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4 被引量:83H指数:5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基因
  • 5篇抗性
  • 5篇抗性研究
  • 4篇杆菌
  • 3篇毒剂
  • 2篇蛋白
  • 2篇性疾病
  • 2篇阴性杆菌
  • 2篇融合基因
  • 2篇自身免疫
  • 2篇自身免疫性
  • 2篇自身免疫性疾...
  • 2篇细胞
  • 2篇消毒
  • 2篇临床分离菌
  • 2篇临床分离菌株
  • 2篇氯己定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
  • 2篇免疫性疾病

机构

  • 1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江苏省人民医...
  • 3篇徐州医学院附...
  • 3篇无锡市疾病预...
  • 2篇江苏省疾病预...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无锡出入境检...

作者

  • 6篇谈智
  • 6篇陈越英
  • 6篇吴晓松
  • 6篇徐燕
  • 5篇苏川
  • 5篇孙俊
  • 4篇王晓蕾
  • 3篇戎毅
  • 3篇任玲
  • 3篇沈元
  • 2篇董利阳
  • 2篇束永前
  • 2篇刘丰
  • 2篇汪雪峰
  • 1篇卞倩
  • 1篇汪圣强
  • 1篇温恬
  • 1篇还锡萍
  • 1篇张兆松
  • 1篇焦永军

