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93 被引量:3,056H指数:28
相关作者:夏江宝孙景宽王平李玲谢文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恢复生态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7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6篇农业科学
  • 94篇生物学
  • 9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天文地球
  • 8篇文化科学
  • 6篇水利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2篇土壤
  • 111篇黄河三角洲
  • 41篇湿地
  • 29篇贝壳堤
  • 28篇胁迫
  • 27篇盐碱
  • 26篇柽柳
  • 23篇水分
  • 22篇植被
  • 22篇植物
  • 18篇污染
  • 15篇盐分
  • 14篇盐碱地
  • 14篇幼苗
  • 14篇群落
  • 14篇碱地
  • 14篇碱蓬
  • 12篇微生物
  • 11篇云斑
  • 11篇天牛

机构

  • 393篇滨州学院
  • 68篇山东农业大学
  • 55篇中国矿业大学...
  • 37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山东省林业科...
  • 13篇中国科学院烟...
  • 1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青岛农业大学
  • 8篇鲁东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铜仁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滨州职业学院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04篇夏江宝
  • 65篇陆兆华
  • 62篇孙景宽
  • 54篇刘京涛
  • 39篇田家怡
  • 31篇赵西梅
  • 30篇谢文军
  • 28篇李建庆
  • 27篇刘庆
  • 25篇杨红军
  • 25篇陈印平
  • 25篇宋爱云
  • 24篇赵艳云
  • 22篇董林水
  • 20篇李田
  • 19篇于祥
  • 18篇梅增霞
  • 16篇李传荣
  • 14篇赵自国
  • 14篇许景伟

传媒

  • 33篇生态学报
  • 2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7篇水土保持通报
  • 16篇湿地科学
  • 12篇土壤通报
  • 12篇生态学杂志
  • 1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海洋湖沼通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中国水土保持...
  • 5篇安徽农学通报
  • 5篇环境科学
  • 5篇光谱学与光谱...
  • 5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24篇2023
  • 30篇2022
  • 28篇2021
  • 13篇2020
  • 27篇2019
  • 22篇2018
  • 27篇2017
  • 16篇2016
  • 23篇2015
  • 16篇2014
  • 30篇2013
  • 29篇2012
  • 18篇2011
  • 30篇2010
  • 34篇2009
  • 20篇2008
  • 6篇2007
3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柽柳光合作用及树干液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被引量:6
2019年
为揭示黄河三角洲柽柳(Tamarix chinensis)叶片光合作用及耗水特征对潜水埋深的响应规律,明确维持柽柳较高光合效率及适宜生长的潜水埋深,以三年生柽柳苗木为试验材料,模拟设置淡水条件下0 m、0.3 m、0.6 m、0.9 m、1.2 m、1.5 m、1.8 m共7个潜水埋深,测定分析柽柳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光响应过程和树干液流日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潜水埋深可显著改变土壤水分条件,从而影响柽柳的光合作用和耗水性能,柽柳叶片净光合速率、光合光响应参数、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树干液流速率具有明显的水位响应性。在浅水位(≤0.3 m)导致渍水胁迫和深水位(1.8 m)导致干旱胁迫时,柽柳幼苗光合作用受到较大抑制。柽柳呈现出耐干旱不耐水湿的光合水分适应性,深水位(≥0.6 m)柽柳的光合能力显著高于浅水位(≤0.3 m),在潜水埋深0.9~1.5 m之间柽柳光合能力较强,1.2 m是柽柳生长最适宜的潜水埋深。
任冉冉夏江宝张淑勇赵自国赵西梅
关键词:光合作用地下水水位柽柳黄河三角洲
滨海湿地不同密度柽柳林土壤调蓄水功能被引量:12
2012年
为探求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调蓄水功能的合理柽柳林密度,采用测量土壤入渗过程和水分物理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密度柽柳林的土壤蓄水功能和水分调节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柽柳林随密度的增大具有显著提高细砂粒和降低粉黏粒含量的作用;中密度林分降盐抑碱效应明显,各密度林分表层盐碱含量低于20~40 cm土层;②土壤容重随林分密度增大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孔隙度状况则与之相反,中密度、高密度、草地总孔隙度均值分别比低密度林分高12.9%、6.2%、4.4%;对表层的改良效果好于20~40 cm土层;③Horton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柽柳林的土壤入渗过程,中密度林分渗透性能最好,高密度次之,低密度最差;④饱和蓄水量、吸持蓄水量、滞留蓄水量及涵蓄降水量均表现为中密度>高密度>草地>低密度,表土层的水分调蓄功能好于下层;中密度、高密度、草地涵蓄降水量分别比低密度林分高28.4%、23.8%、14.1%。中密度柽柳林具有巨大的水分调蓄空间,其次为高密度,而低密度林分较差。
