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作品数:10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姚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社会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社会
  • 2篇哲学
  • 2篇人学
  • 1篇道德建设
  • 1篇道德模范
  • 1篇应然
  • 1篇用语
  • 1篇语义
  • 1篇语用语义
  • 1篇哲学化
  • 1篇哲学价值
  • 1篇哲学价值论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精神
  • 1篇人性
  • 1篇人性精神
  • 1篇人学基础
  • 1篇人学思想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实然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赖金良
  • 1篇刘朝晖
  • 1篇奚从清
  • 1篇薛恒新
  • 1篇项辉
  • 1篇郎友兴
  • 1篇金卉
  • 1篇陈建胜
  • 1篇方立明

传媒

  • 2篇人文杂志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温州论坛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外民族志的田野调查与文本表述被引量:4
2009年
以田野调查经历作为叙述对象,从方法论的视角,分析和反思人类学海外民族志的实践过程。认为后殖民时代的民族志方法遭遇"角色困境"和表述危机,主要体现在对自我角色的反思和民族志文本的书写体例上,主张采取"个人为中心的民族志"方法,把田野和民族志文本中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并置",以打破传统民族志的刻板印象。
刘朝晖
关键词:海外民族志方法论
略论平民英雄群体--以温州为例
2008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关心个人正当利益,致力于发展经济奔小康的同时,更加期待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正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道德缺失的问题。平民英雄是百姓公认的道德模范,本文结合温州实际,探讨了平民英雄群体生成的时代意义、内涵特征、价值功能以及生成机制。
方立明奚从清薛恒新
关键词:平民平民英雄思想道德建设道德模范
作为经验科学的社会科学——兼论社会科学的“脱哲学化”问题被引量:3
2006年
社会科学既非“形式科学”亦非“思辨科学”。本文从分析社会科学的学科性质入手,通过考察近代以来社会科学从哲学中分离独立出来的“脱哲学化”进程,强调并阐述了“作为经验科学的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特点。社会科学在引入包括数学模型在内的各种形式化、定量化研究方法时,需要对“过度形式化”有所防范。社会科学研究应继续排除思辨哲学、形而上学以及观念论、独断论的影响,进一步实现“脱哲学化”或科学化。
赖金良
关键词:社会科学
现代性:来自吉登斯的观点被引量:11
2001年
现代性是古典时期社会学家的一个主要论题 ,但对于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 ,检讨与审视西方的现代性学说还是相当有必要的。现代西方现代性理论中以吉登斯的观点最有代表性 ,本文从现代性的特征、后果 ,以及现代性与全球化、传统。
郎友兴项辉
关键词:吉登斯现代社会
实然之“人”与应然之“人”——关于“人”的概念的语用语义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把“人是什么”变换为“‘人’是什么” ,澄清“人”的概念的不同用法及其意义 ,有助于避开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及其困境。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去理解人 ,必然导致“人”的概念规定的多样性。某一时代的思想家通常只能以自己所处时代的人作为现实原型来刻画和建构“人”的概念。与实然之“人”的概念不同 ,应然之“人”的概念并不是经由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抽象概括 ,而是经由从描述到规范、从现实到理想的提升建构而形成的。“人”的概念的二重化是一种潜在的方法论模式。人文社会科学中那些最常见的关于“人”的概念规定 ,与其说是对于实然之人或本然之人的客观描述 ,还不如说是关于应然之人的某种理想建构。人道主义主要依据本然论证应然 ,其特点是从本然之“人”的抽象假定导出人的应然状态 ,而马克思主义则主要依据必然论证应然 ,其特点是从实然之人的真实存在出发 ,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依据 。
赖金良
关键词:人道主义人学思想人性精神
哲学价值论研究的人学基础被引量:55
2004年
关于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概念应如何定义的问题,国内学术界常有一些争议。我是不赞成“主客体关系模式”的,因为除了导致一种关于价值本质的效用主义解释之外,这一方法论模式还意味着对人的拒斥和消解,它使价值论研究丧失了人学的基础。用“
赖金良
关键词:哲学价值论人学人文精神
强国家与强社会之整合——对市民社会理论的一些思考
2004年
市民社会理论探究了国家与社会两个不同领域所具有的不同运行规则和相互关系。现有的研究认为存在着四种不同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模式,即强社会-弱国家;弱社会-强国家;弱社会-弱国家;强国家-强社会。但对中国社会来说,第四种模式无异是最为理想的模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了这种模式的可能性,并认为通过区分国家权力中的“专断权力”和“基础权力”,可以实现强国家与强社会的整合。
陈建胜
关键词:市民社会国家权力
托克维尔论中间组织
2003年
作为近代公民社会理论的代表之一,托克维尔在对美国和法国不同的民主发展道路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中间组织的发展是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途径.他的论述对今天处于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无疑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金卉
关键词:民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