虾三角帆蚌群落结构淡水池塘
不同盐度下“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NKCC1a mRNA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被引量:8
2011年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以"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为材料,研究NKCC1a基因表达的盐度组织特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NKCC1a基因mRNA表达量存在显著的组织特异性,在低于25盐度环境中,NKCC1a mRNA在鳃、肝、肾及肠中均有表达;当盐度从0提高到48时,表达量在鳃中与盐度变化呈高度正相关(R>0.9,P<0.01),在肠和肾中与盐度变化呈负相关(R≈0.7,P<0.05),但在肝中则不受盐度变化的影响。(2)当盐度提高到64,NKCC1a基因mRNA表达量在鳃和肠3 h后达最高值,5 h后下降,前后变化差异显著(P<0.05);表达量在肝中则是在5 h后达最高值,变化差异也显著(P<0.05);表达量在肾中持续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揭示,在盐度高于25的环境中,"吉丽"罗非鱼主要由鳃组织的NKCC1a排出多余的离子以维持鱼体的水盐平衡,由此认为鳃组织在"吉丽"罗非鱼高渗透压调节中起最主要作用。
王兵范武江李思发
关键词:罗非鱼组织特异性盐度
基于叶绿素a测定的分光光度法与bbe法比较:以千岛湖为例被引量:17
2013年
2009年7月-2010年6月,采用bbe法和分光光度法对千岛湖3个采样点的叶绿素a进行了定量分析。全湖叶绿素a测定结果,分光光度法显著高于bbe法,二者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个别数据差异较大。相同月份叶绿素a测定结果,叶绿素a的最大值、最小值都是出现在相同的月份,偏相关分析表明,2种方法测定的叶绿素a的月份变化较为一致。相同深度叶绿素a测定结果,2种方法测出叶绿素a的浓度在各采样点的垂直变化趋势一致。分光光度法与bbe法测定得到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相关,但后者比前者普遍偏小。分光光度法不适于河流等水体扰动较大和采样平台不稳定的水体环境。
周静胡忠军李培培刘其根赵良杰
关键词:叶绿素A分光光度法千岛湖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其杂交子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b)基因3(')cDNA末端克隆及序列分析
为了探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品系、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及其杂交子代(Oreochromis niloticus♀&#215;Sarot...
范武江李思发孟庆辉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杂交子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我国华东沿海4种石磺形态学比较被引量:25
2010年
我国华东沿海分布有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平疣桑椹石磺(Platevindex mortoni)、里氏拟石磺(Paraoncidium reevesii)、紫色疣石磺(Peronia verruculata)4属4种石磺,后3种为我国大陆沿海新纪录种。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暂养分别观察了其生态习性及外部形态,测定外形主要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解剖比较4种石磺的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内部结构。结果显示,4种石磺的生活区域分别从潮间带中潮区至高潮区再到潮上带而呈现梯度分布状态,生活区域的不同导致生活习性、呼吸方式的不同;4种石磺外部形态差别明显,身体背部和腹足的颜色不同,平疣桑椹石磺没有背眼,腹足灰黑色或灰白色,惟紫色疣石磺有树枝状鳃;在内部结构中,平疣桑椹石磺无阴茎附属腺,里氏拟石磺无阴茎牵引肌且与紫色疣石磺一样不具有肛门腺。主要生物学性状数据分析得出足长和足宽是典型代表数据,判别分析得出呼吸孔至身体末端距离与肛门至呼吸孔距离的比例是属种间具有显著性意义的观察指标,从外形及内部主要结构比较发现将它们分属4个种是准确的。外部形态的特殊结构以及内部结构主要差异可作为石磺科分类的主要依据;比较我国华东沿海石磺的形态学差异能为石磺科贝类模式种资料的重新修订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
吴旭峰沈和定吴文健章承军王玲张雨
关键词:石磺生态习性内部结构
长心卡帕藻2个养殖品系的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凯氏自动定氮仪法、索氏抽提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等方法对三亚和陵水养殖的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矿物质和色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碳水化合物是长心卡帕藻2个养殖品系的主要成分,三亚和陵水品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67.17%和66.40%;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其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6.16%和3.09%,脂肪含量分别为0.48%和0.40%;三亚和陵水品系藻体内粗蛋白中氨基酸量分别为95.7%和90.4%,其中的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0.86%和38.72%;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7.2%和66.6%;矿物质特别是钙和钾元素含量丰富;三亚品系藻体中的色素水平明显比陵水品系高,陵水长心卡帕藻体中的卡拉胶含量是三亚长心卡帕藻的1.76倍。
赵素芬张宝弟陈坚何培民
关键词:营养成分
石磺精子利用规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交配、产卵的石磺Onchidium sp.进行观察取样,对样本进行常规生物学数据测定,并对解剖个体的两性腺、两性管、受精囊和支囊用Bouin’s液固定、切片。通过切片观察,了解石磺精子的形态、发生、运输过程与储藏情况以及受精规律。切片观察表明,精子在两性腺内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一系列形态变化之后暴发性增殖,充盈两性管的收集小管。精子储存存在着"高位储存规律",即在水平方向上处于相对高位处的支囊是异体精子的储存场所,而处于相对低位处的两性管的收集小管与受精囊是自体精子的储存场所;精子通过内部的恋矢和外部的精沟运输到头部的雄性附属腺处,并由其加工成精液,最后通过阴茎刺入对方个体的交配活动完成精子在个体间的运输。精子主要在受精囊里与卵子发生受精作用,未及时受精的精子或卵子在受精囊内会发生自融。同时发现繁殖盛期的石磺个体普遍偏小,符合"性别分配理论"的观点;且第一次交配能开启雌性功能的发展,之后发生雌雄功能转变的交配(S1×L2)。石磺交配时间一般为1—5h,个别有长达4d的连续交配现象。数理分析认为受精囊的重量与交配时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22,P<0.01),而充当雄性功能的个体重与交配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706,P<0.01)。
吴杨平沈和定吴永宁
关键词:精子受精交配
光照强度和盐度对长心卡帕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在室内采用静置培养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和盐度对红色和绿色品系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生长的影响,主要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30、65、110、150和200μmol.(m2.s)-1)和不同盐度(23、28、32、35和41)对这2种藻的生长率、成活率、色素含量及其吸收光谱的影响。红色品系长心卡帕藻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为30—65μmol.(m2.s)-1,光照强度为30μmol.(m2.s)-1时培养,其成活率和日生长率都最高,分别达100%和1.25%,强光下培养生长率和成活率明显下降;红色品系长心卡帕藻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8—32,最适为32。绿色品系长心卡帕藻适宜150—200μmol.(m2.s)-1的强光,150μmol.(m2.s)-1光照强度下培养日生长率最高,达1.05%,各种光照强度下培养其成活率变化不大;绿色品系长心卡帕藻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3—32,最适为23。不同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下培养,长心卡帕藻体内的色素含量会发生变化,而色素含量与其生长率有或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不同光照强度、盐度条件下培养,藻体内的色素吸收光谱特性不变。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长心卡帕藻的栽培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赵素芬何培民
关键词:光照强度盐度光谱特性色素含量
中华绒螯蟹成熟促进因子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成熟促进因子(MPF)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关键调控因子,由cyclin B和Cdc2激酶组成.本研究从中华绒螯蟹卵巢中克隆了cyclin B和Cdc2激酶cDNA全长序列.cyclin B cDNA序列编码410个氨基...
邱高峰刘萍房君江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CYCLINCDNA克隆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