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作品数:330 被引量:7,785H指数:54
相关作者: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郑聚锋刘晓雨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7篇农业科学
  • 12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天文地球
  • 10篇经济管理
  • 7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65篇土壤
  • 81篇水稻
  • 65篇水稻土
  • 63篇有机碳
  • 63篇生物质炭
  • 36篇土壤有机
  • 33篇施肥
  • 31篇土壤有机碳
  • 31篇污染
  • 30篇重金
  • 30篇重金属
  • 26篇农田
  • 22篇稻田
  • 22篇团聚体
  • 20篇不同施肥
  • 19篇微生物
  • 18篇生态系统
  • 18篇固碳
  • 16篇秸秆
  • 15篇湿地

机构

  • 327篇南京农业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安徽师范大学
  • 9篇池州学院
  • 9篇吉林农业大学
  • 7篇池州师范专科...
  • 6篇皖西学院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4篇西南大学
  • 4篇浙江省农业科...
  • 4篇青海省雷电灾...
  • 3篇广西大学
  • 3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广东省生态环...

作者

  • 287篇潘根兴
  • 156篇李恋卿
  • 72篇张旭辉
  • 43篇刘晓雨
  • 41篇郑聚锋
  • 29篇郑金伟
  • 23篇程琨
  • 19篇卞荣军
  • 16篇许信旺
  • 14篇吴新民
  • 12篇周萍
  • 11篇张平究
  • 9篇李典友
  • 9篇俞欣妍
  • 8篇李辉信
  • 8篇胡锋
  • 7篇胡忠良
  • 7篇王家芳
  • 7篇史静
  • 7篇曹建华

传媒

  • 29篇农业环境科学...
  • 21篇土壤通报
  • 1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7篇土壤
  • 14篇环境科学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生态学报
  • 10篇植物营养与肥...
  • 10篇土壤学报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10篇中国农学通报
  • 10篇生态环境
  • 10篇生态与农村环...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地球科学进展
  • 7篇生态学杂志
  • 7篇生态环境学报
  • 6篇第四纪研究
  • 5篇环境科学学报
  • 5篇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

