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作品数:2,391 被引量:8,603H指数:30
相关作者:陈燕吴水生吴锦忠许文陈丹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14篇期刊文章
  • 27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35篇医药卫生
  • 95篇理学
  • 92篇农业科学
  • 75篇生物学
  • 62篇化学工程
  • 60篇轻工技术与工...
  • 53篇文化科学
  • 15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政治法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语言文字
  • 2篇天文地球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33篇色谱
  • 205篇相色谱
  • 198篇中药
  • 177篇液相色谱
  • 176篇高效液相
  • 175篇细胞
  • 170篇高效液相色谱
  • 153篇活性
  • 152篇黄酮
  • 131篇色谱法
  • 109篇液相色谱法
  • 107篇高效液相色谱...
  • 90篇液相
  • 88篇学成
  • 88篇化学成分
  • 85篇植物
  • 82篇多糖
  • 74篇泽泻
  • 72篇正交
  • 71篇药理

机构

  • 2,384篇福建中医药大...
  • 161篇第二军医大学
  • 93篇福建农林大学
  • 70篇福建医科大学
  • 65篇南京军区福州...
  • 41篇福建省中医药...
  • 37篇厦门市医药研...
  • 3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8篇福州大学
  • 28篇福建省疾病预...
  • 26篇福建卫生职业...
  • 24篇福建省立医院
  • 2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2篇厦门大学
  • 19篇漳州卫生职业...
  • 17篇广州中医药大...
  • 17篇海南师范大学
  • 15篇福建省农业科...
  • 13篇福建师范大学
  • 13篇福建教育学院

作者

  • 260篇徐伟
  • 154篇褚克丹
  • 153篇许文
  • 139篇吴水生
  • 138篇黄泽豪
  • 132篇李煌
  • 109篇陈丹
  • 107篇杨成梓
  • 76篇黄鸣清
  • 74篇林羽
  • 69篇吴锦忠
  • 69篇李孝栋
  • 66篇范世明
  • 65篇张玉琴
  • 64篇王英豪
  • 56篇吴岩斌
  • 51篇余丽双
  • 50篇胡娟
  • 47篇吴建国
  • 45篇南丽红

