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239 被引量:3,511H指数:31
相关作者:杨佳波康国虎杨雅婷贺小蔚刘水丽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4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3篇农业科学
  • 7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5篇天文地球
  • 7篇生物学
  • 7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8篇土壤
  • 30篇气候
  • 25篇气候变化
  • 18篇
  • 14篇稻田
  • 12篇农业
  • 12篇小麦
  • 12篇LED
  • 11篇冬小麦
  • 10篇施肥
  • 9篇PRECIS
  • 8篇栽培
  • 8篇水稻
  • 8篇降水
  • 8篇CH
  • 7篇有机质
  • 7篇FACE
  • 7篇不同施肥
  • 6篇生物有效
  • 6篇灌溉

机构

  • 23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陕西科技大学
  • 8篇首都师范大学
  • 8篇湖南省土壤肥...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6篇青岛农业大学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宁夏职业技术...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宁夏气象防灾...
  • 3篇宁夏农林科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21世纪...

作者

  • 46篇曾希柏
  • 32篇白玲玉
  • 30篇李莲芳
  • 28篇李玉娥
  • 24篇杨其长
  • 23篇高清竹
  • 22篇万运帆
  • 21篇宋吉青
  • 20篇林而达
  • 19篇杨正礼
  • 17篇许吟隆
  • 16篇杨世琦
  • 13篇孙宝利
  • 12篇秦晓波
  • 11篇刘文科
  • 10篇杨雅婷
  • 10篇郝兴宇
  • 9篇董一威
  • 8篇潘婕
  • 8篇张爱平

