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4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理学院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物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理学

主题

  • 10篇团簇
  • 9篇电子性质
  • 8篇密度泛函
  • 8篇泛函
  • 7篇密度泛函理论
  • 7篇泛函理论
  • 7篇N
  • 5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第一性原理
  • 2篇第一性原理研...
  • 2篇结构和电子性...
  • 2篇NB
  • 2篇MGO
  • 1篇第一性原理计...
  • 1篇英文
  • 1篇稳定性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团簇
  • 1篇基态

机构

  • 10篇河南大学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漯河医学高等...

作者

  • 10篇罗有华
  • 7篇井群
  • 5篇赵高峰
  • 5篇葛桂贤
  • 3篇刘霞
  • 3篇张俊
  • 1篇王清林
  • 1篇田付阳
  • 1篇赵文杰
  • 1篇雷雪玲
  • 1篇王献伟
  • 1篇闫玉丽
  • 1篇闫红霞
  • 1篇杨致
  • 1篇郭令举
  • 1篇唐光辉
  • 1篇孙建敏
  • 1篇田凯
  • 1篇孙素梅

传媒

  • 4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中国科学(G...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第一性原理研究SinB(n=1~12)团簇的稳定性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我们研究了 SiB(n=1~12)团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SiB 的基态构型是在 SiB 的基态或亚稳态构型上带帽一个 Si 原子而得到;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B 原子逐渐从吸附在 Si 团簇的...
张俊赵高峰井群刘霞罗有华
关键词:电子性质
文献传递
第一性原理研究Si_nB(n=1~12)团簇的稳定性被引量:1
2007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我们研究了SinB(n=1~12)团簇的稳定性.结果表明:SinB的基态构型是在Sin-1B的基态或亚稳态构型上带帽一个Si原子而得到;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B原子逐渐从吸附在Sin团簇的表面位置移动到Sin团簇笼内;掺杂B原子提高了纯硅团簇的稳定性;电子总是从Si向B转移,B原子所带的电荷数不仅与B原子的配位数有关,还与SinB团簇的基态结构密切相关.
张俊赵高峰井群刘霞罗有华
关键词:电子性质
第一性原理计算Li_NBe(N=1~12)团簇的基态结构及其电子性质被引量:4
2007年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LiNBe(N=1-12)团簇的基态结构及其电子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铍掺杂锂团簇LiNBe(N=1-12)的基态结构相当于Be原子取代LiN+1主团簇基态结构中一个Li原子的位置;当团簇尺寸N≥6时,杂质原子Be被束缚在主团簇笼子内;随着团簇尺寸增大,团簇的离解能和二阶能量差分均出现了奇-偶振荡;从结构稳定性上来看,Li6Be是个幻数团簇.
赵文杰闫玉丽杨致雷雪玲葛桂贤王清林罗有华
关键词:团簇基态结构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性质
密度泛函方法研究NiSin(n=1~13)团簇被引量:10
2008年
基于第一性原理,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系统研究了NiSin(n=1~13)团簇,在充分考虑自旋多重度的基础上讨论了这些团簇的生长行为,电子性质及其磁性.结果表明:NiSin+1的基态结构是在NiSin的基态结构上带帽一个Si原子而得到;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Ni原子逐渐从吸附在Sin团簇的表面位置移动到Sin团簇笼内;掺杂Ni原子提高了硅团簇的稳定性;NiSi10团簇的稳定性在所有团簇中是最高的;电子总是从Si向Ni转移,Ni原子所带的电荷数不仅与Ni原子的配位数有关,还与NiSin团簇的基态结构密切相关;当n=1~2时,团簇的自旋总磁矩为2μB,当n≥3时,团簇的磁性消失,这可能与Ni原子内部较强的sp-d杂化以及Si原子内部的s-p杂化有关.
张俊孙素梅井群赵高峰罗有华
关键词:电子性质磁矩
CO与Pd_n(n=1-8)团簇的相互作用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O与钯团簇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dnCO(n=1-8)体系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Pdn(n=1-8)团簇最低能量结构或亚稳态结构的基础上吸附CO生长而成;CO的吸附以端位吸附为主,其吸附没有改变Pdn团簇的结构;CO分子在Pdn团簇表面发生的是非解离性吸附.与优化的CO键长(0.1166nm)相比,除了n=2,团簇PdnCO的C—O键长为0.1167-0.1168nm,吸附后C—O键长变化较小,CO分子被活化程度较小.电荷集居数分析表明,CO的吸附对Pdn团簇的影响比较小;二阶能量差分表明,n=4,6的团簇是相对稳定的团簇.