传媒

  • 209篇福建中医药
  • 145篇福建中医药大...
  • 126篇海峡药学
  • 68篇药学实践杂志
  • 64篇中国实验方剂...
  • 56篇中国民族民间...
  • 51篇中草药
  • 51篇药学研究
  • 44篇亚热带植物科...
  • 42篇中国中药杂志
  • 32篇亚太传统医药
  • 31篇中成药
  • 31篇中药材
  • 30篇中国药理学通...
  • 29篇中国现代应用...
  • 28篇时珍国医国药
  • 28篇辽宁中医药大...
  • 28篇风湿病与关节...
  • 26篇药物分析杂志
  • 25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3篇2024
  • 171篇2023
  • 168篇2022
  • 176篇2021
  • 144篇2020
  • 157篇2019
  • 129篇2018
  • 188篇2017
  • 178篇2016
  • 236篇2015
  • 231篇2014
  • 172篇2013
  • 183篇2012
  • 149篇2011
  • 89篇2010
2,3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忍冬木层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忍冬木层孔菌Phellinus lonicerinus子实体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方法:通过正向硅胶,RP-18及凝胶Sephadex LH-20等材料从忍冬木层孔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纯化得到10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过氧麦角甾醇(3),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4),对羟基苯乙醇(5),2,5-呋喃二甲醇(6),邻羟基苯乙酸(7),环(亮-缬)二肽(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脑苷脂D(10)。结论:除化合物3,4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金镭张晨晨黄泽豪
金线莲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及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金线莲提取物体外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和体内降尿酸的作用。方法用黄嘌呤氧化酶(XOD)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金线莲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了金线莲水提物对尿酸和肌酐水平的影响。结果金线莲水提物对黄嘌呤氧化酶(XOD)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金线莲水提物低、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血清尿酸水平(P<0.01)和血清肌酐水平(P<0.01)。结论金线莲水提物对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许光辉赵淑飞黄亦琦罗友华
关键词:黄嘌呤氧化酶高尿酸血症
酶辅助提取畲药三叶青总三萜的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确定酶辅助优化畲药三叶青总三萜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三叶青总三萜进行测定,以总三萜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酶的种类、酶解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为考察因素,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三叶青总三萜提取工艺。结果:酶解提取三叶青总三萜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为90 min、酶解pH值为5。在此工艺条件下,经放大验证试验,三叶青总三萜提取率为(2.74±0.07)%,RSD为2.17%。结论:正交实验优化的酶辅助提取三叶青总三萜工艺参数合理,可为三叶青三萜类成分的提取利用提供参考。
林瑶徐惠龙许文范世明褚克丹徐伟
关键词:三萜正交试验
米力农生产工艺中新化合物的形成与环化机制及其结构推测
2021年
目的推测米力农现有的生产工艺中新化合物的形成与环化的机制,再结合反应机理推测该新化合物的结构。方法在低温下制备纯度较高的该新化合物,测定各种结构数据。结果给出了该新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可以合理解释其形成与环化的机制。结论该新化合物可能为α,β-不饱和酮原料与丙二腈进行两次Aldol加成的产物。
唐斌徐伟丛艳权晓丹赵学清
关键词:米力农MICHAEL加成环合
厚朴三物栓剂的最佳提取工艺
2015年
厚朴三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厚朴、大黄、枳实3味药组成。具有行气除满、去积通便的功能。主治实热内积、气滞不行、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为提高用药的便利性及患者的顺应性,我们将厚朴三物汤改剂型为栓剂。根据处方中各药味中有效成分的性质及文献报道,确定将方中厚朴、大黄、枳实3味药用乙醇回流提取,以柚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提取率和收膏率为评价指标,用单因素实验及L9(34)正交实验,对提取次数、乙醇浓度、乙醇用量、
胡建萍黄庆德王杰
关键词:柚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
补肾壮筋汤调节miR-140抑制脂多糖介导软骨细胞IL-1β、TNF-α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补肾壮筋汤抑制脂多糖(LPS)介导软骨细胞表达基质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Ⅱ型胶原酶免疫组化法鉴定。采用10 ng/m L LPS建立软骨细胞炎症模型,将软骨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氨基葡萄糖组和补肾壮筋汤组,分别进行相应干预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及qRT-PCR法检测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13、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4、ADAMTS5及RAF蛋白、mRNA的表达,并用qRT-PCR法检测miR-140基因的表达。结果①甲苯胺蓝染色胞浆内可见蓝紫色异染颗粒,Ⅱ型胶原酶免疫组化可见胞浆呈棕黄色阳性染色,鉴定为软骨细胞。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L-1β、TNF-α明显升高(P<0.05),MMP-3、MMP-13、ADAMTS4、ADAMTS5、RAF蛋白及m 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miR-140表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抑制剂组、氨基葡萄糖组和补肾壮筋汤组IL-1β、TNF-α明显降低(P<0.05),MMP-3、MMP-13、ADAMTS4、ADAMTS5、RAF蛋白及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miR-140表达升高(P<0.01)。结论补肾壮筋汤通过抑制炎症相关的关键调控因子表达,从而抑制LPS介导软骨细胞表达基质紊乱,保护软骨细胞的功能。
贾良良陈达许丽梅李慧曾建伟叶锦霞王丽丽叶蕻芝李西海
关键词:骨关节炎补肾壮筋汤软骨细胞软骨基质
中药甲香基原品种古今考
2022年
甲香是我国香药中重要的品种,其作为药物使用是始载于梁代的《名医别录》,罕用于医方中,大多用于合香。对中药甲香基原古今品种进行考证,结果表明古代本草中收载的甲香来源于娥螺科动物香螺(Neptunea cumingi Crosse),而现代本草记载的甲香药材来源于蝾螺科动物蝾螺(Turbo cornutus Solander)及其近亲缘动物的厣,实则是本草记载的郎君子。该结果可为充分认识甲香的基原物种提供新的佐证。
陈玉燕黄泽豪
关键词:《本草图经》
泽泻三萜成分促进3T3-L1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活性
目的:探究泽泻三萜单体促进细胞葡萄糖摄取活性,为阐明泽泻降糖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2-NBDG摄取测试方法,来考察8种泽泻单体:泽泻醇A、泽泻醇B、泽泻醇C、23-乙酰泽泻醇B、24-乙酰泽泻醇A、23...
李小艳李雪君刘灿坤许文罗奋融赵万里丘建芳吴水生
关键词:三萜类成分脂肪细胞葡萄糖
文献传递
基于DNA条形码对凉山虫草及近缘物种和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结合ITS基因和COI基因对《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录的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当地市场上出现的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考察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收集的28份样品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分别获得其ITS序列和COI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 V3.7.1,Mega 5.0等软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基于ITS序列和COI序列的样品的NJ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混伪品寄生真菌的ITS序列种间最小K-2P距离大于各物种种内最大K-2P距离: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较大,从而基于ITS序列的NJ树能将凉山虫草与其他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很好地归属;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寄主昆虫的COI序列种间最小K-2P距离大于各物种种内最大K-2P距离: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较大,通过遗传距离及NJ树的分析能将凉山虫草与其他近缘物种其及其混伪品及其他近缘物种很好地区分。结论:结合ITS序列和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很好地鉴定凉山虫草与其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并对虫草属的系统学和分类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陈抒云曹树萍袁航过立农郑健林羽陈丹林瑞超
关键词:凉山虫草混伪品ITS序列
不同产地粉葛四种异黄酮含量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粉葛中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为制定粉葛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Hyper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4~620ng、1.52~76ng、2.4~120ng、3.28~164 ng,四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99.86%、101.78%、103.39%,RSD分别为1.43%、1.29%、0.95%、1.2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不同产地粉葛药材中四种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苏碧丽胡娟庞文生
关键词:HPLC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
共2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