传媒

  • 5篇中国消毒学杂...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来研究发现,靶向于特异表位的多肽药物治疗自身免疫病,可避免传统药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在自身免疫病动物模型及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该文从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候选多肽来源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治疗自身免疫病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和趋势,为全面深入了解自身免疫病免疫耐受机制及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汪雪峰董利阳王钧倪鸿昌苏川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多肽药物
三种革兰阴性杆菌耐消毒剂基因检测及对苯扎溴铵抗性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致病菌抗药基因情况及其对消毒剂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了三种21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消毒剂基因和苯扎溴铵最低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结果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21株三种革兰阴性杆菌,其中有13株携带耐消毒剂基因,携带率为61.9%。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苯扎溴铵M IC均低于标准菌株,共有7株菌的MBC高于标准菌株。结论临床分离的三种21株革兰阴性杆菌多数携带耐消毒剂基因,有33.3%的菌株对苯扎溴铵的MBC高于标准株,提示其抗力有所增强。
吴晓松陈越英谈智徐燕任玲沈元孙俊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苯扎溴铵耐药基因抗性
两种临床分离细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测定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医院临床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醋酸氯己定的抗性力水平。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两种16株临床分离细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水平,并同相应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结果大肠杆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1~2mg/L,标准菌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2mg/L;有3株大肠杆菌的MIC低于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0.98~1.95mg/L,标准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IC为0.98mg/L;有2株临床株的MIC高于标准菌株。大肠杆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BC为4~8mg/L,标准菌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BC为2mg/L;大肠杆菌临床株的MBC均高于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醋酸氯己定的MBC为15.6~125mg/L,标准菌株的MBC为62.5mg/L;有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MBC高于标准株。结论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醋酸氯己定抗力多数比标准株强,只有个别菌株低于标准株。
陈越英谈智徐燕吴晓松孙俊
关键词:临床分离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醋酸氯己定抗力
人乳头瘤病毒E7与人干扰素α-2b融合基因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PV)11-E7及人干扰素(IFN)α-2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方法:同时用KpnⅠ、EcoRⅠ酶切pET-32a-IFNα-2b-linker-HPV11-E7及pcDNA3.1,将酶切产物纯化回收,两者的回收产物进行连接反应。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随机挑选阳性克隆并提取质粒酶切鉴定;用脂质体法转染CHO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成功地将IFN-α-2b-linker-HPV11-E7装入pcDNA3.1的KpnⅠ、EcoRⅠ酶切位点之间,且其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PV11-E7及IFNα-2b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表达,为提高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文忠王飞王群刘丰张兆松苏川毕志刚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E7基因干扰素Α-2B融合基因
30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对醋酸氯己定抗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致病菌抗药基因情况及其对醋酸氯己定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测定qacEΔ1-sulⅠ基因,通过MIC、MBC两种试验进行比较,观察不同菌株的抗力水平。[结果]临床分离的30株病原菌,其中13株携带qacEΔ1-sulⅠ基因。MIC有8株高于标准菌株,19株与标准菌株相同。MBC结果显示共有18株高于标准菌株,5株与标准菌株相同。[结论]临床分离的30株病原菌部分携带qacEΔ1-sulⅠ基因,多数菌株对醋酸氯己定消毒液的抗力较高。
陈越英谈智吴晓松徐燕戎毅王晓蕾孙俊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菌醋酸氯己定基因抗性
MicroRNA-2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调节作用与机制被引量:2
2013年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其介导的基因表达对于维持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miR-21通过Toll样受体(TLR)信号途径参与了固有免疫应答和炎症调节,而且它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免疫细胞的生长、分化等产生影响。近年来,关于miR-21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对miR-21调节免疫反应及其对几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
董利阳汪雪峰苏川
关键词:MICRORNA-21自身免疫性疾病
铜绿假单胞菌抗药基因检测及其对消毒剂抗性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抗药基因情况及其与消毒剂的抗性关系和水平。方法采用PCR方法和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qacE△1-SulI基因和对消毒剂抗性变化,并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临床分离的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株检出qacE△1-SulI基因阳性,抗药基因携带率达到83%以上。醋酸氯己定对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为7.8mg/L,与标准菌株相同;对氯间二甲苯酚对其中1株临床分离株的MIC高于标准菌株,但有2株低于标准株;苯扎溴铵对6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MIC均低于标准株;聚维酮碘对5株qacE△1-SulI基因阳性菌株的MIC值与标准菌株相同,但抗药基因阴性菌株的MIC值低于标准株。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数携带qacE△1-SulI基因,该抗药基因的携带与其对消毒剂的抗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徐燕吴晓松谈智陈越英戎毅王晓蕾孙俊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抗药基因
2例艾滋病新发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确证实验中不确定结果的免疫印迹带型,为诊断新发感染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免疫印迹试验(WB)按照试剂说明书及《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使用罗氏公司的HIV-1 1.5 version试剂盒。结果在感染的早期,血清中的抗体含量较低,ELISA检测时的OD值仅为CUTOFF值的2.5至3倍,但在感染2-3个月后,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在第2次检测中OD值升高,WB条带颜色加深,条带数目增加。结论为了避免二代传播的发生和早期感染者的流失,应适当缩短随访复检的时间。
胡海洋徐晓琴郭宏雄还锡萍羊海涛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三种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检测及其对碘伏的抗性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及其对碘伏消毒剂抗性。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法和稀释法对临床分离的三种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和抗菌性能进行了检测,并与标准菌株作平行比较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三种2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抗消毒剂基因(qacEΔ1-su lⅠ)阳性菌株有13株,阳性率为61.9%;三种菌抗消毒剂基因携带率之间无明显差别,大肠杆菌标准株抗消毒剂基因检测阴性。有1株抗消毒剂基因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碘伏的最小抑菌浓度明显高于其标准株。结论临床分离的三种21株革兰阴性杆菌抗消毒剂基因携带率比较高,但其对碘伏消毒剂的抗性未观察到明显变化。
王晓蕾吴晓松谈智陈越英徐燕沈元任玲
关键词:临床分离菌株消毒剂碘伏最小抑菌浓度
基于颜色判定的RT-LAMP技术检测HCoV-NL63冠状病毒基因被引量:4
2016年
建立了一种适合于国境口岸简便、快速、灵敏和特异检测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的核酸检测方法。通过建立基于颜色判定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技术,针对HCoV-NL63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基因序列设计出6条特异性引物,在等温条件下(63℃)进行扩增反应60min,在扩增前加入钙黄绿素作为反应指示剂,并结合浊度仪进行实时监测,以最终反应颜色变化作为结果判断标准。利用该方法对同种属其他人冠状病毒、诺如病毒、流感病毒进行检测,以分析该方法的诊断特异性。应用该方法对梯度稀释的HCoV-NL63病毒RNA进行检测,以分析该方法的诊断灵敏性,并与常规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颜色判定的RT-LAMP方法在短时间内(40min)即可达到对HCoV-NL63的快速检测。该检测方法与加入其它病毒RNA模板溶液颜色均不产生改变,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检测灵敏性最低检测下限为1 600拷贝/反应。本研究建立的基于颜色判定的RT-LAMP方法可实现对HCoV-NL63冠状病毒现场快速检测,具有在国境口岸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和疫区现场推广应用的潜力。
耿合员汪圣强谢晓谦肖雨张汀谭文杰苏川
关键词:HCOV-NL63RT-LAM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