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1 被引量:844H指数:19
相关作者:宁惠峰康伯铭乔立李海旺刘宏鸽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7篇玉米
  • 16篇土壤
  • 10篇水稻
  • 7篇氮素
  • 7篇小麦
  • 6篇叶片
  • 5篇养分
  • 5篇水分
  • 5篇籽粒
  • 5篇夏玉米
  • 5篇根系
  • 4篇玉米根
  • 4篇容重
  • 4篇土壤容重
  • 4篇配施
  • 4篇紫花
  • 4篇苜蓿
  • 4篇微生物
  • 4篇光合速率
  • 3篇稻米

机构

  • 50篇河南农业大学
  • 4篇郑州牧业工程...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琼州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南省农业学...
  • 1篇鹤壁市农业科...

作者

  • 19篇赵全志
  • 17篇李潮海
  • 11篇王群
  • 8篇郝四平
  • 8篇高桐梅
  • 7篇乔江方
  • 7篇刘辉
  • 7篇杨秋云
  • 7篇殷春渊
  • 7篇赵霞
  • 6篇宁慧峰
  • 6篇陈静蕊
  • 6篇吕强
  • 5篇刘天学
  • 4篇马闯
  • 4篇刘世亮
  • 4篇介晓磊
  • 4篇林同保
  • 4篇化党领
  • 4篇王志强