葛桂贤唐光辉井群罗有华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性质
纳米团簇B_(92)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一种新颖的准球形纳米团簇B92.经过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这一准球形笼状团簇的直径为0.968 nm,其结构满足Boustani提出的"Aufbau principle".团簇B92的平均结合能、能隙(HOMO-LUMO gap)、垂直电离势(VIP)及垂直电子亲和势(VEA)分别为5.28 eV,1.19 eV,5.47eV及2.45 eV.计算所得到的红外谱(IR)上有一个明显的峰在895 cm-1处.此谱将有助于从实验上确定本文所提出的团簇B92的结构.团簇B92的电荷分布表明,其有望成为未来纳米电子学中的一种电容器.另外,作为比较,本文也给出了其他一些笼状硼团簇的性质.
田凯孙建敏田付阳赵高峰罗有华
关键词:电子性质密度泛函理论
Ge_mSi_n(m=1,2;n=1~7)团簇结构与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GenSin(m=1,2;n=1~7)团簇的结构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水平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得到了各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对最稳定结构的二阶能量差分、分裂能、成键特性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GemSin团簇的稳定结构与Six(s=m+n)团簇的结构相似,相同尺寸的混合团簇原子间的成键特性非常相似,这为找到大尺寸的Ge=Si。团簇稳定结构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电荷主要是从Ge原子转移到Si原子.在所研究的团簇中,GeSi3,GeSi6,Ge2Si2,Ge2Si5的结构较稳定.
刘霞王献伟赵高峰郭令举罗有华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MgO)n团簇吸附Ag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MgO)n吸附银原子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电荷分布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当n≥4,银原子吸附在空位的结构是最低能量结构,随着银原子数的增加,增加的银原子易与原来的银原子形成银团簇.电荷布局数分析表明,银原子与(MgO)n团簇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来自较弱的原子极化,吸附的银原子导致其近邻的原子电荷重新分布.通过与纯的氧化镁团簇对比发现,银原子的吸附对氧化镁团簇的成键特性和结构影响比较小.一阶能量差分、分裂能和电子亲和势表明Ag(MgO)4和Ag(MgO)6团簇是稳定的.
葛桂贤井群罗有华
关键词:电子性质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MgO)nCu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MgO)nCu(n=2~8)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MgO)nCu的最低能量结构是在(MgO)n的最低能量结构或者亚稳态结构的基础上吸附一个Cu原子生长而成,且Cu原子的吸附以桥位为主.布局数分析表明Cu原子的吸附对近邻原子的电荷影响比较大,Cu原子得失电子的方向可以改变.Cu原子的吸附增强了(MgO)n的化学活性.二阶能量差分,垂直电离势和分裂能表明(MgO)4Cu是最稳定的团簇.
葛桂贤闫红霞井群罗有华
关键词:电子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Cr_nB和Cr_n团簇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对CrnB和Crn团簇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并对能量、频率和电子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CrnB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可以通过B原子代替相应的Crn+1团簇中的Cr原子生长而成.除了局域的结构畸变,CrnB和Crn+1团簇具有相似的几何结构.二阶能量差分和分裂能表明Cr4,Cr6,Cr8,Cr3B,Cr5B和Cr8B是稳定的团簇.通过电子性质的分析发现B原子的掺杂提高了纯团簇的稳定性.当B原子掺杂在Crn中,团簇的稳定性主要由几何结构决定;B原子的掺杂没有改变Cr原子的耦合方式,但是打破了Cr原子的对称性.对于大多数团簇来说,B原子掺杂提高了Crn的磁矩.
葛桂贤井群罗有华
关键词:电子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