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蚌埠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

作品数:90 被引量:343H指数:8
相关作者:魏薇陈谦杨传楹陈宽仁姜建东更多>>
相关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蚌埠医学院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细胞
  • 15篇肿瘤
  • 14篇血管
  • 11篇动脉
  • 10篇蛋白
  • 8篇淋巴
  • 8篇淋巴瘤
  • 7篇缺血
  • 7篇基因
  • 6篇卒中
  • 6篇急性
  • 5篇血清
  • 5篇血性
  • 5篇氨酸
  • 4篇淋巴瘤患者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动脉
  • 4篇半胱氨酸
  • 3篇动脉狭窄
  • 3篇动脉硬化

机构

  • 89篇蚌埠医学院附...
  • 30篇连云港市第二...
  • 10篇蚌埠医学院
  • 4篇连云港市第一...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皖南医学院
  • 3篇连云港市中医...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深圳市第三人...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连云港市东方...

作者

  • 13篇孙黎明
  • 11篇江亚军
  • 10篇李秀梅
  • 10篇庄万传
  • 8篇王怡练
  • 8篇姜德清
  • 7篇徐海涛
  • 7篇朱贵华
  • 6篇董政
  • 6篇周彦
  • 5篇郝占伟
  • 5篇蒋华
  • 5篇汪文杰
  • 4篇何耀
  • 4篇陈皆春
  • 4篇柯群刚
  • 4篇刘久华
  • 4篇钱明月
  • 4篇庄爱霞
  • 4篇柴星星

传媒

  • 6篇蚌埠医学院学...
  • 6篇国际脑血管病...
  • 5篇医学综述
  • 5篇中华全科医学
  • 4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癌变.畸变....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4篇2015
  • 8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13篇2011
  • 13篇2010
  • 2篇2009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GDLBC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
庄万传李秀梅朱贵华何耀江亚军柴星星
MDM2、MDMX以及p5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肿瘤抑制基因p53在抑制肿瘤生成中起重要作用。作为p53的主要负性调节因子,鼠双微体(MDM)2能够泛素化降解p53蛋白并降低其活性,而p53则与MDM2的P2启动子序列结合,抑制其转录活性,降低其表达,两者相互作用形成负反馈环。MDMX,又称MDM4,其能够抑制p53的转录激活,调节MDM2的E3连接酶活性,且MDM2与MDMX均具有p53非依赖性致瘤作用。因此探究p53-MDM2、MDMX的相互作用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何田丽马建华郭加友马建新
关键词:肿瘤P53
脾切除加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包括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断流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对4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脾切断流术),对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者作为血栓组,未形成PVT者作为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的变化。结果①49例患者脾切断流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如: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一定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发现形成门静脉血栓15例,PVT发生率约为30.61%。血栓组断流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同上)升高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门静脉血液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的升高,且升高水平较高者术后易形成门静脉血栓。
史多琦姜德清曹寅黄继超柯群刚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断流术血液流变学门静脉血栓
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细胞肝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和MMP-9的表达,光镜下计数(分化抗原105 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63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阳性率为65.1%,MMP-9阳性率73.0%,二者阳性率在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甲胎蛋白的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47和MMP-9阳性组微血管密度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CD147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D147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MMP-9的生成参与肝癌微血管的生成,进而有利于肝癌侵袭和转移。
仵志远姜德清郝占伟
关键词:肝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微血管密度微血管生成
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与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的变化
2014年
目的:研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DMA)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入选房颤、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扑组的患者和年龄、性别等因素匹配的窦性心律组对照者,均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DMA、v WF水平。结果:除房性早搏(0.73±0.22)μmol/L之外的房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房颤(1.36±0.34)μmol/L、阵发性房颤(1.12±0.29)μmol/L、房性心动过速(1.08±0.26)μmol/L、心房扑动(1.22±0.31)μmol/L患者血浆ADMA水平与对照组(0.70±0.19)μmol/L相比显著升高(P<0.05);持续性房颤组与其他房性心律失常组ADMA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血浆v WF水平在持续性房颤(88.04±36.58)%组与窦性心律组(70.29±43.3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大多存在内皮功能受损,因此应重视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管理,积极从上游改善内皮功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王怡练孙黎明徐海涛董政王罗卿汪明琅葛鲁敏
关键词:房性心律失常ADMAVWF
膈肌包埋法救治重度肝破裂出血被引量:5
2010年
对13例重度肝破裂止血困难病例施行膈肌包埋法快速处理重度肝损伤出血,治愈11例中均有不同程度局部术后并发症和发热,术后非手术处理均痊愈。膈肌包埋法救治重度肝破裂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处理出血方法,能明显降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和再出血的发生。
姜德清黄继超郝占伟立全晰柯群刚李大拄赵华北
关键词:肝破裂手术
血小板微粒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血小板微粒是血小板在活化和凋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微颗粒,其膜上表达有多种活性标志物,使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血小板微粒不仅具有很强的促凝活性,而且还有一定的抗凝、抗炎及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随着对血小板微粒认识的不断深入,其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新的诊疗靶点。
梁鹏周新华陈开祥
关键词:血小板微粒心血管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
Akt/mTOR信号通路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2013年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Akt/mTOR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Akt/mTOR信号通路的异常在多种常见肿瘤如肝癌、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以及El腔鳞状细胞癌等病变组织中发挥作用日益增强,将来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新靶点。本文就Akt/mTOR信号通路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德勇徐慧高
关键词:口腔肿瘤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
血清解偶联蛋白2在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在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评估28 d生存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急诊科确诊脓毒症患者150例,其中脓毒症组(脓毒症非休克组) 82例,脓毒性休克组68例,选择同期术后非感染ICU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入院血清UCP2水平以及评估治疗28 d预后的效能,根据最佳临界值分为UCP2高水平组(n=54)和低水平组(n=96),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UCP2预测预后和累积生存率的效能。根据预后生存分为死亡组(n=47)和存活组(n=103),比较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MAP、乳酸、PCT、UCP2等指标,Cox回归分析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动脉血乳酸、降钙素原(PCT)和UC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脓毒性休克组动脉血乳酸、PCT和UCP2水平高于脓毒症组(均P <0.05),其中脓毒性休克组UCP2(264.8±52.3) pg/m L,脓毒症组(152.6±35.7) pg/m L,对照组(61.2±10.3) pg/m L。Pearson检验显示,UCP2与APACHEⅡ、SOFA评分、动脉血乳酸和PCT均呈正相关性(r=0.212、0.257、0.787和0.866,均P <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动脉血乳酸、PCT和UCP2诊断脓毒症AUC分别为0.702、0.835、0.855、0.867和0.882,诊断脓毒性休克AUC分别为0.652、0.862、0.873、0.886和0.899(均P <0.05)。死亡组SOFA评分、动脉血乳酸、PCT和UCP2水平均高于存活组,Cox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动脉血乳酸、PCT和UCP2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 <0.05),UCP2高水平组累积生存率较低水平组低(51.6%比65.7%,log-rankχ^(2)=5.534,P=0.019)。结论 SOFA评分、动脉血乳酸、PCT和UCP2水平升高与脓毒性休克的发生和短期死亡相关,入院血清UCP2水平对诊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以及预测短期死亡有较高效能。
谢正应周新华王娟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
慢性前列腺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慢性前列腺炎在青年男性患者中是一种常见的综合性疾病,该病可由多种不同原因引起,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盆腔和生殖器的疼痛以及排尿刺激性等,目前主要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缺乏一种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检测手段,且由于前列腺本身所特有的解剖和生理结构特点,使疾病的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该文就近几年来慢性前列腺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郭景景周彦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