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作品数:268 被引量:980H指数:14
相关作者:姚荣涵赵胜川李玉华钟阳左志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7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6篇交通运输工程
  • 17篇经济管理
  • 15篇建筑科学
  • 9篇文化科学
  • 4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9篇沥青
  • 25篇路面
  • 25篇城市交通
  • 24篇交叉口
  • 24篇交通运输
  • 24篇公交
  • 23篇道路工程
  • 23篇路工
  • 19篇交通工程
  • 18篇沥青路
  • 17篇汽车
  • 17篇沥青路面
  • 16篇沥青混合
  • 16篇沥青混合料
  • 16篇混合料
  • 16篇轨道交通
  • 15篇运输系统
  • 15篇交通运输系统
  • 15篇交通运输系统...
  • 10篇智能交通

机构

  • 264篇大连理工大学
  • 17篇辽宁省交通高...
  • 10篇大连交通大学
  • 9篇哈尔滨工业大...
  • 6篇东南大学
  • 5篇名古屋大学
  • 5篇交通部公路科...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新疆大学
  • 4篇交通运输部
  • 3篇北方工业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路高科(北...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青岛理工大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作者

  • 43篇赵胜川
  • 34篇刘锴
  • 31篇姚荣涵
  • 24篇赵延庆
  • 23篇钟绍鹏
  • 20篇陈静云
  • 19篇徐洪峰
  • 19篇薛亮
  • 16篇刘小玲
  • 11篇潘宝峰
  • 10篇左志
  • 9篇王孝坤
  • 8篇刘佳音
  • 8篇李玉华
  • 7篇周长红
  • 7篇谭忆秋
  • 7篇何南
  • 7篇孙小慧
  • 7篇王国忠
  • 6篇王志超

传媒

  • 18篇交通运输系统...
  • 17篇吉林大学学报...
  • 15篇交通运输研究
  • 9篇武汉理工大学...
  • 7篇大连理工大学...
  • 7篇公路交通科技
  • 7篇中国公路学报
  • 6篇山西建筑
  • 6篇城市交通
  • 6篇沈阳建筑大学...
  • 6篇科技创新与应...
  • 5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大连交通大学...
  • 4篇中外公路
  • 4篇北方交通
  • 4篇交通信息与安...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4篇公路交通科技...
  • 3篇科技与管理
  • 3篇哈尔滨工业大...

