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作品数:2,642 被引量:9,500H指数:39
相关作者:陈建立孙华崔剑锋周双林秦大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25篇期刊文章
  • 246篇会议论文
  • 3篇标准

领域

  • 2,115篇历史地理
  • 288篇文化科学
  • 104篇建筑科学
  • 78篇天文地球
  • 62篇生物学
  • 62篇艺术
  • 47篇经济管理
  • 41篇化学工程
  • 38篇哲学宗教
  • 26篇理学
  • 25篇农业科学
  • 2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4篇语言文字
  • 20篇轻工技术与工...
  • 20篇政治法律
  • 15篇文学
  • 14篇社会学
  • 11篇冶金工程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36篇考古
  • 403篇遗址
  • 201篇出土
  • 164篇考古学
  • 164篇古学
  • 162篇博物
  • 159篇博物馆
  • 150篇石器
  • 143篇墓葬
  • 139篇青铜
  • 131篇文化
  • 121篇铜器
  • 121篇文物
  • 98篇建筑
  • 93篇石器时代
  • 93篇青铜器
  • 86篇墓地
  • 80篇遗存
  • 69篇遗产
  • 66篇新石器

机构

  • 2,574篇北京大学
  • 76篇中国社会科学...
  • 60篇中国科学院
  • 58篇北京科技大学
  • 43篇故宫博物院
  • 38篇首都师范大学
  • 38篇河南省文物考...
  • 24篇西北大学
  • 23篇湖北省文物考...
  • 2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1篇北京联合大学
  • 21篇中国人民大学
  • 20篇浙江省文物考...
  • 20篇甘肃省文物考...
  • 18篇北京市文物研...
  • 18篇景德镇市陶瓷...
  • 17篇山东大学
  • 16篇吉林大学
  • 16篇四川大学
  • 15篇江西省文物考...

作者

  • 103篇陈建立
  • 77篇崔剑锋
  • 70篇周双林
  • 64篇孙华
  • 61篇秦大树
  • 59篇林梅村
  • 59篇韦正
  • 59篇李水城
  • 52篇吴小红
  • 48篇王幼平
  • 43篇徐怡涛
  • 43篇雷兴山
  • 40篇王思渝
  • 39篇倪润安
  • 38篇陈铁梅
  • 37篇张海
  • 35篇何嘉宁
  • 34篇孙庆伟
  • 33篇胡东波
  • 32篇曲彤丽

传媒

  • 174篇南方文物
  • 144篇考古
  • 130篇文物
  • 93篇华夏考古
  • 89篇考古与文物
  • 85篇故宫博物院院...
  • 78篇古代文明辑刊
  • 68篇中原文物
  • 68篇文物保护与考...
  • 66篇四川文物
  • 62篇江汉考古
  • 61篇中国国家博物...
  • 57篇人类学学报
  • 52篇东南文化
  • 42篇西部考古
  • 39篇中国博物馆
  • 33篇自然与文化遗...
  • 31篇文物世界
  • 31篇考古学报
  • 30篇博物院

