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长春地质学院

作品数:1,379 被引量:5,175H指数:31
相关作者:杨天行王东坡段国正卢良兆周永昶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75篇期刊文章
  • 168篇科技成果
  • 115篇会议论文
  • 12篇标准
  • 1篇专利

领域

  • 927篇天文地球
  • 74篇理学
  • 59篇文化科学
  • 4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1篇生物学
  • 40篇医药卫生
  • 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0篇经济管理
  • 25篇建筑科学
  • 21篇矿业工程
  • 20篇农业科学
  • 16篇化学工程
  • 16篇机械工程
  • 16篇水利工程
  • 16篇政治法律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电子电信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历史地理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59篇地质
  • 131篇矿床
  • 127篇勘探
  • 101篇金矿
  • 94篇变质
  • 69篇成矿
  • 61篇地球化
  • 61篇地球化学
  • 59篇金矿床
  • 58篇地震勘探
  • 55篇地下水
  • 54篇地震
  • 51篇岩石
  • 51篇盆地
  • 43篇矿物
  • 42篇找矿
  • 42篇变质作用
  • 38篇地球物理
  • 37篇变质岩
  • 35篇测井

机构

  • 1,371篇长春地质学院
  • 30篇吉林大学
  • 20篇中国地质科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白求恩医科大...
  • 5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长春中医学院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4篇吉林大学口腔...
  • 4篇清华大学
  • 4篇中南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九州大学
  • 3篇地质矿产部
  • 2篇东北大学

作者

  • 45篇何樵登
  • 25篇王东坡
  • 22篇王多禧
  • 22篇林君
  • 19篇杨宝俊
  • 17篇王洪艳
  • 16篇吴福元
  • 15篇刘财
  • 15篇孟良义
  • 14篇王世称
  • 14篇李舟波
  • 14篇周辉
  • 13篇孙德有
  • 13篇孟令顺
  • 12篇杜小弟
  • 12篇申宁华
  • 10篇贺义兴
  • 10篇李三忠
  • 9篇高锐
  • 8篇刘学伟

