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
- 作品数:80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林正秋方起东朱祥林陈珲陈珲更多>>
-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学建筑科学更多>>
- 南宋湖山信美 胜若仙境复睹——《西湖繁胜全景图》咸淳三年绘制考
- 2013年
- 南宋西湖,很久以来都是一个遥远的美丽传说,如袁道冲《湖滨旧影》感叹的:“唐宋园林之美久矣,不可复睹矣。”而今《西湖繁胜全景图》已让南宋西湖不再飘渺虚无,一个清晰美丽的南宋西湖,随着画卷而栩栩如生来到眼前。
- 陈珲
- 关键词:全景图南宋仙境
- 西湖秀丽 来之不易
- 2007年
- 杭州西湖,因位于古城之西而得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湖泊。追溯历史,约在二三干多年之前,它是一个从海滩形成的泻湖,随钱塘江潮水的涨落而忽隐忽现。大约到了晋隋之间,泻湖里的水渐渐由咸味变淡,成为淡水湖。唐代杭州刺史李泌,开始引西湖淡水入城市灌入六口大井,供市民饮用。唐代诗人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筑了一条白堤,把西湖分成上湖与下湖,把湖水蓄在上湖,以供杭州郊区及海宁一带农田灌溉之用,有点类似今日的水库。
- 林正秋
- 关键词:白居易人文景观唐代诗人刺史湖泊
- 西湖,杭州千年不变的主题
- 2007年
- 西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天堂的明珠、杭州的象征,是杭州的根与魂,也是杭州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和"生活品质之城"的"金字招牌"。纵观杭州22D0余年的建城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杭州倚湖而兴、因湖而名、以湖为魂,西湖是杭州永恒的主题。杭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源远流长、序列完整、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尤其是纯粹中国传统文化因子和纯粹杭州城市文化特色的积淀深厚。
- 俞宸亭
- 关键词:主题风景名胜园林绿地寺庙风韵文化因子
- 书画文化与现代旅游的互动发展
- 书画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象征,是现代旅游的文化资源和旅游吸引物,也是提高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和媒体文化含量的主要内因。当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典型和精粹的书画文化,面临着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发展时代。现代旅游是人们以前往异...
- 厉世训
-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与杭州南宋文化名城保护
-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是一家致力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保护特别是"南宋文化名城保护"的智库机构.会长林正秋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将南宋文化与杭州名城建设保护结合起来,最早竖起了"杭州南宋文化名城"的大旗.2008年和2...
- 戎玉中史伟东周复多
- 宋朝烹饪文化研究与古为今用
- 的饮食发展,是我国古代饮食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城市饮食的繁荣,各地名菜佳肴的出现,为后代地方菜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杭州、开封等地仿宋菜的开发,能为今天的餐饮业、旅游业与提高人民饮食生活水平服务。
- 林正秋
- 保护和建设中国最美丽的山水花园式宫殿——《南宋皇城遗址公园》建设的若干建议
- 2009年
- 南宋皇城是中国最美丽的山水花园式宫殿建筑群,在中国和世界的宫殿建筑中居有特殊的地位。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的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均需进行创新,应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东方土木结构大遗址和南宋皇城遗址特点的保护与展示的道路,使之成为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示范工程。本文对“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的建设目标与时代功能、遗址公园皇城必需具备的内容、建筑遗址多种形式的保护展示方法、皇宫后苑的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展现、应用高科技、在周边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及建立国家级南宋历史文化博物院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设想和建议。
- 方起东
- 试论西溪沿山潜在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 西溪沿山地区潜在旅游资源,是杭州市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古都近郊历史文化的缩影。 本文针对该地区潜在旅游资源的历史和现状,保护和利用中的问题,从旅游资源开发的理念、定位、价值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意在激活该地区...
- 郑发楚
- 关键词:旅游资源
- 有关■公盨的几点看法
- 2006年
- 2002年10月21日,《北京晚报》刊登记者丁肇文先生所作的考古学术研究动态报道——青铜器■公盨首展。据报道,这件■公盨是当年春天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当时盨盖已失,只存器身,且大半为土锈所掩。显露部分的铭文,文辞古奥,难以释读,给人以无头无尾的感觉。由于器上有近百字的铭文,该博物馆专家意识到其中可能蕴含着重大的价值.
- 凌知易朱祥林
- 关键词:博物馆铭文青铜器
- 浅议'笕十八'药材及其文化遗存
- '笕十八'曾经是城东地区药材的代名词,更是杭州药材的招牌.千百年来,它被历代医家誉为'道地药材'而遍销天南地北,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又被作为'朝庭贡品'而送进官府衙门,从而登上帝王殿堂.但不论它以前有过多少辉煌,如今终究随...
- 沈树人
- 关键词:药用作物文化遗存栽培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