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36 被引量:1,574H指数:16
相关作者:陈古圣丁晓娟吴浩李高峰夏强更多>>
相关机构:襄樊学院化学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7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5篇化学工程
  • 128篇理学
  • 40篇医药卫生
  • 19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生物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矿业工程
  • 10篇农业科学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冶金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4篇催化
  • 26篇催化剂
  • 21篇动力学
  • 19篇超临界
  • 16篇羰基
  • 15篇酸酯
  • 15篇羰基化
  • 15篇改性
  • 14篇液相
  • 14篇撞击流
  • 13篇分子
  • 12篇溶剂
  • 11篇动力学研究
  • 11篇乙烯
  • 11篇金属
  • 10篇色谱
  • 10篇生物柴油
  • 10篇接枝
  • 9篇油浆
  • 9篇中间体

机构

  • 431篇武汉工程大学
  • 11篇襄樊学院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华东理工大学
  • 7篇武汉市蔬菜科...
  • 6篇武汉大学
  • 6篇天津大学
  • 5篇湖北省化学研...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武汉生物工程...
  • 3篇三峡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云南磷化集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吉首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武汉软件工程...

作者

  • 65篇吴元欣
  • 42篇丁一刚
  • 40篇王存文
  • 39篇吴广文
  • 26篇池汝安
  • 25篇巨修练
  • 24篇程健
  • 21篇郭嘉
  • 19篇王为国
  • 17篇王凯
  • 16篇童身毅
  • 16篇袁华
  • 16篇杨昌炎
  • 14篇戢峻
  • 14篇张珩
  • 14篇袁军
  • 13篇刘安昌
  • 13篇丁晓娟
  • 13篇陈金芳
  • 11篇祝宏