  • 6篇2023
  • 10篇2022
  • 8篇2021
  • 10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15篇2017
  • 8篇2016
  • 15篇2015
  • 10篇2014
  • 14篇2013
  • 14篇2012
  • 18篇2011
  • 11篇2010
  • 36篇2009
  • 24篇2008
  • 20篇2007
  • 21篇2006
  • 16篇2005
  • 9篇2004
3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最佳施肥比例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1
2009年
采用氮磷比例试验和用量试验设计在同一试验中进行的方法,对烟草最佳施肥比例和最大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比例是影响烟叶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试验土壤养分条件下种植烟草,最佳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5:1,氮磷钾施用比例对烟草品质的影响大于氮磷钾施用量的影响,而氮磷钾施用量对品质的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
褚清河潘根兴王成己
关键词:烟草施肥量施肥比例
外源Cd对小白菜吸收与分配Cd、Zn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外加Cd处理下红沙泥田和乌栅土中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L.)[四月慢(SYM)和高梗白(GGB)]对Cd、Zn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1)小白菜对Cd、Zn的吸收积累受土壤类型、蔬菜品种和外源Cd剂量的影响,四月慢吸收Cd能力比高梗白强,外加Cd处理、土壤、品种间的正交互作用使小白菜植株Cd/Zn比值提高;(2)小白菜食用部位Cd/Zn比值并不服从于植株对Cd、Zn的总吸收量之比,而是取决于其在根和地上食用部位中的分配,Cd的地上部分配系数为56.3%-71.1%,而Zn则为77.6%-80.6%。在一定Cd处理水平下,地上部Cd分配系数下降,而Zn分配系数无明显变化,从而减缓了Cd/Zn比值升高的趋势,使小白菜地上部受Cd毒害的风险性降低;(3)2种小白菜对Cd和Zn的吸收动态随生长时间不同而异,Cd积累量随时间延长呈不断增加趋势,而对Zn的吸收积累能力自苗期后缓慢降低。这种差异使小白菜生长后期Cd/Zn比值升高,从而提高了小白菜Cd暴露的潜在风险。此现象在红壤加Cd处理下表现尤其明显。
史静李正文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小白菜CD土壤类型植物品种生长期
添加玉米秸秆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为研究重金属污染环境胁迫下新碳的添加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苏南地区不同程度Cd/Pb污染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添加玉米秸秆(新碳)条件下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有机碳(老碳)矿化的影响。试验通过测定土壤CO2-C排放动态及其δ^13C值、总有机碳和活性碳库组分含量,计算了相对激发效应,探讨了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新老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有机碳的添加均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计矿化量,添加玉米秸秆后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的水稻土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分别提高了120%(轻度污染土壤,P0)、540%(较高程度污染土壤,P1)和360%(高度污染土壤,P2)。添加玉米秸秆同时促进了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水稻土中原有有机碳的矿化速率,相对于P0与P1土壤,P2土壤更能促进水稻土老碳的矿化,并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且在培养的不同阶段P2土壤相对激发效应显著高于P0与P1土壤,在培养第30天时相对激发效应值达到最高,分别为47.3%(P0)、148.2%(P1)、189.2%(P2)。
应多赵熙君张旭辉徐子银闫华张玉娇郑聚锋刘晓雨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玉米秸秆有机碳矿化
南京城市土壤的特性与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被引量:88
2003年
研究了南京市城市土壤母质组成、剖面结构、pH值、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重金属元素全量及其不同形态含量等理化性质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城市土壤母质来源复杂,剖面层次混乱,土壤反应石灰性、粗粒化、有机质含量升高和表聚现象较明显。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功能区的污染元素和污染程度有显著差异。综合污染程度以老工业区含量最高,依次为老居民区、商业区、风景区、城市广场、开发区。但各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异不明显。城市土壤的随机空间变异十分突出,无论是土壤性质还是重金属污染积累都如此。城市中可能存在一些高度污染的岛状区域,这在城市环境质量上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吴新民潘根兴姜海洋居玉芬
关键词:城市土壤土壤特性重金属污染
不同土地利用下湖北江汉平原湿地起源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被引量:24
2011年
调查采集长江荆江段湿地围垦农田土壤的表土样品,实验室分析总有机碳(SOC)、热水溶性有机碳(HWEC)、颗粒态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LOC)及有机碳键合组分含量特征,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起源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棉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为(8.86±0.73)g/kg,桔园的为(9.07±0.01)g/kg,湿地的为(10.30±0.37)g/kg,稻田的为(15.57±1.92)g/kg。即棉田和桔园的总有机碳含量接近于湿地的,而稻田的较大幅度高于前面旱地和湿地的。同时,稻田的热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棉田的(p<0.05);颗粒态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桔园的(p<0.05);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与总有机碳一致。但是,从不同组分比率来说,湿地、稻田、棉田间HWEC/SOC、POC/SOC和LOC/SOC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桔园HWEC/SOC显著高于其他利用方式的(p<0.05),棉田POC/SOC显著高于桔园的(p<0.05),桔园LOC/SOC显著高于湿地的(p<0.05)。供试土壤中铁铝键合态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钙键合态有机碳(p<0.05),且后者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变化微弱。从研究结果来看,同是湿地起源的土壤,化学键合组分的差异明显大于物理分离组分的差异,特别是稻田铁铝键合态有机碳和残渣态有机碳含量及其比例显著高于棉田、桔园和湿地的(p<0.05),这进一步说明稻田土壤存在的氧化铁化学结合稳定机制促进了氧化铁活性较高的稻田土壤有机碳稳定积累。