夏江宝孔雪华陆兆华刘京涛韩瑞东朱金方
关键词:水分物理性质土壤入渗蓄水功能水分调节
青藏铁路沿线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了青藏铁路沿线由北至南27条样带的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特征,分析指标包括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结果表明:沿线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指标多表现为土壤下层(20-40cm)养分含量低于表层(0-20cm)。南北各样带的综合分析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铵态氮、表层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南部西藏境内各样带多高于北部青海境内样带;而土壤硝态氮、速效钾、下层速效磷含量由北至南则没有明显的增高趋势。各样带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多在2-14g·kg^(-1)之间,碱解氮含量多在20-160mg·kg^(-1)之间,碱解氮与活性有机碳表现出非常类似的变化规律。各样带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动在200-450mg·kg^(-1)之间,铵态氮含量多在5-9mg·kg^(-1)之间,这两个指标由北至南在各样带间波动比较大。沿线各样带土壤硝态氮含量在2-5mg·kg^(-1)之间,速效磷含量多在1-3.5mg·kg^(-1)之间,速效钾含量则多在30-100mg·kg^(-1)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碱解氮与活性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活性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活性有机碳与速效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硝态氮与速效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其余各养分指标之间则没有明显相关性。
董林水宋爱云周金星
关键词:青藏铁路土壤有机碳样带土壤速效养分
黄河三角洲区土壤活性氮对盐分含量的响应被引量:9
2014年
土壤盐分影响氮素的循环过程,而活性氮组分的变化是表征氮素循环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渍化土壤为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设置4个NaCl盐分梯度(S1:0.1%;S2:0.5%;S3:0.9%;S4:1.3%),同时添加不同底物(CK:不添加底物;N:添加氯化铵;C:添加葡萄糖;C+N:添加葡萄糖+氯化铵),研究土壤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溶解性总氮(TS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对盐分的响应.结果表明,在45 d的培养期内,CK、N处理低盐(S1、S2)土壤NO-3-N含量明显高于高盐(S3、S4),且N处理低盐与高盐的差异更明显.与CK相比,添加N明显提高低盐土壤NO-3-N含量,添加C、C+N明显降低土壤NO-3-N,且整个培养期内4个盐分无明显差异.土壤NH+4-N表现为高盐(S3、S4)明显高于低盐(S1、S2).与CK相比,N、C+N处理可明显提高高盐(S3、S4)土壤NH+4-N含量.土壤MBN表现为低盐高于高盐,N处理尽管提高了低盐土壤TSN含量,但并不能提高MBN,而C、C+N处理可明显提高MBN,且低盐土壤提高的幅度(89.9%~130.9%)明显高于高盐(36.9%~79.5%).研究表明土壤盐分影响土壤氮素的转化,高浓度的土壤盐分不利于土壤无机氮的转化及微生物对氮素的吸收,而碳源的添加可削弱盐分的影响,且提高盐碱化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因此在盐碱化土壤中增施有机物质是提高氮素转化的有效措施.
李玲仇少君陈印平赵西梅刘京涛陆兆华
关键词:土壤盐分硝态氮铵态氮
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湿地柽柳在干旱年份的水分利用策略被引量:4
2017年
以黄河三角洲海岸带贝壳堤湿地灌木群落主要建群种柽柳为对象,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测定柽柳木质部和潜在水源δ^(18)O值的时空变化,采用IsoSource模型计算潜在水源对柽柳的贡献比例,研究海岸带不同生境中柽柳对不同水分条件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年份,相对于不稳定的降水,柽柳倾向于利用稳定的土壤水和浅层地下水,但是在不同微地形生境下柽柳的水分利用策略有所差异.滩脊的柽柳72.6%~95.4%水分来源于浅层地下水和含水量相对较高的深层土壤水(40~100 cm);高潮线附近的柽柳有40.7%~97.3%的水分来源于上层土壤水(0~40 cm),以避免海水和浅层地下水的盐分胁迫.柽柳对外界水盐条件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海岸带可利用水资源缺乏的恶劣生境中具有更强的种间竞争优势,从而导致柽柳单优灌木群落的形成.