传媒

  • 322篇长春地质学院...
  • 40篇吉林地质
  • 37篇吉林大学学报...
  • 28篇分析化学
  • 27篇石油物探
  • 23篇世界地质
  • 2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7篇岩石学报
  • 16篇石油地球物理...
  • 14篇矿物学报
  • 13篇科学通报
  • 11篇物探与化探
  • 11篇图书馆学研究
  • 10篇辽宁地质
  • 10篇1994年中...
  • 9篇岩石矿物学杂...
  • 9篇高等学校化学...
  • 8篇黄金
  • 8篇地质地球化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4
  • 106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7篇1998
  • 128篇1997
  • 180篇1996
  • 218篇1995
  • 120篇1994
  • 131篇1993
  • 123篇1992
  • 98篇1991
  • 80篇1990
  • 32篇1989
  • 10篇1988
  • 6篇1987
1,3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造金刚石合成片中再结晶物质的空间分布被引量:1
1994年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金刚石合成片断面的再结晶物质具有分带现象,金刚石晶体出现于再结晶片-板状石墨亚带和枝状石墨亚带中,这一发现有助于深入探讨金刚石的生长条件和形成机理。
贺义兴郝兆印王德荣陈宇飞王安平
关键词:金刚石石墨再结晶人造金刚石
模型研究动态被引量:4
1995年
本文阐述了模型及其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在分析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连长云
松辽盆地白垩系测井—沉积相类型与特征被引量:5
1992年
本文通过常规地质手段与测井解释相比较的研究方法。根据7个实测剖面和66口探井的沉积相研究成果,总结出松辽盆地内可被明显识别10种测井—沉积相类型:①大段齿化箱—菱形冲积扇相、⑦多阶梯状冲泛平源相、③中高幅齿化漏斗—钟形扇三角洲相、④连续进积或退积武三角洲相、⑤低幅背景或见中高幅指状峰的滨浅湖相、⑥低幅背景间夹中幅齿状峰的湖岸盐坪相、⑦大段低幅曲线偶见中幅齿—菱形峰的半深湖及深湖相、⑧中幅齿化箱—菱形水下沉积物重力流相、⑨低幅齿形沼泽相、⑩高幅似箱形火山(沉积)岩相。
王璞君杜小弟王东坡
关键词:沉积相测井相松辽盆地白垩系
中国中部安徽晚太古代五河群碱性角闪石——并非高压变质的指示矿物(英文)被引量:14
1992年
在中国中部晚太古代五河群的碱性片麻岩中,曾报导有蓝色角闪石和硬玉的存在,并且认为它们是与安徽张八岭群同期的高压变质矿物。本文作者经过对岩石和矿物成分的详细研究,证实五河群中的碱性角闪石+锥辉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钠长石±赤铁矿等矿物组合是典型的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这些碱性角闪石的核部是岩浆岩成因的镁钠铁闪石,其边部是角闪岩相变质成因的镁钠闪石,这些碱性闪石的Al_2O_3含量特别低,而FeO和Fe_2O_3含量很高,它们与张八岭群的青铝闪石在化学成分上差别很大。五河群片麻岩中的钠质辉石是很纯的锥辉石而没有硬玉组分。从含大量微斜长石的矿物组合、蓝色角闪石的矿物成分、低硬玉质的钠辉石和估算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来看,我们认为五河群的片麻岩并不是高压蓝闪片岩相的变质产物。此外,以前关于五河群和中国中部其他变质岩中(如张八岭群)有关硬玉的报导中所发表的电子探针和化学分析资料与辉石的化学分子式不符,我们的岩石学研究也没有证实硬玉的存在。
刘忠光王小民崔善奎梁万通荆延仁潘国强夏木林
关键词:角闪石碱性高压变质矿物
DZSM-1型深层模拟地震仪
吕郊 屈志毅 苏志 林占江 何桥 王君 王共生 赵群雄 李暖坤 区得力 张盛勇 于涌丞 石金成 陈铁生 高芙蓉 张永端 王方新 曾瑞华 管龙明 杨宝龙
该仪器是深层地震测深的专用仪器。该仪器对地震波三分量采用多路调频令-磁记录和鉴频、频分多路技术。解决了低成本的1μvpp前放和VCD技术,系统增益高达2048D,P-80编码钟可与中央台、BPM台、钟间对钟、同步并显示钟...
关键词:
关键词:增益频率漂移深源地震地震勘探地震仪
一门新兴地质学科——流体地质学
1996年
徐学纯
关键词:地质学液包体油气藏含矿流体
湖北银洞沟银矿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原生分带的研究
吴郁彦仲崇学宋维新
该报告针对银洞沟变质热液成因银矿床的成矿成晕地球化学背景及原生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有:查明区域变质火山-沉积岩系中存在带,其空间分布跨越群、组的界限,属于区域变质分异作用的产物。研究了矿区地球化学场的形成和发展过...
关键词:
关键词:银矿地球化学背景地球化学异常
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早期花岗岩的侵位模式及其与隆滑构造的关系被引量:38
1997年
通过对胶辽吉地区古元古代裂谷带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伸展构造环境下中深部地壳花岗质岩浆侵位的一种模式,即花岗质岩浆沿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拆离滑脱带多次贯入,形成岩席,之后随着地壳拉伸(或伸展)作用,这些岩席逐渐远离侵位中心,发生侧向迁移。这种大陆壳内中深部花岗质岩浆的侵位和地壳的侧向伸展的模式,与有些学者提出的大洋中脊玄武质岩浆的侵位和洋壳扩张的模式是基本相似的。这一模式也是大陆地壳快速生长加厚的一种有效机制。由于花岗质岩浆的上涌引起上覆盖层因重力失稳形成一系列顺层滑脱构造组合。
李三忠杨振升刘永江刘永江
关键词:花岗岩古元古代
三次样条插值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人发中的氟和碘被引量:4
1994年
对同时测定同一底液中的氟和碘进行了探讨,找到了合适的1.0mol/L柠檬酸钠-1.0mol/LNaNO3pH=5.5的缓冲体系。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程序可很好地解决曲线的弯曲问题,改善了含氟和碘量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及检测下限。
张凤君张野赵淑洁
关键词:三次样条插值毛发
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及其发展趋势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的分类及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发展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的对策及建议。
林君
关键词:地球
共1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