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
- 作品数:4,103 被引量:30,387H指数:76
- 相关作者:郑荣才王国芝李凤杰沈忠民施泽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晚侏罗世莲花口组沉积物源及其构造意义
- 王自剑刘树根李智武冉波田庆黄瑞
- 数值模拟技术在生物礁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组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为例被引量:2
- 2011年
- 为研究不同类型生物礁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与地震响应特征的相互关系与可识别性,将生物礁储层的识别和预测从定性解释发展到定量研究,根据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组生物礁储层的地质特征,利用测井和岩石物理测试资料,分别对生物礁有储层发育及无储层发育模型进行了波动方程数值模拟,结果获得了与实际地震剖面基本一致的模拟记录,也表明生物礁的特殊地质条件使其在地震剖面上出现了地震异常响应。
- 徐敏
- 关键词:生物礁储层流体识别因子孔隙流体
-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天然裂缝形成期次的确定被引量:20
- 2013年
-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天然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往认识与实际生产出现了偏差。为此,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结果,从裂缝产状、规模、缝面特征、有效性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裂缝纵向延伸受制于岩层厚度,一般不具穿层性,横向延伸长度一般不超过5m;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密度可达0.8条/m,发育程度为中—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构造演化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定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确定新场地区须二段气藏内天然裂缝形成期次有4期,分别对应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幕和喜马拉雅期四幕;早期裂缝以完全充填和半充填为主,喜马拉雅期三幕、四幕形成的晚期裂缝以未充填为主,其中喜马拉雅期四幕时期形成的裂缝有效性较高。
- 马旭杰周文唐瑜邓虎成雷涛王建俊
- 关键词: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岩石声发射流体包裹体
- 阜东斜坡带头屯河组二段储集层控制因素被引量:32
- 2014年
- 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为准噶尔盆地东部阜东斜坡带最重要的勘探层系,利用多种分析和测试手段,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头屯河组二段储集层岩石学、储集空间以及物性特征进行研究,并详细分析储集层控制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头屯河组二段岩性主要以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属于中孔中低渗储集层。物源和异常高压带影响储集层的物性,沉积相及古地貌控制储集层分布规律,黏土矿物类型及含量影响储集性能。
- 于景维李璐璐祁利祺魏芬文华国李云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头屯河组储集层
- 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从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及测井曲线特征等方面,对四川盆地三台—盐亭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须家河组为一套三角洲、湖泊及有障壁海岸的多类型沉积体系复合体,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进入蓄水盆地中地表径流水体性质的不同可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并可进一步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种亚相沉积;湖泊沉积体系发育滨湖和浅湖2种亚相沉积;有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发育潮坪亚相沉积。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辫状河三角洲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并分析了该区须家河组地层在不同时期的沉积相与微相的展布特征及空间配置关系。
- 李雅楠郑荣才李国晖王小娟李楠王昌勇
- 关键词: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砂岩致密化与成藏匹配关系被引量:11
- 2014年
- 蜀南观音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对储层成岩作用的描述及致密化原因分析认为:沉积时水动力强弱决定了砂体储集性能的好坏,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成岩期石英次生加大是砂岩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砂岩中石英次生加大边包裹体温度分布在82.5~125.1℃,推算致密化深度介于1725~2864 m,发生在燕山构造活动期间。根据研究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运聚期次分析,认为:初次成藏期,砂岩储层未致密,天然气可以横向长距离运移;成藏高峰期前,砂岩储层已经致密,天然气不能横向长距离运移,以河道不整合面和高压开启的微裂缝作为运移通道;喜山期定型为现今的构造-岩性复合气藏,气藏受岩性、构造共同控制,非均质性强。
- 张翔田景春杜本强夏吉文古娜林小兵邓飞涌梁宇晨
- 关键词:成岩作用致密砂岩须家河组
- 四川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指标及规范初探被引量:24
- 2002年
- 旅游资源评价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 ,结合四川旅游资源具体实际 ,提出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法。该评价法以资源依托、市场导向为指导原则 ,对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项目、因素、因子及相关系数进行了系统探讨 ,初步建立了四川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框架、定量指标及评价步骤。
- 覃建雄
- 关键词:旅游资源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
- 塔河南部奥陶系热液成因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塔河油田南部地区自震旦纪以来发生过多期岩浆喷发活动,尤其是二叠纪岩浆作用面积大、影响范围广。岩浆活动带来大量热液流体,在侵位运移过程中对碳酸盐岩产生溶蚀改造,形成以溶蚀缝孔洞为主的储集空间。其发育分布主要受断裂带控制,岩性控制作用也较明显。为进一步认识这类储层,以钻井岩心和薄片观察为基础,从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类型、储层发育分布特征等方面研究认识了塔河油田南部奥陶系热液成因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
- 陈兰朴李国蓉符浩李辉蒋志伟高鱼伟冯莹莹
- 关键词:热液成因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空间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充填及富气规律被引量:17
- 2012年
- 为探究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富气规律,综合野外露头和钻井的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等资料,分析了沉积充填过程中"源-输-汇"耦合作用与沉积物的时空聚集规律,揭示出鄂尔多斯晚古生代克拉通坳陷盆地北部平坦宽缓的古地貌背景为多河道浅水三角洲频繁进退和侧向迁移及砂体集聚提供了空间,从而在多物源供砂与多水系输砂作用下形成了立体网毯状砂体.对上古生界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划分,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过程,认为海相盆地向陆相盆地转化阶段的山西超长期旋回SLSC3和下石盒子超长期旋回SLSC4的底部辫状河三角洲或曲流河三角洲形成了有利于天然气运移聚集的立体网毯状砂体,是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最有利相带,上石盒子超长期旋回SLSC5的网状河三角洲与湖泊沉积的厚层泥岩铸造了区域性盖层,加上陆表海和近海湖盆的聚煤作用,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藏的生储盖组合,成就了上古生界"满盆生气、过渡(层)含气、斜坡富气、岩性控气"的特点.
- 陈安清陈洪德侯明才徐胜林张成弓王俊
- 关键词:物源分析浅水三角洲鄂尔多斯盆地
- 海拉尔盆地碎屑储集岩成岩变化与孔隙演化关系被引量:16
- 1995年
- 本文在分析海拉尔储集层的物质组分和成岩后生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拉尔盆地的两大储集岩类型,其中着重分析了碎屑岩储集岩岩性特征、成岩后生变化及对本区砂岩储集性和孔隙连通性的影响。通过对岩石中各类胶结物和自生矿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的成岩序列解释,划分了早成岩早期、早成岩晚期和晚成岩早期三个成岩阶段。为孔隙演化史和评价储集体性能提供了依据。
- 朱平王成善
-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储集岩成岩作用石油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