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中医院
- 作品数:615 被引量:951H指数:10
- 相关作者:赵宏杰张笑波刘晶岩孙国超王鹏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医药学院四平市中心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治疗36例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总结和规范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痊愈11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
- 曹景龙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
- 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2011年
- 高血压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增高,良好的血压控制可降低40%的脑卒中和15%的心肌梗死危险度。有报道高血压患者血压计持有率低,仅占高血压患者的15%,而血压计持有者中自我监测血压方法符合要求占持有者的13%。这显著影响了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服用降压药的治疗效果。我院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并与未自行血压检测组比较发现,患者自行血压检测对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现报告如下:
- 张海英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检测血压控制血压计危险度
- 血稀疗法治疗急性脑梗塞36例临床观察
- 1999年
- 急性脑梗塞的主要病因是血液粘滞性升高和血流速度减慢,久而久之血管壁增厚硬化,弹性下降,血管变细变窄,造成血管堵塞。目前采取药物或手术两种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副作用较大。我们采用血液稀释生物平衡疗法(简称血稀疗法)是着眼于调整人体不正常的血液成分(如血脂、聚集的红细胞等),纠正血液粘、稠、凝、聚诸因素,改善脑供血,
- 齐更红管宏钟王鹏
-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 生物节律的结构功能分类与生物节律的藏象分属定性
- 生物节律是对生命活动动态变化的描述,我们根据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对生物节律进行了新的分类。并且根据血液成分昼夜节律的特点,进行了血液成分的藏象分属,为中医藏象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也同时为时间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 李灵晓赵宏杰林宇春雷钧涛张华
- 文献传递
- 内关穴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应用文献综述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了解内关穴在心脏疾病临床治疗的应用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医药学期刊公开发表有关内关穴在心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内关穴在治疗心动过速和改善心功能方面有很大价值。结论:内关穴在心脏疾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医生重视并深入研究。
- 孙国超孙伊平
- 关键词:内关穴针刺按摩心动过速
- 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74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尹连新
-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中药治疗
- 136例发作性头痛患儿的EEG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分析
- 2002年
- 对于儿童发作性头痛,既往常认为是癫痫性头痛,而考虑其它原因较少。1994年6月~2000年6月共检测136例发作性头痛患儿的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周家琦王金南周家莉
- 关键词:儿童发作性头痛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
- 中医学与信息科学学科交叉的新方式——信息中医学被引量:4
- 2005年
- 赵宏杰张笑波
- 关键词:信息科学中医学系统整合科学知识
- 生晒参蛋白质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参与凋亡和迁移途径的调控机制被引量:2
- 2022年
- 本研究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探究生晒参蛋白质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采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并计算细胞抑制率;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SGP在不同浓度和时间点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生晒参蛋白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干预作用;并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生晒参蛋白作用48 h后,MCF-7细胞的凋亡基因以及凋亡和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生晒参蛋白质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别作用24 h、48 h和72h后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生晒参蛋白质通过调控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并且通过抑制MCF-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2和MMP-9的表达,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生晒参蛋白质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成员的表达水平,可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并促进细胞的凋亡。
- 万茜淋任雨贺吴新民蔺冬梅杨洪梅刘馨泽冯琳刘淑莹王琦李玉陈长宝
- 关键词:人乳腺癌MCF-7细胞细胞迁移
- 针刺手法对经穴皮肤下电阻抗的影响——基于60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报告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通过检测经穴皮肤下电阻抗的变化探索不同针刺手法对穴位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健康受试者,应用单穴电特性数据分析系统,以绝缘针为探针,分别采用针刺留针、针刺补法、针刺泻法3种手法,留针20min,通过实时动态检测足三里穴皮肤下电阻抗的方法,观察不同针刺手法对针刺手法前、中、后的影响。结果:(1)针刺手法操作过程中经穴皮下电阻抗变化情况:行针刺泻法过程中经穴皮肤下电阻抗显著高于行针刺补法(P<0.05),行针刺补法显著高于留针法(P<0.05),即R针刺泻法>R针刺补法>R留针法;(2)3种不同针刺手法操作前后比较:留针法、针刺补法、针刺泻法手法后均可以显著降低经穴皮肤下电阻抗(均P<0.01),电阻抗值分别下降约11.44、11.15、11.12kΩ。结论:针刺手法可以对穴位皮肤下电阻抗值产生显著性改变,而且与针刺手法的种类相关。
- 孙艳红刘堂义杨华元
- 关键词:经穴针刺手法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