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作品数:1,489 被引量:1,284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政任强张兆勇陈士部郭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 司马迁对屈原的认同
- 《史记》将屈原与贾谊共列一传,作者应该是将他们看做一类人。两位传主都是政治家兼文学家,而且还有相似的遭遇,即政治上都受到过打击,理想抱负似乎都未能如愿实现,他们文学上的创作又都出类拔萃。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就不妨把这两位...
- 郭全芝
- 文献传递
- 自在游走——论千夫长散文集《世道》
- 2012年
- 《世道》是当代散文作家千夫长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二十年的专栏随笔。那些信手拈来的题材、即兴发挥的思考、文无定法的体式,无不给人一种游目骋怀的感觉。"游",可谓是这个集子的常用语和关键词。作者以游走的姿态出入世道、见证生活,也体验着"游"的逍遥与分裂。
- 赵慧芳
- 关键词:《世道》
- 智慧校园背景下视频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3
- 2015年
- 通过分析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视频资源建设需求,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最新的存储备份技术、数据安全防范技术及JW Media Player开源平台等技术,设计开发了视频资源管理系统平台.
- 周丽刘斌季月丽
- 关键词:智慧校园视频资源管理平台
- 吴梅、陈蝶仙的戏曲教育对当今高校戏曲课程的启示被引量:1
- 2013年
- 当今高校戏曲课程存在着过分强调向舞台艺术靠拢,而忽视文学性,过分追求视听,而忽视创作实践两个误区。民国时期吴梅和陈蝶仙两人则是通过结社雅集和创作训练的方式来讲授戏曲。通过对二人戏曲教育经验的研究,我们需要纠正当前高校戏曲教育盲目向学术界跟风、盲目舞台化的路线。高校戏曲教育应当回归文学,并通过创作实践来寻找发展之路。
- 任荣
- 关键词:戏曲教育
- 论《七发》的乡邦立场
- 2018年
- 《七发》寄寓对乡邦前景的热情期许,具有独特的政治属地内涵。枚乘之乡邦吴国为汉初强藩之首,《七发》第六事写吴国首都广陵之江潮,超越天下四方的各色名物胜境,象征吴国雄霸群伦的国势,寄寓了作者处在汉初周秦历史视域下,对吴国一方高自期许的政治愿景。《七发》的怯病养生情节亦兼作经邦强国的政治隐喻。《七发》具有其政治属地内涵,是汉初藩国文学的代表作。
- 徐明英
- 关键词:《七发》政治属地
- 汪曾祺饮食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
- 2019年
- 汪曾祺的饮食文学作品数量众多,学者已有诸多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努力深层次挖掘汪曾祺饮食文学作品中的独特韵味,阐释其所写日常之物蕴雅趣,日常之事传闲情,日常生活艺术化等独特的审美趣味。再从儒道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探寻其独特的文化意味。最后从汪曾祺生活的背景入手,揭示其饮食文学作品产生的原因。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生活背景是形成汪曾祺饮食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饮食文学作品充满了趣味性、审美性、艺术性,也反映出儒家文化中的仁爱与和谐和道家文化中的"随遇而安",以及各地风俗文化的异同。
- 李一聪任强
- 关键词:汪曾祺审美趣味文化意味
- 试论汉画像中的西王母形象
- 2013年
- 西王母的形象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均有涉及,但内容不尽相同,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更是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至今被发现的画像石而言,有关西王母的画像石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画像石中所表述的西王母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中的西王母故事之间,在戴胜、梯几、高居仙山、三青鸟(三足乌)相伴等方面是相似的,但是在形象和故事表现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汉代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图像体现了汉代的艺术审美、宗教信仰等,这一题材为汉画像石的艺术成就增辉添色,也为我们后人理解研究汉代社会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 郭艳艳
- 关键词:西王母画像石
- 柳永词叠字探析
- 2018年
- 柳永是极具创新精神的一代词家,创作了大量雅俗共赏的词作。在这些词作中,他广泛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尤其是使用了大量叠字,既增强了柳词的表情达意功用,又使它们变化多端、摇曳多姿,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 郭艳莉
- 关键词:柳永词叠字词性艺术效果
- 广告学学科体系制度化建构
- 2021年
- 通过对广告学科行业制度化、教育制度化、研究制度化的梳理,确立广告学科体系建构的规范。系统梳理创意革命时期的广告创作理念,区分广告创意与广告创作,将广告创作过程规范化。从历时性视野对广告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将广告思想进行整理和归纳,明确广告学科建立的标志与规范。
- 高磊
- 关键词:广告学制度化
- 基于课程思政理论的高校中国语言学史教学建设
- 2025年
- 中国语言学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自信元素,蕴藏着大量的传统文化精髓,有着较高的育人价值。但中国语言学史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存在“课程思政体系尚未形成”“思政要素挖掘尚不充分”“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明显不足”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因此,中国语言学史课程思政建设要从“狠抓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加强教材建设”“更新课程目标定位”“实现教师思政教学理念的转变”“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化中国语言学史的课程思政建设,从而把中国语言学史课程打造成范式思政教育课程。
- 赵永明
- 关键词:中国语言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