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57 被引量:564H指数:15
- 相关作者:孔正红施文彧岳峰赵平邹业爱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凯里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长江河口典型湿地碳库动态研究方法被引量:13
- 2010年
-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碳平衡和全球气候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生态过程敏感区,选择长江河口典型湿地——崇明东滩作为长期碳循环观测和实验模拟的研究对象,针对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研究具体的科学问题,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碳流过程监测、涡度相关法碳通量监测、植物生长控制实验(开顶式气候室,OTC)、"湿地碳循环-气候变化"生态过程模型构建、多方数据源校正等方面,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河口湿地碳库动态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特征,探寻湿地碳平衡的主导控制因子,评估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为提出长江河口湿地碳储备功能的保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葛振鸣周晓王开运Seppo Kellomaki巩晋楠
- 关键词:气候变化SPAC涡度相关OTC
- 上海滩涂春季鸻形目鸟类群落及围垦后生境选择被引量:24
- 2006年
-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围垦堤内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 仲阳康周慧施文彧周晓周立晨王天厚
- 关键词:围垦长江口
- 干旱胁迫对沙地云杉生态型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7年
- 通过不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3种生态型(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沙地云杉叶片和根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叶片中,无论哪种生态型,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紫果型沙地云杉CAT活性一直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红果型和绿果型则先升后降;ASP和POD活性变化趋势一致,紫果型一直以较大幅度增加,红果型和绿果型开始迅速增加,而后又迅速下降。在根部,酶活性的变化与叶片中基本一致。因此得知,紫果型沙地云杉抗旱能力最强,绿果型最弱。
- 邹春静徐文铎靳牡丹宋晴
- 关键词:干旱胁迫生态型保护酶
- 全球气候变暖与东北植被分布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根据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CO2浓度将增加1倍,气温升高约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植被的响应如下:①未来东北森林建群种的变动类型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扩展种群、退却种群和绝灭种群。②气候变暖后,根据模型预测,植物种群将向北迁移400~700 km,向上迁移250~350 m。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保护对策。
- 周园邹春静徐文铎
- 关键词:气候变化湿润指数
- 崇明东滩人工湿地春季水鸟群落结构及其生境分析
- 崇明东滩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然而崇明东滩也是上海促淤圈围重点区域之一,导致当地植物群落和滩涂湿地结构的改变,从而直接造成了鸟类生物多样性的明显下降,因此东滩湿地保护人员采取了修复和优化...
- 张姚谢汉宾王天厚
- 关键词:人工湿地鸟类群落生境因子
- 不同修复模式下湿地水质变化的短期效应分析
- 2012年
- 为探讨不同修复模式对水质的影响,从2009-03-2010-03跟踪监测了精养鱼塘、人工修复水域以及自然修复区3种不同水环境的NO3--N、NH4--N,Chl a、DO、EC、TP、TN和COD等指标,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分析了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对水质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修复研究期间,与精养鱼塘相比,人工修复区水体中TN、NO3--N、TP、Chl a、COD等指标经过修复中期的短暂上升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水质有显著改善;自然修复区水质中TP、Chl a、COD等指标均有下降,而TN呈现显著上升(P〈0.05),水质总体有小幅改善趋势。在适当的人为干扰下,人工修复区能够在短期内对水质产生显著的改善效果。因此,积极且适当的人为干扰的湿地修复比自然恢复对水质的改良效果更加显著。
- 吴迪岳峰罗祖奎王天厚
-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质生态修复
- 长江口新生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变化格局被引量:23
- 2007年
- 为了解长江口新生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格局,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对九段沙湿地的3个沙洲以及各主要生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呈春季最高,夏、秋季下降,秋季末和冬季回升的趋势,整体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分布不均匀。夏季上沙和中沙底栖动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四季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空间梯度为下沙>上沙>中沙。由物种组成分析可知,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空变化与优势种的消长有关。各季海三棱藨草带和藨草带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最高,芦苇和互花米草次之,光滩区域最低,且群落季节波动大。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生境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土著种芦苇生境下无显著差异。
- 周晓葛振鸣施文彧王天厚
- 关键词:九段沙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不同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58
- 2006年
-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对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分布特征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选取6种主要生境的57个样方,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特征。共记录到28种大型底栖动物,主要由甲壳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幼体组成,优势种为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堇拟沼螺(Assimineaviolacea)、绯拟沼螺(A.latericea)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uhoffmeisteri)。6种生境类型中以低潮位光滩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最为丰富,但其密度最低;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带底栖动物密度最高,并且其均匀度与其他生境存在显著差异;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带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与其他生境有一定差异,但种类数、密度和多样性处于平均水平,总体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差异。
- 周晓王天厚葛振鸣施文彧周立晨
- 关键词: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土壤因子互花米草
- 沙湖自然保护区鹞属鸟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9
- 2009年
- 在湖北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4a的调查中,发现鹞属Circus鸟类有白头鹞C.a.aeruginosus、白尾鹞C.c.cyaneus、白腹鹞C.s.spilonotus3种,186条样线的调查中共记录到363只。方差分析表明,4a的鹞属鸟类年度间平均数差异不显著。比较鹞属鸟类秋、冬季节平均丰度表明,秋季显著高于冬季。对鹞属鸟类分别进行秋、冬季节同期平均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生境间鹞属鸟类多样性平均数差异极显著,草甸>芦苇>水域>农田。3种鹞属鸟类的种间相遇概率及频率指数都是白尾鹞>白头鹞>白腹鹞。回归模型显示鹞属鸟类数量与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8,P<0.001)。草甸面积变化对栖息于草甸的鹞属鸟类数量有极显著的影响。围网对鹞属鸟类在水域生境出现频次无显著影响。
- 罗祖奎吴法清刘家武向国祥王天厚
- 关键词:多样性
-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被引量:34
- 2006年
- 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调查了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土壤因子影响,共调查到大型底栖动物30种,主要由甲壳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幼体组成,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堇拟沼螺(Assimineaviolacea)、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ustulata)、中国绿螂(Glau-comyachinensis)和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为优势种,且生物密度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处于最高水平,多样性指数最高.夏季密度和生物量最低,物种多样性也较低,分布较不均匀.秋、冬季生物种类数与生物量差异不显著,生物密度冬季较秋季高.春、夏、秋季底栖动物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均未与土壤因子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冬季土壤湿度与有机质含量与底栖动物密度显著相关.
- 周晓葛振鸣施文彧王天厚曹丹周立晨
- 关键词:九段沙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