王平刘京涛朱金方付战勇孙景宽
关键词:柽柳氧稳定同位素海岸带
覆膜和灌水量对制种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制种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对滴灌条件下地膜覆盖和灌溉量的动态响应,该研究于2017年和2018年在中国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以制种玉米“Ganxin 630”为供试作物,设置覆膜与灌溉水量2个控制因素,覆膜包括透明膜全覆盖(M1)和不覆膜(M0)2个水平,灌溉水量设置WF、WM和WL3个水平(分别为灌溉需水量的100%、70%和40%),共6个处理,通过监测制种玉米生育期内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根长密度、地上干物质量和产量状况,分析不同覆膜和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热动态、制种玉米根长密度分布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覆膜条件下,0~60 cm土层含水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覆膜可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在充分灌溉下覆膜增加土壤贮水量,而亏缺灌溉下覆膜降低土壤贮水量。覆膜明显提升播种后75 d内的土壤温度,对播种后75 d之后的土壤温度没有影响。制种玉米各个生育期不同覆膜和灌水量处理下的根长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播种后95 d时,86.3%~96.7%的根系分布在0~60 cm土层,其中土层深度0~30 cm和距离植株基部水平方向0~15 cm范围内的根长密度高于1.0 cm/cm^(3),此空间范围以外则低于1.0cm/cm^(3)。充分灌溉有利于浅层根系生长,而水分亏缺有利于深层根系生长,其中WL处理10cm深度处的根长密度比WF处理在各个生育期低19.6%~32.5%,深层根长密度则高0.2%~41.9%,产量和地上生物量基本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覆膜10 cm深度处的根长密度比不覆膜在各灌水处理下高4.4%~69.2%,产量高24.9%。制种玉米地上干物质量、产量与播种后75和95 d的0~20 cm土层的根长密度的关系较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达0.883、0.804以上,保证该阶段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对制种玉米的生长至关重要。该研究可为石羊河流域科学地进行灌溉和和覆膜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赵引李国安夏江宝薄丽媛毛晓敏
关键词:根系玉米地膜覆盖滴灌制种玉米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地下水位变化对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
地下水位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然而其如何影响滨海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尚不清楚.通过地下水位控制试验,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非潮汐湿地地下水位梯度(-20、-60、-100cm)下,土壤种子库密度、物种...
冯璐刘京涛韩广轩张启浩彭玲
关键词:地下水位土壤种子库通径分析
重金属铅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研究了重金属铅对黄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苗高以及幼苗生物量等指标均随铅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根长、苗高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低浓度下根系幼苗生物量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大,而后随铅胁迫水平的增强而显著降低,高浓度处理则严重抑制根系的生长;黄瓜种子活力水平随铅胁迫程度增强而降低的趋势明显。基于上述分析,表明重金属铅胁迫对黄瓜幼苗根长的影响要大于对芽生长的影响。
刘俊华陈印平赵西梅
关键词:铅胁迫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种子活力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生态安全问题及预警控制对策
本研究采用工程沿线现场勘察、社会调查、访谈以及文献资料法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生态安全问题及原因,建立生态安全评价13项指标体系,科学确立了评价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法(AHP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生态安...
田家怡闫永利田静于祥
关键词:南水北调工程生态安全预警指标层次分析法
文献传递
山杏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对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的阈值效应被引量:61
2011年
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主要灌木树种山杏(Prunus sibirica)为试验材料,应用CIRAS-2型光合作用仪测定不同土壤质量含水量(Wm)下山杏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光响应过程,探讨山杏光合特性对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的适应性。结果表明:Pn、Tr及WUE对Wm和光照强度的变化有明显的阈值响应。随着Wm(6.5%–18.6%)的递增,光补偿点降低,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升高;在Wm为18.6%时,山杏利用弱光和强光的能力最强,光照生态幅最宽。随着Wm(9.2%–18.6%)的递增,Pn、Tr有明显升高的趋势,水分过高或过低,两者均呈现下降趋势;山杏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光合有效辐射为800–1200μmol·m–2·s–1时,Pn和WUE都具有较高水平,饱和光强在983–1365μmol·m–2·s–1之间。以光合生理参数为指标对山杏土壤水分有效性及生产力进行分级与评价,确定Wm<9.2%或Wm>22.3%时为"低产中效水";Wm在20.5%–22.3%和9.2%–12.9%时,分别为"中产低效水"和"中产中效水";Wm在12.9%–20.5%时为"高产高效水"。其中Wm为18.6%时为"最佳产效水",对应光强为1365μmol·m–2·s–1。
夏江宝张光灿孙景宽刘霞
关键词:净光合速率山杏土壤水分有效性水分利用效率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