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品数:3,224 被引量:15,976H指数:42
相关作者:夏向阳粟时平刘桂英苏盛周腊吾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11篇期刊文章
  • 32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59篇电气工程
  • 59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67篇电子电信
  • 122篇文化科学
  • 6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2篇交通运输工程
  • 56篇经济管理
  • 52篇动力工程及工...
  • 42篇理学
  • 41篇机械工程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建筑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14篇矿业工程
  • 14篇水利工程
  • 11篇航空宇航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冶金工程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67篇电网
  • 325篇电力
  • 252篇电压
  • 235篇配电
  • 216篇输电
  • 192篇配电网
  • 165篇神经网
  • 165篇神经网络
  • 163篇电线路
  • 157篇电流
  • 152篇变压
  • 152篇变压器
  • 143篇网络
  • 140篇电力系统
  • 139篇电站
  • 137篇输电线
  • 136篇输电线路
  • 135篇发电
  • 121篇直流
  • 119篇谐波

机构

  • 3,138篇长沙理工大学
  • 249篇湖南大学
  • 55篇中南大学
  • 49篇华中科技大学
  • 49篇湖南省电力公...
  • 44篇国网湖南省电...
  • 33篇国家电网公司
  • 31篇武汉大学
  • 29篇国网湖南省电...
  • 25篇沙电力职业技...
  • 25篇国网湖南省电...
  • 23篇中国电力科学...
  • 21篇湘潭大学
  • 18篇华北电力大学
  • 18篇广东电网有限...
  • 17篇国防科学技术...
  • 17篇学研究院
  • 17篇国网湖南省电...
  • 17篇衡阳市产商品...
  • 16篇湖南经研电力...

作者

  • 171篇夏向阳
  • 167篇曾祥君
  • 109篇李景禄
  • 107篇粟时平
  • 105篇曾喆昭
  • 101篇罗日成
  • 93篇周力行
  • 87篇李茂军
  • 83篇马瑞
  • 81篇樊绍胜
  • 74篇杨鑫
  • 71篇姜飞
  • 63篇刘桂英
  • 62篇周羽生
  • 60篇李泽文
  • 58篇苏盛
  • 58篇唐欣
  • 56篇竺炜
  • 55篇杨洪明
  • 50篇周任军

传媒

  • 273篇电力科学与技...
  • 133篇电瓷避雷器
  • 86篇电力学报
  • 77篇高电压技术
  • 74篇电网技术
  • 71篇电力系统保护...
  • 67篇电力系统自动...
  • 67篇电力系统及其...
  • 65篇中国电机工程...
  • 61篇长沙理工大学...
  • 54篇高压电器
  • 53篇电力自动化设...
  • 52篇电力科学与工...
  • 45篇电工技术学报
  • 44篇长沙电力学院...
  • 40篇中国电力
  • 38篇中国高等学校...
  • 36篇电气技术
  • 33篇湖南电力
  • 33篇电力建设

