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学系
- 作品数:19 被引量:52H指数:4
- 相关作者:赵丽辉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城市居民意识形态初探——以济南市HY和JX两个社区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我国城市居民意识形态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促进新的意识形态的产生。本文通过探索性调查,表明了新的意识形态中人们对于现有的工作、收入等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具体到某个方面比如收入,社区的富裕程度等方面,其满意度是不同的。这就说明了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我国城市居民的意识形态内容发生了部分变化,而且也表明政府应该加大对于穷社区居民的重视力度。
- 王冠
-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转型认同度
- 社会工作者如何真正地帮助案主?
- 2011年
- 读《社会工作》(2010年第10期上)SharonMclaughlin(朱隽如译)的《从专业人士到癌症患者:一位社会工作者的心理历程》一文,心中颇感震撼——这是社工披露自己从一个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向服务提供者与获得服务者并重的角色转变的历程,此种转变过程中所包含的辛酸痛苦可能只有作者才能真正地了解。
- 王冠
-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服务提供者心理历程癌症患者服务者
- 网络社会的流动空间集聚与扩散被引量:13
- 2013年
- 网络社会的来临促使社会空间的分化,其中以流动为重要特征的流动空间是支配性空间。流动空间的流动体现为内外突破。流动空间的集聚表现为资本、信息等在特定节点的聚集,其采用一种巨型城市的逻辑;流动空间的扩散属于当前全球化的一个层面,采用新工业空间的发展逻辑。流动空间的集聚与扩散带来了社会空间的深刻变化,实现了社会空间的重组与分化。这种流动空间的变动所引发的变化实质是一种权力的再分配,而其中"新的断裂"的形成与认同的多元化特别值得关注。
- 王冠
- 关键词:扩散
- 中学生语言暴力的调查研究
- 2010年
- 本研究对两所教学水平相当的中学进行调查,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80份,每个学校每个年级80份,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基本调查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级、家庭收入、家庭气氛、父母受教育程度等等。
- 张利增
- 关键词:中学生语言暴力父母受教育程度教学水平家庭收入家庭气氛
- 行动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被引量:2
- 2010年
- 非营利组织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需要在行动中实现自身的超越。非营利组织的行动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行动,是价值合理性和目的合理性的行动,是多个主体参与的行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多个主体参与尤为重要。
- 王冠
-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会结构
- 中学生语言暴力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语言暴力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本文通过中学生中语言暴力的来源、教师对学生实施语言暴力的状况以及语言暴力对中学生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表明家庭、教师和社会都对中学生语言暴力产生影响。
- 张利增
- 关键词:中学生语言暴力
-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然面临很多发展的困扰,这些困扰无疑与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密切相关。非营利组织无论在资源的获取、组织结构与运作,还是服务的提供,这些领域都存在漏洞,进而导致员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阻碍组织的发展壮大。因此,建构合理的非营利组织运作机制成为解决非营利组织发展问题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应该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慈善文化和内部组织文化的建设。
- 王冠
-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慈善文化组织文化
- 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认同转化与整合被引量:6
- 2015年
- 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认同包括三种形态:合法性认同、拒斥性认同和计划性认同。不同形态的社会认同地位是不同的。网络社会认同的转化路径主要包括合法性认同转化和抗拒性认同转化,不过当前情况下,两种认同转化路径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与这种转化相一致,网络社会认同整合具有"不稳定"的特点。为了实现网络社会认同整合的稳定性,需要重新发掘与建构网络社会集体意识,凸显合作价值,建构合作秩序,实现合作性认同的整体转化。
- 王冠
-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价值观研究
- 2009年
- 非营利组织的价值观念是学者很少关注的问题。非营利组织的价值观念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它是建立在多因素的基础之上的。而当前非营利组织价值观念的传递机制存在问题,应注重非营利组织的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价值理念的传递与价值的共识。
- 王冠
-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价值观
- 女权主义在社会工作机构的实现研究
- 2011年
- 女权主义在社会工作机构的实现程度需要从机构中不同性别间的日常行为与行为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一个社会工作机构的女权状况的动态和静态的调查剖析发现:社工机构的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拥有高于男性的权力,但是表象上的优越并不是女权主义所追求的男女平等的结果,而恰恰是社工机构模仿外部建制下男权主义主导的产物。
- 王冠
- 关键词:女权主义社会工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