年份

  • 137篇2023
  • 155篇2022
  • 182篇2021
  • 157篇2020
  • 133篇2019
  • 161篇2018
  • 154篇2017
  • 159篇2016
  • 135篇2015
  • 107篇2014
  • 109篇2013
  • 97篇2012
  • 81篇2011
  • 88篇2010
  • 83篇2009
  • 69篇2008
  • 68篇2007
  • 58篇2006
  • 71篇2005
  • 65篇2004
2,6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释光测年细颗粒样品的前处理
宝文博
GIS在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冶铁遗址群景观考古研究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以北京延庆县大庄科乡冶铁遗址群为例,对空间结构及其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通过GIS工具进行分析。根据对冶炼活动有显著关系的影响因子,建立遗址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而模拟小区域范围内的遗址预测。研究发现,该区冶铁遗址群对地理位置中的坡度和高程因素展现出较强的依赖性,主要表现为遗址的坡度(7°以下)和高程(650m以下)数值均相对较小;遗址与水系间联系明显,冶铁遗址主要集中在河流交汇处,方便冶炼过程及相关活动水源的供应;而随着冶炉容积(即冶铁产量)的增加,小范围内的冶铁遗址选择,并未以铁矿资源距离就近为最佳选取原则,表明了人类生产活动中对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减低。
李潘刘海峰潜伟李延祥陈建立
关键词:冶铁遗址GIS
郑州地区晚商文化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郑州地区晚商文化遗存最初发现于人民公园遗址,学界将其称为“人民公园期”商文化遗存。相比于二里冈文化的丰富遗存,郑州发现的晚商文化遗存相当贫乏,学界对其研究亦不能深入,大都限于文化分期。鲜有学者对该区域晚商文化的构成和变迁做综合研究。近年来郑州地区发现了荥阳关帝庙、马良寨和小胡村等一批晚商文化聚落和墓地,这对完善郑州地区晚商阶段的考古学文化分期具有重要作用,
刘亦方张东
对《再论郑州商城的年代、性质及相关问题》的商榷被引量:6
2005年
本文对《再论郑州商城的年代、性质及相关问题》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商榷,认为郑州商城隞都说是站不住脚的。
邹衡
关键词:郑州商城
漫谈偃师商城西亳说的认识过程——以始建年代为重点
2016年
引言运用考古材料探讨西毫,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迄今已有50多个年头。这期间,由于偃师商城的发现,就西毫说的多数学者而言,西毫的地点发生过重大变化,即由二里头遗址改为偃师商城。目前,偃师商城西毫的看法相当普遍,对史学界亦产生了重大影响。2013年,《偃师商城》发掘报告出版,内容除宫城部分外,涵盖了1983年—2008年的全部勘探和发掘资料,若结合以往刊布的有关偃师商城的诸多信息.
刘绪
关键词:史学界考古
公元七至十四世纪中国扶壁形制流变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存的古代木构建筑、《营造法式》以及其它相关间接史料的研究,揭示出公元7-14世纪中国扶壁形制的典型类型及其分区、分期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此时期中国南北方建筑的部分区域特点,以及《营造法式》的部分地域渊源与流布关系。
徐怡涛
关键词:《营造法式》古建筑建筑形制
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37
2007年
明清御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中心的珠山地区,2002~2004年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珠山北麓和南麓的两个地点进行了发掘。揭露的遗迹有墙、窑炉、辘轳坑和掩埋落选御用瓷器的遗迹等,多数是首次发现。出土遗物有瓷器、建筑材料、窑具等,以明代御窑瓷器最为重要,内涵丰富。这些遗迹、遗物为明清御窑的研究增添了新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刘新园李一平李一平权奎山权奎山江建新孟原召
关键词:御窑厂遗址发掘简报明清宋元时期
中国盐业遗产散论——盐业遗产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被引量:2
2019年
中国盐业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影响深远,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盐业遗产。这些盐业遗产正伴随着现代化、集约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推进而迅速消失,需要尽快开展盐业遗产的现状调查和考古工作,通过问题梳理、比较分析和价值研究,筛选出能反映中国盐业史各时段、各类型的典型单位,以及能够体现盐业工艺创新性和盐业文化多样性的特殊单位,将其纳入文物保护法规的保护范畴,系统保护好这些盐业历史的物质见证和非物质传统。由于绝大多数著名盐场已经停业甚至变为废址,盐业生产体系已经瓦解,盐业工艺流程已不完整,总结盐业遗产研究的问题,细化和深化盐业考古研究很有必要。
孙华
关键词:盐业考古文化遗产保护
广东博罗先秦陶瓷的INAA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用INAA(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分析了广东博罗县梅花墩、银岗和横岭山等三处遗址所出77片先秦陶和原始瓷胎中Al、Ba、Ce、Cr等27种元素的含量。并用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处理了INAA数据,显示出上述三地无论硬陶或软陶,其原料产地均不相同;而梅花墩和横岭山的原始瓷可能是用不同产源的低铁瓷土原料所烧造。同时也揭示出西周至春秋时期梅花墩和银岗分别使用相同的原料烧造硬陶和软陶。对于银岗一、二期软陶,分析结果表明其原料的选取地点可能发生了变化。
王建平陈铁梅
关键词:INAA主成分分析
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绝对年代
2023年
一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永丰乡。1996~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系联合组成的赤峰考古队对大山前遗址进行了发掘。大山前遗址的文化堆积为夏家店下层文化至战国时期。大山前遗址共有六个地点,其中前五个地点以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为主。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的第一地点和第四地点的部分发掘材料已发表^([1])。
宋殷吴小红潘岩朱延平王立新
关键词:夏家店下层文化战国时期
共25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