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气象局 作品数:418 被引量:713 H指数:12 相关作者: 梁凤娟 高玲 王永清 杨松 张保龙 更多>> 相关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经济管理 更多>>
AM真菌对草原生态系统中宿主植物与草食动物互作的调控 被引量:3 2012年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维持家畜放牧是其最重要的生态学功能之一。目前关于AM真菌—宿主植物—草食动物相互关系的研究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其中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以及草食动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有关AM真菌对宿主植物与草食动物的互作研究尚待加强。基于此,本文从AM真菌介导植物对放牧行为响应的角度,围绕AM真菌对放牧行为影响下植物的补偿性生长及其机制、植物形态的可塑性变化及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等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AM真菌—宿主植物—草食动物之间的多重作用关系进行阐述,完善草食动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机制、阐明放牧草地退化的机理,了解AM真菌在植物放牧响应中的作用,为放牧管理决策系统的建立和天然草地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陈牧 王晓娟 豆存艳 孙向伟 林双双 罗巧玉 金樑关键词:补偿性生长 群落动态 蒙古气旋型和冷锋型沙尘暴过程发生条件对比分析 2013年 运用mieaps数据、自动站资料,对2004年3月27日、2006年3月9日、2010年3月19日和2011年4月29日内蒙古西部4次沙尘暴过程发生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气旋型与冷锋型沙尘暴影响系统不同,但高空风速急流带迅速下降,地面气压梯度力剧增激发强风形成沙尘暴的触发机制相同。干燥气候和裸露富含沙尘源的下垫面物质条件、上游已有大风、沙尘暴出现的预报警戒条件、层结条件是沙尘暴预报的着眼点。物理量场上水平散合和垂直升降结构配置特征对春季沙尘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通过4次沙尘暴过程发生条件对比分析总结得出的预报指标,对内蒙古西部沙尘暴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王永清关键词:沙尘暴 特殊地貌 分子标记在丛枝菌根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09年 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的微生物类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已经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AM真菌的分类鉴定是菌根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经典的菌根真菌鉴定技术的局限性,本文围绕以PCR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RAPD、RFLP、SSCP、AFLP等在AM真菌分类鉴定、亲缘关系分析、多态性测定以及群落结构组成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取得的成果,并对不同分子生物学技术之间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AM真菌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 孙向伟 王晓娟 张贵启 高飞翔 沈禹颖 金樑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分子标记 RAPD PCR RFLP 联合静止气象卫星成像仪和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仪观测的三维水平风场反演 2023年 风云四号A星(FY-4A)上搭载的干涉式红外探测仪(GIIRS)是首个地球静止轨道上的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它可以提供连续的三维大气温度和水汽的观测,通过追踪水汽的移动可以反演得到不同高度的大气水平风场。本研究利用台风玛丽亚(2018年)期间FY-4A加密观测(15分钟间隔)的GIIRS数据开展晴空和部分云区的三维水平风场算法研究,重点研究如何联合同一卫星平台的多光谱成像仪(AGRI)改进GIIRS部分云视场区的三维风场反演结果。利用ERA5独立测试集、CRA40再分析和空投探空数据开展对晴空和云区的三维风场反演结果的检验,基于该个例的反演结果表明:(1)基于GIIRS亮温信息反演得到对流层水平风场,在晴空区均方根误差小于1.5 m s^(-1),方向绝对差基本在15°左右,在部分云视场区,均方根误差为1.5~1.7 m s^(-1),方向绝对差基本在20°左右。与光流法相比,基于GIIRS亮温的直接反演表现出更好的优势,其均方根误差和方向绝对差明显小于光流法的结果。(2)按云量和云顶高度分类后,表现出云量越多、云顶高度越高则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越大。在部分云视场区,进一步在反演模型输入中加入来自同平台上成像仪(AGRI)云量和云高信息后,RMSE有所减小,表明更高空间分辨率的AGRI产品可以改进GIIRS部分云覆盖区的风场反演精度。(3)基于GIIRS亮温信息反演的风廓线与CRA40再分析、空投探测风廓线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利用静止卫星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观测亮温反演风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张玉荣 张玉荣 狄迪 李博 李博关键词:云量 云顶高度 2020年11月巴彦淖尔市两次雨雪天气过程分析 2023年 利用常规观测气象资料、临河多普勒雷达资料、micaps资料、FY-4卫星云图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11月17—22日巴彦淖尔两次雨雪天气的天气形势及物理量的配置、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两次雨雪过程均属于槽涡型大雪,高空低槽、低空切变线、低涡、地面低压倒槽、地面冷锋共同作用形成。