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 作品数:562 被引量:1,088H指数:14
- 相关作者:康士峰李清亮许正文潘威炎张玉生更多>>
- 相关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二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临近空间大气扰动风场的探测与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深入了解掌握临近空间大气风场的扰动状态,给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精确入轨、有效运行提供可靠的环境信息。方法用昆明站(25.6°N,103.8°E)临近空间观测平台中的MF雷达开展临近空间大气风场扰动观测。基于谐波拟合方法得到昆明地区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期间的周日和半日潮汐分量及背景风场,分析昆明地区临近空间80~100 km之间潮汐波动的变化特征。结果周日潮汐振幅具有明显的年变化和半年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10月份和3月份的86~92 km高度范围内,同时第一年度的潮汐幅度明显强于第二年度,类似准两年变化。纬向半日潮汐的变化特征不是非常明显,而经向半日潮汐在88~94 km之间具有年变化,在其他高度处则出现多个峰值。结论潮汐相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潮汐的下行传播,潮汐振幅的高度变化符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呈现胞状结构。
- 李娜陈金松丁宗华许正文林乐科
- 关键词:潮汐
- 基于ECMWF数据的中国近海低空波导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基于1988-2017年高分辨率的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本文对中国近海的低空大气波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整体大气波导概率为22%,其中悬空波导占60%以上;春季最容易发生大气波导,其次是夏季、秋季和冬季。区域时空分布上,中国近海大气波导特征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和区域分布特征。大气波导发生概率北部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发展变化较大,南部海域(南海)变化较小;波导底高南方高,北方低,靠近大陆沿岸和岛屿西侧海域低,远海较高,这与主导波导类型密切相关。波导厚度和强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半年期震荡:冬、春季节波导厚度具有‘北低南高’,强度‘北弱南强’分布特征,夏、秋季节具有‘北厚南薄’,强度‘北强南弱’分布特征。该结论可以充实我国大气波导数据库建设,为海上雷达探测、通信等提供环境支撑。
- 成印河杨欣坤张玉生游志伟
- 关键词:中国近海大气波导统计特征
- 卫星广播通信中的雨衰减研究及抗衰落策略
- 2015年
- 本文介绍了影响10GHz以上频段卫星广播通信系统面临的主要电波传播问题,重点介绍了无线电气象、雨衰减统计预报、雨衰减动态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我国统计数据建立的电波环境数字地图是进行可靠电波传播效应预测的基础,新提出的雨衰减统计预报模式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基于我国站点实测数据建立的衰落斜率预报模型更能符合我国区域的电波传播特性。文章对当前主要的抗衰落策略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在高频段卫星广播通信系统中更合理的利用电波传播研究成果,采用合理的抗衰落策略,可以优化系统设计和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性能。
- 卢昌胜蔡晓梅张鑫林乐科赵振维
- 关键词:电波传播雨衰减
- 微粒E层事件判读及分析
- 2013年
- 2012年2月16日我国14个电离层观测站观测到微粒E层事件.针对目前微粒E层事件判据及相应电离图判读方法不统一问题,借助该事件对微粒E层判据进行了讨论,在已有资料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度量经验,形成六条判据,并通过电离图实例,说明度量方法.希望藉此形成典型微粒E层判读方法,为电离图度量及科研人员提供参考.同时,利用我国14个电离层观测站电离图,对该次事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纬度较高的观测站(如满洲里、乌鲁木齐、北京)F层非常波低频端时延增加显著,但没有出现E层回波,即有事件无类型;中纬度台站(如兰州、重庆、拉萨等)夜间E层回波清晰、可辨,且持续时间较长;较低纬度台站(昆明、海口及广州)夜间E层回波较弱,持续时间短.此外,通过对地磁活动数据及电离层foF2分析,发现该次事件发生在磁暴主相期间,与磁层活动相关,同时对微粒E层成因进行了讨论.
- 何绍红徐彤
- 关键词:磁暴粒子沉降
- 尘埃等离子体混合模型中电荷-电势问题的迭代法求解被引量:5
- 2015年
- 针对尘埃等离子体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研究了混合模型中电荷电势问题的迭代法求解.具体情形为电子密度服从波尔兹曼分布,而电势由泊松方程决定.研究结果表明,简单情况下牛顿迭代法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但对于复杂的工程实际情况,标准的牛顿迭代法不再适用.研究验证,平行弦法对此复杂情况能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当下山因子取值在一定范围内时,迭代过程收敛且稳定;同时,收敛速度随下山因子增大而加快.