传媒

  • 56篇武汉工程大学...
  • 36篇化学与生物工...
  • 15篇工业催化
  • 10篇现代化工
  • 10篇化工矿物与加...
  • 10篇应用化工
  • 8篇中国医药工业...
  • 8篇合成化学
  • 7篇长江蔬菜
  • 7篇精细化工中间...
  • 6篇涂料工业
  • 6篇无机盐工业
  • 6篇武汉化工学院...
  • 6篇云南化工
  • 6篇石油沥青
  • 6篇长江大学学报...
  • 5篇化学工程师
  • 5篇合成树脂及塑...
  • 5篇化工学报
  • 5篇化学世界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17篇2013
  • 15篇2012
  • 32篇2011
  • 38篇2010
  • 37篇2009
  • 61篇2008
  • 115篇2007
  • 65篇2006
  • 17篇2005
4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母钛珠光颜料光泽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对云母钛珠光颜料光泽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综合碱性中和法和缓冲法的优点,优化了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制备工艺,并分别以尿素和氢氧化钠作为pH值稳定剂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制备云母钛珠光颜料的最佳条件为尿素作反应体系的pH值稳定剂、反应温度80℃、钛液质量分数1.5%、pH值≈3、搅拌速度400 r/m in.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云母钛珠光颜料,其珠光光泽相对较好.
汤璐徐旺生曹栋
关键词:云母钛珠光颜料液相沉积法
填料对水平管中甲醇植物油混合过程的影响
2008年
甲醇与植物油的混合状况与其相应的生物柴油的制备密切相关,研究了填料对水平管中甲醇植物油混合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填料的加入,促进了两相的混合,其中金属填料最有利于促进两相的混合,陶瓷填料次之,塑料填料最差;有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好于无预混合器的,T型预混合器的混合效果优于Y型预混合器;甲醇和植物油摩尔比值越大,越不利于两相的混合。研究结果对生物柴油的连续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马家玉王存文王为国陈苏芳张俊锋
关键词:水平管填料生物柴油
甲醇溶液中Na^+和Cl^-溶剂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298 K,密度为0.786 6 g/cm3的甲醇溶液中Na+和Cl-溶剂化的微观结构和动力学性质,模拟得到了离子溶剂化圈内甲醇分子微观构型的可视化图像,发现Na+溶剂化圈内的甲醇分子以其氧原子接近阳离子,而在Cl-溶剂化圈内的甲醇分子以其氢原子接近阴离子.同时,还详细研究了离子溶剂化圈内溶剂分子的取向分布和停留时间.与离子-水体系相比,离子溶剂化圈内Ion-O向量与甲醇分子所在平面的夹角γ显著变小,离子与甲醇分子位于同一平面的概率增大.溶剂的氢键结构对离子溶剂化圈内溶剂分子的停留时间有一定的影响,离子溶剂化圈内甲醇分子的停留时间明显大于水分子的停留时间.甲醇和Cl-的自扩散系数的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但Na+的自扩散系数与实验值相比偏低.
孙炜陈中黄素逸
关键词:甲醇溶剂化分子动力学分子模拟
湿法磷酸脱氟制备氟化钾净化除杂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针对湿法磷酸脱氟制备氟化钾工艺过程中的粗氟化钾溶液,考察了氟化钾溶液质量分数和温度对氟硅酸钾在氟化钾溶液中溶解度的影响;采用能谱分析研究了无机酸调节粗氟化钾溶液的pH值净化除杂的作用及对净化氟化钾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98.15K的温度下,当氟化钾溶液质量分数达15%以上时,氟硅酸钾在氟化钾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采用氟硅酸调节粗氟化钾溶液的pH终点值与相同质量分数的分析纯氟化钾溶液的pH值一致时,净化除杂效果最佳,精制氟化钾产品纯度可达99%以上。
柯文昌丁一刚龙秉文邓伏礼张奇
关键词:湿法磷酸氟化钾溶解度除杂
以豆腐柴叶为原料提取果胶工艺研究
2007年
本文开发了一条从豆腐柴叶中提取果胶的新工艺。该工艺中,树脂吸附纯化、超滤浓缩和喷雾干燥是三个重要的单元操作。为了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和考察树脂吸附纯化和超滤浓缩两个单元操作的商业应用可行性,进行了三种不同规模的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工艺在能耗和果胶质量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醇沉淀法。
王存文王为国吴元欣池汝安张俊锋徐汶
关键词:豆腐柴果胶树脂吸附超滤
NPT系综分子动力学模拟水的密度和扩散系数被引量:5
2007年
采用常温常压(NPT)系综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298.15K、0.1013MPa条件下水的密度和自扩散系数,模拟结果与实验值一致,相对误差分别为1.74%和3.83%。
孙炜唐正姣王存文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分子模拟
超临界CO_2作用下双酚A型聚碳酸酯的诱导结晶和熔融行为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在超临界CO_2作用下,温度、压力和共溶剂对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能使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结晶。CO_2是非极性流体,加入共溶剂能增加超临界流体的极性,或是与溶质形成氢键,从而大大提高流体的溶解能力。少量共溶剂的加入使BAPC的结晶更加完善,并能使其在更低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结晶。
丁晓娟丁一刚周春平胡雄谭涛
关键词:超临界CO2双酚A型聚碳酸酯共溶剂
润滑油精制装置腐蚀原因的油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探究生产润滑油的原料油品中引起精制装置腐蚀的重要物质因素,对润滑油精制装置的原料油品进行分析。首先将原料油品中活性组分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萃取出来,再对原料油品及萃取后的油样进行腐蚀实验,并用红外光谱分析萃取前后原料油品性质的变化以及活性组分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装置的腐蚀是由原料油品中活性组分引起的,且腐蚀只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经过与环烷酸、糠酸的红外谱图对照,证明造成装置腐蚀的活性组分是环烷酸类。
唐丽娜游碧龙刘毅程健袁军
关键词:萃取环烷酸
用Matlab估算二元系的UNIQUAC模型参数被引量:2
2007年
为解决在液液萃取或三相精馏过程的设计和操作中面临的液液相或汽液相平衡问题,论述了完全互溶二元物系和部分互溶二元物系UNIQUAC模型参数的估算原理;介绍了运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函数进行参数估值的方法;以丙酮苯的等温汽液平衡数据、乙醇正己烷的等压汽液平衡数据、醋酸甲酯水的相互溶解度数据为例,估算了各二元对的UNIQUAC模型参数,结果表明,用Matlab优化函数计算的结果与文献值十分吻合。
唐正姣王存文柯文语欧阳贻德
关键词:MATLAB语言液液平衡汽液平衡
纳米级金属氧化物的合成及其性质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以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A)为分散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三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纳米Fe2O3、ZrO2和ZnO),运用透射电镜及BET对产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反应物用量、灼烧温度、灼烧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平均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影响,比较了三种纳米材料的合成条件、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条件下,产品的平均粒径为20~35nm,且粒径分布较均匀,总产率大于80%.纳米Fe2O3、ZrO2有很强的稳定性,而纳米ZnO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喻德忠艾军邹菁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纳米ZNO甲基橙稳定性光催化活性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