邰继承靳振江崔立强潘根兴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有机碳组分湿地土地利用
太湖地区长期不同施肥水稻土N_2和CO_2固定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与差异被引量:7
2013年
土壤N2固定细菌和CO2固定细菌是土壤碳氮循环重要的微生物群落,不同施肥下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这两类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的关系有助于了解施肥对农田碳氮循环的影响特点。本文研究了太湖地区自1987年开始的水稻土长期施肥试验,选取不施肥(NF)、氮磷钾(NPK)肥(CF)、NPK肥与猪粪配施(CFM)和NPK肥与秸秆还田配施(CFS)小区,采集(0—20 cm)表层样本,以nifH和cbbLR基因分别作为N2和CO2固定细菌的指示基因,用PCR-DGGE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二者的群落结构,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土壤自生固氮细菌数量和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土壤固氮酶活性。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CF、CFM和CFS处理下的自生固氮细菌数量分别提高了58%、66%和106%;CF、CFM和CFS处理下的nifH基因丰度分别提高了213%、1079%和344%。CF与CFM处理的土壤固氮酶活性显著高于NF和CFS处理。因此,施肥提高了cbbLR基因的多样性。与NF处理相比,CF、CFM和CFS处理下的cbbLR基因丰度分别提高了465%、1827%和758%。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自生固氮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bbLR和nifH基因丰度均与归一化的土壤养分呈极其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下土壤养分平衡对维持N2和CO2固定细菌较高的丰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靳振江潘根兴刘晓雨李恋卿
关键词:施肥CO2固定细菌群落养分平衡
不同原料生物质炭DOM组分成分特性被引量:1
2022年
不同原料的生物质炭DOM含量和组分存在差异,选取水稻秸秆(RS)、小麦秸秆(WS)、大豆秸秆(SS)、油菜秸秆(YS)、花生壳(PH)、松木屑(PW)和竹粉(BS)7种生物质原料在45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荧光光谱(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对生物质炭中DOM的光谱特征和荧光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木本类生物质炭的DOM含量较秸秆类生物质炭低,分子量较高.从生物质炭DOM中鉴定分离可见区类富里酸组分(C1)、较短波长类腐殖酸组分(C2)、较长波长类腐殖酸组分(C3)和类蛋白质组分(C4)等4种组分.不同原料生物质炭DOM各组分的最大荧光强度(F_(max))值表现为C1>C2>C3、C4,秸秆类炭DOM各组分的F_(max)值显著高于木本类.生物质炭DOM中以C1组分占主导地位,占比达48.87%~79.97%.C2、C3组分在YSB、SSB-DOM中占比最高,分别达32.71%和23.25%,仅在YSB和PHB-DOM中发现少量C4组分.木本类原料的有机和无机矿物含量远低于秸秆类,原料中纤维素含量与生物质炭DOM总量及其C3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a含量与生物质炭的DOM含量及其F_(max)值和C3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生物质原料的组成对生物质炭DOM组成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全面评估不同原料生物质炭DOM的环境效应提供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施暖暖李婉秋Marios Drosos罗红梅李恋卿潘根兴
关键词:生物质原料生物质炭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土壤环境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布被引量:23
1999年
采集了南京市附近及苏南吴县地区不同土壤及相关水样,用苯胺兰1号比色法分析阴离子表面活性浓度,结果表明土壤环境中其浓度为0.14mg/kg~3.84mg/kg,水样中为0.17mg/kg~0.46mg/L,并且其浓度与土壤剖面深度。
韩永镜潘根兴
关键词:土壤环境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环境污染
洞穴滴水地球化学的空间和时间变化及其控制因素——以北京石花洞为例被引量:80
2005年
通过对北京石花洞滴水地球化学一个水文年的观测,揭示了洞穴滴水水文地球化学季节变化与外界气候变化的关系, 3个滴水点的滴率随降雨量的增加都有明显的变化,但不同滴水点滞后时间不同。滴水滴率、Mg2+和SO2-4 含量的季节变化数据显示,雨季洞穴滴水主要来源于当季降水,但也存在岩层滞留水的混入。滴水中Mg/Ca比值存在明显季节变化,旱季较低而雨季较高,但在雨季初期出现较大的波动。分析洞穴上覆土壤和洞内裂隙土壤数据,认为雨季初期滴水中Mg/Ca比值的波动是由土壤中Mg2+的快速淋溶造成的,上覆土壤结构性质和组分变化均影响滴水地球化学特征。
王新中班凤梅潘根兴
关键词:洞穴滴水地球化学土壤
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层面有机物质的形成时间及机理初探被引量:23
2005年
通过对北京石花洞滴水水溶性有机碳(DOC)近一个水文年的观测,发现不同点滴水DOC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7月中旬均有一个大的主峰出现。初步说明中国北方石笋微层的层面物质沉积于 7月雨季,主要来源于大的雨量对土壤中有机质的淋溶;洞穴顶板较薄的滴水点在 5月和 8月有明显的DOC次峰,可能与石笋亚年层形成有关。
班凤梅潘根兴王新中
关键词:滴水水溶性有机碳石笋微层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