- 马征征徐彬许正文
- 关键词:尘埃等离子体混合模型泊松方程
- 基于相位的岸基雷达地海杂波分割方法被引量:6
- 2018年
- 岸基对海雷达在杂波测量和海防预警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近岸海杂波观测受地物杂波影响的问题,基于岸基S波段相参雷达测量的杂波数据,分析了基于典型地理特征进行地海杂波分割的不足,进一步从地海杂波多普勒特性差异入手,提出了基于相位的岸基雷达地海杂波分割方法。对近岸不同距离门杂波的幅度分布特性进行对比,发现分割为地杂波和海杂波的单元在幅度分布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侧面验证了地海杂波分割结果的正确性。该分割方法为岸基雷达杂波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依据。
- 夏晓云黎鑫张玉石张玉石
- 关键词:岸基雷达相位
- 基于化学物质释放的电离层闪烁抑制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中低纬地区经常发生的电离层闪烁,严重影响卫星链路的无线电信号传播过程,导致卫星通信导航信号质量下降,甚至中断.在电离层闪烁发生前的酝酿生成期,通过向电离层闪烁"种子因素"的等离子体泡内释放电子密度增强类化学物质,填充等离子体泡,改变等离子体环境特性,调控电离层动力学过程,能够降低电离层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增长率,进而抑制闪烁的发生.本文开展了基于化学物质释放的电离层闪烁抑制理论及方法研究,根据化学物质释放对电离层等离子体环境的影响,定量计算控制因素改变对不稳定性增长率的贡献,建立了基于电子密度增强类化学物质释放的电离层闪烁抑制物理模型,仿真了等离子体泡的填充过程及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增长率的演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闪烁抑制效果,为我国中低纬地区卫星信号电离层闪烁抑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 赵海生许正文徐朝辉薛昆郑延帅谢守志冯杰吴健
- 关键词:电离层闪烁
- 大功率高频电波加热电离层中人工沿场不均匀体散射特性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大功率高频电波与电离层的相互作用会引起电子密度扰动,进而产生人工沿场不均匀体,其对无线电波特别是超短波信号有强的定向散射能力,可形成一种新型的超短波通信方式.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散射理论,首先通过求解电子密度扰动产生的附加极化势获得电子密度扰动散射方程,然后对电子密度扰动进行高斯自相关处理,并结合入射波/散射波与地磁场方向的空间几何关系,获得电子密度扰动的波数谱表达式,建立了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散射系数理论模型.利用模型对Platteville站实验中产生的人工不均匀体散射截面积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与实测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根据人工沿场散射原理给出了利用其进行无线电信号传输的约束条件.重点仿真分析了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散射系数和散射覆盖区范围,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相对于高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人工沿场不均匀体的散射系数小5~10dB,但其散射覆盖区的地面范围大,东西向可达3000km,南北向可达1500km,完全可用于超短波信号的超远距离传输.本文结果为中低纬度地区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利用人工沿场不均匀体进行无线信号的超远距离传输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吕立斌吕立斌李清亮郝书吉
- 关键词:散射系数超短波通信
- 美军应对电磁环境效应与频谱支持的做法
- 电子系统的电磁环境适应性与频谱依赖系统的频谱需求的满足程度都将影响系统效能的有效发挥,这些问题对现代和未来战场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从政策文件要求、实现程序与方法方面介绍了美国国防部解决电磁环境效应控制和频谱支持问题的方法,...
- 关键词:电磁环境电磁环境效应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电离层空时相位特性对天波海态雷达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电离层空时相位随机变化特性使天波海态雷达方位波束宽度和杂波频谱展宽,降低雷达方位分辨率和频谱分辨率,影响海态参数反演精度。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发展了诸多解电离层相位污染信号处理算法,但均受一定的适用条件限制。首次引入相延时和群延时,深入分析了电离层空时相位变化对天波海态雷达方位波束形成、杂波频谱影响,并利用仿真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分别采用空、时信号处理对上述展宽进行了抑制,提高了方位分辨率,谱峰明显锐化。
- 李雪邓维波刘聪邹积虹
- 关键词:电离层相位污染相位污染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