传媒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玉米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作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4篇2009
  • 7篇2008
  • 10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 促进学科发展 服务地方经济被引量:26
2005年
围绕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实验室研究方向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内在联系以及以人为本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赵全志李潮海
关键词: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学科建设地方经济
水稻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与叶色变化的关系被引量:45
2008年
【目的】明确水稻叶色变化的内在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无氮肥和常规氮肥两个处理的水培试验,测定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叶绿素含量及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氮饥饿和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地上部不同叶位的叶色具有明显的黑黄变化规律。氮饥饿处理剑叶抽出前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值基本上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剑叶抽出后表现为顶一叶>顶二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GS、GOGAT活性分别在拔节期、剑叶抽出期出现两次高峰,各叶位的叶片GS、GOGAT活性基本表现为顶二叶>顶一叶>顶三叶。不同叶位叶片的GOGAT活性与当周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常规施肥处理条件下水稻叶色及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变化趋势与氮饥饿处理相似,GS酶活性与酶活性测定一周后的叶色关系非常密切,GOGAT活性与顶三、四叶叶色呈显著负相关,与酶活性测定1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含量、2周后顶二、顶三叶的叶绿素(a+b)含量及2周后顶二叶的叶绿素b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叶色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叶色及氮素同化关键酶GS、GOGAT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高低变化,氮素同化关键酶活性高低与叶绿素的合成及叶色变化具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在叶绿素的合成和叶色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水稻叶色黑黄变化是一个受内生节奏制约的生物学过程,氮素水平对叶色深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能改变内生黑黄变化节奏。
赵全志陈静蕊刘辉乔江方高桐梅杨海霞王继红
关键词:氮素水稻叶色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57
2007年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玉米播种前,砂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重壤中最少;重壤中的酶活性最高,砂壤最低。3种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抛物线,吐丝期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吐丝期,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中壤最多,重壤最少;5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壤最大,砂壤最小。成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与放线菌表现为中壤中数量最多,重壤最少,真菌则表现为中壤最多,砂壤最少;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重壤最高,砂壤最低,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表现为中壤中活性最高,砂壤最低。【结论】玉米根际生物活性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
李潮海王小星王群郝四平
关键词:玉米土壤质地根际微生物酶活性
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硼锰钼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锰钼配施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其中以单施钼产量最高,硼钼配施次之,与CK处理相比分别增产约54.75%、40.34%。硼锰钼不同配施对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不同,硼锰钼配施降低了苜蓿铁、锰、锌含量,其中以硼钼配施降低效果最显著;施微肥可以提高苜蓿铜含量,其中以硼锰钼配施效果最好;而硼锰、硼钼配施可分别显著提高硼、钼含量。硼锰钼配施提高了紫花苜蓿矿物质元素产量,其中单施硼显著提高了苜蓿铁、锰、锌产量,单施钼及硼锰、硼钼配施分别显著提高了苜蓿铜、硼、钼产量。
杨秋云介晓磊化党领刘世亮刘芳马闯高翠民
关键词:紫花苜蓿
糯稻群体光合速率的比较及其与品质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在田间条件下对6个糯稻品种的群体光合速率的动态变化及稻米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糯稻群体光合速率随生育期的变化基本上为单峰曲线,在齐穗期达最大值,但不同类型品种间有差异。齐穗期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齐穗后26 d的群体光合速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赵全志高桐梅李梦琴刘迎春
关键词:糯稻群体光合速率
外源钙离子对小麦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以普通小麦豫麦3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Ca2+对小麦幼苗氮素代谢的影响。在小麦第一片叶完全展开后,开始外源Ca2+处理,设0(对照)、2、4 mmo.lL-1和8 mmo.lL-14个Ca2+浓度梯度。处理5d后,测定氮同化酶活性、氮同化量及其它相关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2 mmo.lL-1Ca2+处理下活性比对照有显著增加,4 mmo.lL-1Ca2+处理的NR活性增加明显,但GS活性增加不显著;8 mmo.lL-1Ca2+处理下NR和GS活性比对照均明显降低。谷氨酸脱氢酶(NADH-GDH)活性在2 mmo.lL-1Ca2+处理下活性增加不明显,而在4、8 mmo.lL-1Ca2+处理下活性显著增加。小麦幼苗氮同化量以4 mmo.lL-1处理最大,2 mmo.lL-1处理与4 mmo.lL-1之间差异不显著;Ca2+浓度为8mmo.lL-1时,氮素同化量明显降低。结果揭示了小麦幼苗不同氮同化途径对Ca2+的响应不同,GS途径比GDH途径对小麦氮素同化量的增加作用更大;4 mmo.lL-1对小麦幼苗的氮素利用可能是最有效的Ca2+浓度。
王志强王春丽林同保
关键词:小麦钙离子氮素代谢
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在水稻上的应用及常见问题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更好使用Li-6400系列的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探讨测定过程中经常出现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失真等问题。以在水稻中的应用为例,探讨了测定时间、测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光合特性异常原因及可以间接测定的几个光合参数。测定时机及环境条件控制非常重要。所测叶片环境条件,如温度、CO2浓度、光强、水分等影响光合速率。选样一定要有代表性,即选择要测的区域里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如叶色、叶子的状态、叶子的伸展与蜷缩、有无病虫害和叶的宽窄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短时间内对叶片进行离体测定和拔株测定是不科学的,测定过程中,一般同一处理、同一块地测3片或5片叶。
杨秋云乔江方
关键词:水稻光合速率
水稻根系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关系被引量:37
2007年
【目的】揭示水稻根系与叶片光合特性之间的联系。【方法】在水培条件下以水稻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剪根方式对水稻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剪除全部根系后,顶一叶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分别立即平均下降10.25%、53.99%和46.26%。剪除一半根系时,顶一、二叶的光合速率比断根前分别下降0.05%和8.51%,气孔导度分别下降24.03%和35.80%,蒸腾速率分别下降21.22%和30.93%;进一步剪除剩余全部根系时,顶一、二叶的光合速率比断根前分别下降12.57%和17.22%,气孔导度分别下降55.86%和61.84%,蒸腾速率分别下降50.96%、55.96%。【结论】根系与地上部叶片光合特性间存在密切的直接关系。
赵全志乔江方刘辉田志强
关键词:水稻根系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
大穗型粳稻籽粒相对充实度的化学调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的关系被引量:18
2006年
以同一穗上弱势粒占强势粒千粒重的百分比表示籽粒相对充实度。2003—2004年在大田条件下,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籽粒灌浆、充实度和相对充实度的动态,探讨了籽粒相对充实度化学调控及其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浆速率在灌浆初期(花后5~12d),强势粒平均比弱势粒高256%;而在灌浆盛期(花后12~19d)及后期(19~32d),弱势粒平均分别比强势粒高16.67%、154.55%。PR,处理可明显促进弱势粒的起始灌浆速率,及早启动弱势粒的灌浆。籽粒相对充实度在花后5—12d迅速降低,花后12~19d迅速上升,花后19—32d缓慢上升,呈先降后升的偏“V”型动态曲线。PR、处理在花后19d籽粒相对充实度明显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灌浆中、后期(花后19~32d)的籽粒相对充实度基本上与平均千粒重、经济系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强势粒和弱势粒的垩自粒率、垩白面积、垩白度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弱势粒的糙米率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9d的相对充实度与弱势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
赵全志吕强殷春渊高桐梅宁慧峰乔江方刘辉陈静蕊
关键词:水稻稻米品质化学调控
麦茬处理方式对夏玉米(Zea mays L.)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两年3点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麦茬处理方式(平茬、立茬、除茬)对夏玉米(Zea mays L.)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麦茬处理的夏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在吐丝期达到最大值,但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处理间有所差异,趋势为平茬>立茬>除茬,且苗期差异较大,后期逐渐减小。麦茬处理方式对夏玉米田土壤碳通量的影响也表现出同样趋势。
李潮海赵霞刘天学李连芳李伟东
关键词:根际微生物土壤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