传媒

  • 25篇中国农业气象
  • 19篇应用生态学报
  • 13篇农业环境科学...
  • 9篇生态学报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中国农业科技...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6篇气候变化研究...
  • 6篇农业工程技术...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核农学报
  • 3篇土壤通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Agricu...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气象与环境学...
  • 3篇第29届中国...
  • 3篇2010年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26篇2012
  • 51篇2011
  • 51篇2010
  • 45篇2009
  • 2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2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浓度CO_2对冬小麦旗叶和穗部氮吸收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农田开放式CO2浓度升高(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FACE)试验平台,以强筋小麦中麦175为供试材料,研究高浓度CO2和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旗叶和穗部含N量、氮吸收量和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影响。CO2浓度处理设对照(Ambient,CO2415±16μL·L-1)和高浓度(FACE,CO2550±17μL.L-1)两个水平;施N处理设常规施氮(NN,底肥含N 118kg·hm-2+追肥含N 70kg·hm-2)和低氮(LN,底肥含N 66kg·hm-2+追肥含N 17kg·hm-2)两个水平。结果表明,在乳熟期,不考虑氮肥的影响,CO2浓度升高使穗部N含量和氮吸收量分别增加7.59%和16.3%,说明CO2浓度升高加大了穗部对氮素的需求;不考虑各生育期的差异,CO2浓度升高导致冬小麦旗叶N含量下降10.98%;同时使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降低22.24%。说明CO2浓度升高抑制了NO3-的还原,导致旗叶含N量降低,高浓度CO2可能影响以NO3-为主要氮源的植物生长。与低氮处理相比,常规施氮处理没有显著增加小麦吸氮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因此,为了满足高CO2条件下,穗部对氮素的更多需求,不能单一增加施氮量,而需要合理配施NH4+肥,以环境友好的形式提高小麦产量。
韩雪郝兴宇王贺然李迎春林而达
关键词:冬小麦硝酸还原酶活性
基于生命周期评估的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碳足迹核算——以山东省高密地区为例被引量:11
2017年
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生产、能源消耗、氮肥施用以及农机作业等过程均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高密市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粮食种植过程的原材料投入和农业管理措施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学核算当地小麦和玉米生产过程的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CFP)。结果表明,高密市小麦、玉米生产和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单位面积的碳足迹分别为5 183.33、3 778.09 kg CO_2-eq·hm^(-2)和8 961.42 kg CO_2-eq·hm^(-2),单位产量的碳足迹分别为0.69、0.40 kg CO_2-eq·kg^(-1)和0.53 kg CO_2-eq·kg^(-1),单位净现值的碳足迹分别为1.82、0.40 kg CO_2-eq·元^(-1)和0.44 kg CO_2-eq·元^(-1)。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系统粮食生产的碳足迹主要来自氮肥的生产(48.30%)和氮肥施用(12.04%)、灌溉耗电(12.94%)和农业机械耗油(11.20%)等方面。综上可知,优化肥料施用、减少氮肥用量和节水灌溉等措施是实现当地粮食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
朱永昶李玉娥姜德锋邹晓霞
关键词:冬小麦-夏玉米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减缓气候变化
泸县受淹水稻割苗再生技术被引量:1
2008年
2007年7月四川省泸县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嘉明和福集两镇洪水淹没面积多达8000hm^2,淹没时间长达60~92h,造成淹没区农作物的毁灭性损失,其中以水稻受灾最为严重。本文通过对灾区蓄留洪水再生稻的野外追踪调查和示范区比较试验,初步认为蓄留洪水再生稻是行之有效的抗灾、减灾措施。提出:早割低留桩、迟割高留桩、早割多施肥、迟割少施肥、保持浅水层和防治病虫害是蓄留洪水再生稻的关键技术.
张乃洪白文波李瑞英王明田宋吉青李茂松
关键词:暴雨洪涝减灾
我国能源作物研究与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通过回顾我国生物能源与能源作物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表明我国生物能源以及能源作物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技术储备、产业规模和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发展能源作物应充分考虑能源作物的经济效益问题、环境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等,以促进能源作物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杨世琦杨正礼刘国强
关键词:能源作物
SRES A2和B2情景下宁夏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变化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1961─2008年宁夏气温、降水资料,计算水资源各分量,并结合PRECIS模式模拟结果,对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和1991─2008年各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进行对比检验,并着重分析了SRES A2和B2情景下21世纪各量的变化。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虽然量值上有一定的模拟偏差,但模式对各量的基本气候态和局地特征模拟的较为准确。各量的变化表明,21世纪宁夏区域年平均蒸发增加趋势较降水更明显,可利用降水的减少主要来自于夏季南部山区;与气候基准时段相比,夏季可利用降水的增加主要在21世纪前半叶,引黄灌区增幅最大达120%左右,21世纪后半叶南部山区减少最明显为20%-60%;相较2011—2040年,2070—2100年夏季可利用降水呈全域性减少;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没有改变各量的分布型,但对量级的影响较大,且可利用降水的变化远大于降水的变化;A2情景下各量的变化较B2情景更明显。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宁夏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南部山区。
陈豫英许吟隆陈楠杨侃陈晓娟李艳春杨淑萍
关键词:PRECIS可利用水资源
溶解性有机物对土壤中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铜污染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红壤、褐土和黑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小油菜(Brassia campestris)的生长及对Cu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M的加入,黑土和红壤中小油菜的出苗率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当DOM添加量大于100mgC·kg^-1时,红壤中小油菜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而对褐土的出苗率影响不大;供试3种土壤中小油菜生物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在DOM添加量为50mgC·kg^-1时生物量达到最大,但比较而言,3种土壤中小油菜生物量由大至小的顺序为:黑土〉褐土〉红壤;随着土壤中添加DOM浓度的升高,小油菜植株体内铜浓度大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3种土壤中植株体内的铜浓度均在DOM添加量为200mgC·kg^-1时达最高值,与对照处理及添加量为50mgC·kg^-1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则随DOM量的增加呈不断升高趋势,3种供试土壤有效态Cu含量以红壤最高,当DOM添加量为0-100mgC·kg^-1时,褐土中有效态铜含量高于黑土;而当DOM添加量为150-200mgC·kg^-1时,黑土中的有效态铜含量却高于褐土。这表明随着外源性DOM进入土壤,可导致土壤中Cu的生物有效性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以及作物对Cu的吸收。
曾希柏杨佳波李莲芳白玲玉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物生物有效性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种植业的影响被引量:27
2008年
通过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年1月10日-2月中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调查,采用分作物按不同受灾等级面积评估灾情,估算不同作物、不同省份的作物产量损失。结果表明,这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此次灾害中种植业遭受到了严重损失,农作物受灾14317.7千hm2,其中成灾面积达到7375.3千hm2,绝收面积1971.1千hm2;全国受灾的20个省(区、市)中湖南省损失最为严重;受灾农作物中以油菜、冬种蔬菜、温室大棚、柑桔、茶叶损失最重。
刘布春李茂松霍治国郑大玮宋吉青武永峰白文波王秀芬王春艳
关键词:雨雪灾害评估种植业
镉污染土壤上施用沼液对生菜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两个镉污染水平土壤上施用沼液对生菜生长和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对土壤镉污染有一定的耐受性,在6 mg.kg-1和12 mg.kg-1镉处理土壤上可存活生长,但低镉土壤上生菜的地上部鲜干重均高于高镉土壤。沼液施用促进了生菜的生长,但促进作用在施用量为5 m l.次-1时最大。高水平镉污染促进了生菜体内硝酸盐的累积,而沼液只在高镉污染土壤上促进了硝酸盐的累积。高镉土壤中硝酸盐含量高于低镉土壤,沼液施用提高了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和EC值,但只降低了高镉土壤上有效镉含量。该研究表明,沼液降低了镉对生菜的伤害,改变了土壤质量。
刘文科
关键词:镉污染土壤生菜硝酸盐沼液
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被引量:34
2011年
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主要是由于人为温室气体(GHG)排放增加所致,为减缓气候变暖趋势,各领域迫切需要采取减排措施;农业是一个重要的GHG排放源,农业领域采取减排措施对于减少我国GHG排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大量阅读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农业领域主要的减排管理措施,主要从农业活动、农村生活和生物质能源利用三方面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各措施的减排效果和存在问题。分析发现,农业活动的水肥管理是农田温室气体减排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地域和管理流程上的差异,对措施的减排效果尚存在争议;农村生活中存在巨大的减排潜力,采取恰当的减排措施不但可以减少GHG排放,还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状况和环境卫生条件;农村生物质能源有很大发展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消耗,缓解能源危机,减少GHG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总之,在农业领域采取积极的减排措施,有助于国家效应对气候变化,降低农业源污染和GHG排放,减轻环境压力,转换农业发展模式,加速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邹晓霞李玉娥高清竹万运帆石生伟
关键词:农业活动生物质能源温室气体减排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估算我国森林蓄积量变化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估算我国7大地区森林蓄积量的变化,探讨未来我国森林保护重点工程实施的具体地区和规划方向。【方法】根据1975-2005年的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结合2010年颁布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按照自然区将我国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7个地区,初步核算了2005-2020年各区域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并评估不同区域之间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长潜力的差异。【结果】森林面积增长量表现为西南>西北>华北>华南>东北>华中>华东,森林蓄积量增量以西南>东北>华北>华南>华中>西北>华东;我国森林蓄积量增长潜力呈东南部增长快但总量少、西部增长缓慢但总量多的趋势;2005-2020年全国森林面积共增加4 165.91万hm2,蓄积量增加16.42亿m3,相当于吸收CO230.05亿t,其中西南和华南地区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60%。【结论】我国森林的未来规划方向趋向于西部重种植面积、东部重森林质量。
刘硕
关键词: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