年份

  • 142篇2024
  • 205篇2023
  • 213篇2022
  • 173篇2021
  • 175篇2020
  • 150篇2019
  • 142篇2018
  • 106篇2017
  • 135篇2016
  • 167篇2015
  • 169篇2014
  • 156篇2013
  • 136篇2012
  • 145篇2011
  • 143篇2010
  • 174篇2009
  • 151篇2008
  • 135篇2007
  • 128篇2006
  • 92篇2005
3,2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含分布式电源电网电压跌落定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电压跌落已经成为现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电能质量问题之一,电压跌落位置的准确定位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稳定以及电力市场化进程的充分条件。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在配电网的广泛接入改变了配电网的运行方式和潮流,现有的几种定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含DG电网电压跌落进行准确定位。针对含DG的配电网电压跌落故障源定位,基于馈线终端单元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的具有自适应矩阵法初步确定电压跌落所在的故障区段,然后通过利用改进的阻抗法精确定位电压跌落源位置的方法。算例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矩阵法和阻抗法结合的方法计算量小且具有很好的准确性优势。
罗钱粟时平桂永光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电压跌落矩阵法阻抗法
耦合地线对35kV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分析
2015年
耦合地线是提高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重要措施。为研究其提高线路耐雷水平效果,利用EMTP软件建立了耦合地线的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到架设单耦合地线以及双耦合地线后对雷电流的分流作用,以及架设前和架设后的耐雷水平提高的程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
吴峻唐祥盛罗日成潘俊文李志前
关键词:耦合地线耐雷水平ATP
基于Matlab的10 kV配电线路串联补偿能效分析软件开发被引量:6
2019年
应用串联补偿的方法,解决传统配电网末端低电压、末端T接小水电产生的季节性高低压问题。建立串联补偿位置及容量选择的优化模型,在潮流计算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Matlab平台的程序化确定串联补偿位置及容量的软件。典型案例应用表明:应用该方法获得的串联补偿方案可满足电能质量的要求,并可以提高线路输送容量、达到降损节能的最大化。
邹旻昊周力行李秀俊廖秀晶
关键词:MATLAB电压质量
考虑客户画像和能量枢纽的配电网多目标抢修重构模型被引量:6
2021年
随着大规模风电以及能量枢纽接入配电网,配电网故障后抢修重构面临新挑战,提出一种考虑客户画像和能量枢纽的配电网多目标多故障抢修重构模型。通过对配电网用电客户多因素精准画像,确定权重,建立兼顾客户画像和能量枢纽的配电网多目标抢修重构模型,提出一种改进NSGA-Ⅱ算法以适应对模型求解,从而获得Pareto解集,并利用模糊最大满意度进行决策。算例仿真表明所提模型正确有效,与传统模型相比更加精细而客观。
文明谭玉东李杨廖菁彭啸风蒋铁铮马瑞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抢修
地面光伏电站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被引量:6
2016年
地面光伏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设计不成熟、设备质量不稳定、施工工艺较差等众多质量管理问题,文章以新疆青河并网光伏电站20 MPa项目为例,分析了地面光伏电站质量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的对策,供读者参考。
谢保卫任弄潮李贤明
关键词:光伏电站质量管理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对策被引量:5
2006年
网络游戏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表现手段丰富、超乎现实又最逼近现实的时尚娱乐形式,文章分析了网络游戏给大学生成长带来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提出了要正确认识网络游戏,预防信息崇拜;利用网络游戏,丰富网络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疏导,防止游戏沉迷;净化网络游戏市场,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环境等对策。
何纯芳
关键词:网络游戏大学生
新型光电混合相关器的图像识别研究
2009年
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DSP+ARM"架构的新型光电混合相关器。该系统采用DSP与FPGA完成目标图像的采集、预处理以及畸变不变处理,采用光学处理模块实现联合图像的傅立叶变换,得到联合功率频谱,最后,S3C2440完成对该频谱的采集、振幅调制滤波、傅立叶逆变换以及图像识别。大量的实验表明:该光电混合相关器实现了图像识别的智能化、实时化及小型化,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陈燕东李益华
关键词:图像识别
超高压变压器局放在线监测与诊断的探讨被引量:2
2009年
提出采用脉冲电流法、超声波法和DGA法对超高压变压器局部放电进行在线监测与诊断。
唐攀龙周羽生马士英何凯邝江华彭琢李发舫
关键词:超高压变压器在线监测故障诊断
基于改进SSD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异常自动检测方法被引量:63
2020年
为实现各类巡检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电力巡检设备所携红外热像仪采集的红外图像自动检测,该文提出基于改进SSD的电力设备红外图像异常自动检测方法。对收集的典型故障电力设备红外图像统一预处理;标注电力设备及异常区域并制作标准数据集;搭建检测网络;读入数据与预训练模型到搭建的网络进行微调训练验证,得到最终模型文件并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法泛化性强,准确率较高,能达到实时自动检测红外图像下多类典型电力设备并定位异常发热区域的效果,将使现有电力巡检设备实现“智能+”。
王旭红李浩樊绍胜蒋志鹏
关键词:红外图像SSD智能巡检
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J型线夹仿真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随着配网大力开展10 kV线路带电作业,J型线夹被广泛用于断接火项目,对其在线工作状态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J型线夹1:1等比例仿真模型及其力-电-热耦合模型,考虑辐射和空气自然对流对散热的影响,采用三维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对其应力分布、电流密度分布以及温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线夹在线工作时,应力分布极不均匀,接触面应力较大,最大值达到了6.8 G N/m^(2),线夹最大位移为1.04 mm;电流密度分布亦不均匀,线夹与导线间电流传递集中于接触面的1/4区域,60%以上电流流经该处,接触面利用率不高,但上下线夹间电流密度分布较为均匀;由于电流分布不均,线夹表面温度也存在差异,温升最高点出现在火线凹槽部位,其值为50 K。
吴勤斌马冬二邹德华王学禹罗日成
关键词:配网带电作业
共3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