年份

  • 13篇2023
  • 17篇2022
  • 22篇2021
  • 9篇2020
  • 13篇2019
  • 8篇2018
  • 21篇2017
  • 24篇2016
  • 24篇2015
  • 28篇2014
  • 26篇2013
  • 26篇2012
  • 18篇2011
  • 14篇2010
  • 1篇2009
2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层状路面结构体系的全尺度光纤传感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研究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层状路面结构体系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征,以便结构的及时维护,从而提高结构的服役寿命,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制作五层模拟层状路面结构的模型,将自身不同层位的柔性橡胶夹层作为纵向和横向感知元件的封装层,通过分级加载试验和有限元仿真检验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种工艺技术,不影响结构自身完整性,且通过纵向和横向分布式光纤可以较高精度和高精度的测试层状结构体系的应变信息,而不同层位的感知器件相对较准确地体现其分层应变特征,实现层状结构体系的全尺度监测,研究成果能为实际层状路面结构体全尺度监测的问题提供有意义的思路及指导。
王花平刘婉秋周智郑进炫李伟杰丁言兵唐小军李博
关键词:光纤传感技术
信号交叉口左弯待转区对车辆排放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为探究左弯待转区对信号交叉口车辆排放的影响,以左弯待转区长度和左转短车道长度为重要参数、以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决策变量,建立最小化车辆延误和交通排放的孤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模型。以大连市五一路/西南路交叉口为例,参考现状方案通过调整相位相序、增设左弯待转区、增设左转短车道获得5种优化方案。结果显示,在优化配时方案的前提下,能使车辆延误和排放减少的有效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增设左转短车道、调整相位相序、增设左弯待转区;对于相同的相位相序和渠化方案,只增设左弯待转区使车辆排放最少增加0.7%、停车次数最少增长14.8%、车均延误最少上升2.1%。研究表明,增设左转短车道比增设左弯待转区能更有效地减少延误和排放。
姚荣涵许向辉张文松郑刘杰郭伟伟
关键词:交通工程信号交叉口车辆排放信号配时
城市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定价策略研究
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评估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的价值,本文引入交通出行信息 服务的价格和延迟时间等特性变量,构建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离散选择模型,设计并开展出行者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使用意向调查获取特...
杨智伟赵胜川
关键词:交通信息服务离散选择模型
无信号环岛交通流建模,第一部分:模型的建立
因为环岛内的交通只有合流、分流以及交织冲突,而这一现象与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极其类似,所以本文将无信号控制环岛看作是一条短的环型高速公路。这样的思路使我们能够将那些已经成功运用于高速公路交通流的模型用于建模环岛交通流。本文作...
葛颖恩矿许崇峰张赛楠范志丽郑远化
关键词:城市交通合流
专业化分工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地铁列车运行调整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地铁列车运行调整是一个大规模、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该问题的特点是有庞大的搜索空间和众多的约束条件,故要快速地获得其最优解尤为困难。在该问题基础上,建立优化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对此模型进行优化求解过程中,提出一种基于专业化分工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仿真过程中,选取数据是沈阳地铁二号线某工作日。实验显示,该算法能较好地适用于解决列车运行调整问题,且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收敛速度快、计算效果好。
刘小玲孙波薛亮
关键词:专业化分工粒子群优化算法地铁列车运行调整
新冠肺炎疫情下校园环境感知对大学生自评健康影响研究
2021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普遍实施封闭式管理。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将大学生个人属性和时空利用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模型,探究校园环境感知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客观建成环境下,不同时空利用行为的大学生主观上对校园建成环境可达性和安全性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对校园购物/就餐的便利性和基础建设完善性的环境感知显著影响大学生对健康的自评。此外,疫情期间大学生长时间"宅"在宿舍内的时空利用行为和频繁的网络社交行为也能降低大学生对健康的自评。
李静瑶赵胜川刘猛
关键词:大学生
正交设计法在铁尾矿免烧砖中的应用
2011年
在铁尾矿免烧砖配合比设计过程中,为了得到试件的最佳配合比,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造成了工作量和经费的明显增加。本文将正交设计法引入铁尾矿免烧砖制备的试验设计中,使试验次数大幅度减少,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杨晶潘宝峰
关键词:免烧砖最佳配合比正交设计法
弹性系数法在公路诱增交通量预测中应用被引量:19
2011年
诱增交通量是交通需求预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规划.为了探讨诱增交通量对于新建或改建道路影响情况,本文在明确了诱增交通量定义和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我国出行距离的因素,应用国外普遍采用的弹性系数法对全国各省市(1990年-2008年)数据进行诱增交通量分析,得到了全国及六个分区(华北、华东、西南、中南、东北、西北)公路里程和出行距离之间的弹性系数0.16-0.51.考虑时间作用,计算出延期一年、两年公路里程和出行距离之间的弹性系数0.22-0.54.详尽的结果分析不仅证实了诱增交通量的存在,并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实质性建议.
赵胜川何南
关键词:公路运输城市交通规划诱增交通量公路里程
基于多源数据考虑换乘的公共交通时刻表优化研究
公共交通时刻表编制是制定公共交通运营计划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在公交时刻表优化研究上存在着客流数据与实际存在偏差、未考虑轨道交通与公共汽(电)车的换乘、忽视非换乘乘客与换乘乘客的成本协调以及乘客与公交运营企业的利益分配问题....
钟绍鹏隽海民赵骥王全志张路
关键词:公共交通时刻表优化设计多源数据换乘效率
交通暴露与土地利用模式对社区COVID-19传播风险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为揭示交通暴露和土地利用层面各因素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社区尺度传播风险的影响,以A市315个小区的1947例COVID-19确诊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ArcGIS平台的地理编码、核密度分析、空间统计和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道路网络、公交网络、城市POI和中国GDP/人口空间分布的公里网格数据,获取有病例小区500m缓冲区范围内表征交通暴露和土地利用的14项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区的COVID-19确诊人数作为解释变量,同时考虑交通暴露层面变量(路网密度、设施邻近度)和土地利用层面变量(混合度、使用强度),运用经典全局泊松回归和变系数地理加权泊松回归(GWPR)2种方法建立模型并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空间异质性的GWPR模型具有更高拟合优度和解释度;道路密度、公交线网密度、CBD邻近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和土地价值与小区COVID-19传播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出入口邻近度、绿地公园邻近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变量则在GWR模型中表现出随空间位置的改变呈现显著正负2种影响效果;人口密度、土地价值、绿地公园邻近度和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小区COVID-19传播风险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其他变量。因此,城市空间要素不仅会影响非传染性的病发风险,同时也与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风险显著相关,所得结果可为通过土地利用、城市交通规划等手段降低流行病发生的潜在风险提供参考。
李武赵胜川戢晓峰马静文
关键词:交通工程建成环境
共2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