深厚的湿层,存在充足的水汽。低层水汽充沛,湿雪含量大,是产生这两次雨雪的原因。降水相态的演变与温度的垂直分布有一定对应关系,T850、T1000在雨夹雪预报中有重要指标意义。0℃层高度下降,地面温度已经低于0℃,降水相态从雨夹雪转化为雪,转雪时温度低于降雨时温度。 刘园园关键词:雨夹雪 2013年巴彦淖尔市一次致灾冰雹天气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局地气象条件和雷达回波的演变特征,对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巴彦淖尔市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欧大陆中高纬三槽两脊型环流背景下,高低空急流的配置为降雹提供了动力和热力条件,天气系统造成的系统性上升运动是冰雹发生的触发机制。不稳定能量、风的垂直切变、湿球温度0℃和-20℃层高度等环境场条件有利于雹暴的形成,深对流指数在冰雹发生前有明显增大的特征,风暴强度指数表明在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此次冰雹天气。在强雷暴的发生过程中,雷达产品中最大反射率因子所在高度与单体质心高度、冰雹指数、VILmax值的"爆发式增长"和"爆发式降低"现象,对预警冰雹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高悬的强回波、多角形回波、速度图上的"大风区"和高的VILmax值等特征可作为冰雹预警的可靠信号。 梁宝元 刘君 王永清关键词:急流 湿球温度 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盐渍土理化性质及向日葵生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旨在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的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选择适宜的改良产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腐植酸和新型土壤改良产品,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施用这些改良产品后土壤盐分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对向日葵株高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土壤改良产品均能改善表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其中,益百稼土壤调理剂对轻度和中度盐渍土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而克碱土壤修复剂对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土均表现出良好的改良优势。在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中,腐植酸对作物增产效果仅次于克碱土壤修复剂和益百稼土壤调理剂。因此,克碱土壤修复剂和益百稼土壤调理剂是该试验区较为适宜的改良产品。 孙向伟 赵宇新 于亮亮 李宁 丁仕青关键词:河套灌区 盐渍土 理化性质 向日葵 内蒙古磴口地区近60年气温和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根据巴彦淖尔市磴口气象站(1954~2014)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分析、距平值与累积距平值等方法,分析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1近60a来,磴口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低温、年平均日最高温均处于增温的趋势,季节方面来看,冬季升温幅度最大,夏季最小,春秋两季接近全年气温变化幅度;2年际降水量变化显著,但长时间尺度内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春秋两季略有上升,夏冬两季略有下降;3年平均气温具有较明显的4年波动周期,年降水量存在较明显的6年的主活动周期。 李秀明 武法东 何步江关键词:气温 降水 内蒙古“4.23”沙尘暴天气的环流背景及成因 被引量:1 2011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09年4月23日-24日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发生的大范围大风、沙尘暴天气的高、低空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及数值预报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本次沙尘暴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贝加尔湖高空低涡引导冷空气南下在蒙古形成密集的高空锋区;b)地面蒙古气旋的暖性性质为沙尘暴的爆发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c)强烈的上升与下沉运动为大风、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d)螺旋状逗点云系的发展为此次大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e)沙尘暴发生前期上游地区干暖的气候条件及下垫面增厚的于土层及沙区,对沙尘暴的发生提供最基本的环境条件。 高玲 吕娜 任楠 拓砚军关键词:沙尘暴天气 环流背景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2024年 当前阶段,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气象服务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可以有效地监测灾害性天气,如大风、冰雹、暴洪等。从组成部分、探测原理、观测模式3个方面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分析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包括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定量估测大范围降水、增强人工增雨的效果,并探讨了新一代雷达数据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前景。 杨建平 刘文静 王刚关键词:新一代天气雷达 气象服务 强对流天气 人工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