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北方肝胆病医院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2H指数:3
- 相关作者:梁冰陈曦樊晓红钟岩陈丽英更多>>
-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调查及其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Ⅱ型糖尿病发病的关系。随机选取13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硬化者36例)和2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发肝硬化者92例),将其分为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进行对照分析。此外还随机选取14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3例常规体检人群检测HCV感染状况。134例丙型肝炎患者合并Ⅱ型糖尿病者27例(20.15%),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8.86%;而且HCV感染病程越长、年龄越大者Ⅱ型糖尿病并发率越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的HCV感染者并发糖尿病的机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者。HCV感染者Ⅱ型糖尿病并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HBV感染者,其中合并肝硬化者并发率更高;Ⅱ型糖尿病的患者HCV感染的几率也明显增高。
- 陈丽英王江滨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糖尿病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06~2009年收住47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护理体会。结果1w内出血停止31例,2w内出血停止9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因出血不止或并发其他并发症而死亡3例。结论做好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可增加治愈率,减少出血后肝性脑病和继发感染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 钟岩
-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心理护理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1
- 2005年
-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因型和亚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北京、长春、汉川、深圳、清远和南京等6个城市445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及亚型分型,其中急性肝炎7例,无症状携带者36例,慢性乙型肝炎352例,肝硬化28例,肝细胞癌22例。通过对PCR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以验证该法的准确性。结果445份血清中,239例(53.7%)为C型,其中13例(5.4%)为C1亚型,135例(56.5%)为C2亚型,91例(38.1%)为非C1/C2亚型;145例(32.6%)B型,其中100例(69.0%)为Ba亚型,25例(17.2%)为Bj亚型,20例(13.8%)为非Ba/Bj亚型;61例(13.7%)为B型与C型混合感染,其中6例(9.8%)为Ba与C1 亚型混合感染,3例(4.9%)为Bj与C1亚型混合感染,15例(24.6%)为Ba与C2亚型混合感染,8例(13.1%) 为Bj与C2型混合感染,11例(18.0%)为Ba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7例(11.5%)为Bj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2例(3.3%)为非Ba/Bj亚型与C1亚型混合感染,3例(4.9%)为非Ba/Bj亚型与C2亚型混合感染,6 例(9.8%)为非Ba/Bj亚型与非C1/C2亚型混合感染。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及亚型。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B型、C型、B与C型混合感染及亚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C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78.6%和86.4%),无症状携带者中B型所占比例较高(72.2%)。但不同性别患者中,HBV 基因型和亚型分布无差异。在HBeAg阳性和阴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6个城市HBV感染者中,以B2和C2亚型占优势,C基因型可能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关。
- 李雅娟庄辉李杰董庆鸣陈雅洁牛俊奇马为民赵伟赵保安钟金群
- 关键词:病毒基因型病毒感染者亚型分布HBV基因型
- 以HBc颗粒为呈现载体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c^(NheI)的构建
- 2006年
- 目的构建含乙肝核心C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cNheI,探索其作为DNA疫苗载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在原核表达质粒pTrc-core的HBcAgel-loop处添加NheI酶切位点,双酶切此重组载体pTrc-coreNheI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产物经纯化、T4DNA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抗Amp+克隆并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及PCR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BcNheI。结论该重组质粒可作为治疗性及预防性疫苗的候选载体,为深入研究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奠定了基础。
- 陈佳玉李景利赵文静王海河李凡
- 关键词:DNA疫苗免疫反应
- ^(153)Sm标记的抗AFP单克隆抗体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的放射性分布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以153Sm标记的抗AFP单克隆抗体对荷人原发性肝癌移植瘤裸鼠进行肿瘤定位显像的研究。为肝癌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每只裸鼠从尾静脉注射7.4 MBq/0.1 ml于注射后24、、82、4 h行全身SPECT显像。于4、8、24 h分批处死裸鼠并测定分别在肿瘤、血液、心脏、肺等重要脏器单位重量的放射性比值(%ID/g).结果结果:153Sm-AFP能够选择性地积聚于肿瘤组织,其摄取率高于153Sm-IgG,(P<0.05)。结论153Sm-AFP在荷人肝癌裸鼠体内,对过度表达AFP的肝癌具有集合力。为临床上肝癌的诊断提供实验依据。
- 常伟勤许天敏陈慧
- 关键词:放射免疫显像肝癌裸鼠
- 结肠治疗机治疗55例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是较常见的两类黄疸。肝细胞是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肝细胞的损伤会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和排泄,导致血清胆红素增高出现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内和(或)胆小管及肝内胆管胆汁淤积,也可引起血清胆红素增高出现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可以互相转化或两者并存。
- 赫英雷
- 关键词:黄疸护理
- 干扰素联合泛昔洛韦治疗YMDD变异株慢性乙型肝炎
- 2004年
-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选38例患者均为2002年1月-2004年2月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其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3岁.入院前均经拉米夫定治疗6~24个月.HBVDNA、HBeAg阴转后又复阳,ALT升高正常上限2~12倍,胆红素升高30~145μmol/L,基因测序发生YMDD变异(以YVDD为主).所有病例随机分为2组.
- 刘丽波刘树林
- 关键词:YMDD变异泛昔洛韦干扰素ALT升高肝病学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2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临床上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阿司匹林应用日益增多,但不良反应也日渐受重视,尤其是消化道反应。现收集我院2002年6月~2007年8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2例,进行临床分析。
- 高永良任丽华于蕾
- 关键词:小剂量阿司匹林上消化道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人口老龄化消化道反应心肌梗死
- 抗乙醛蛋白加合物抗体在不同人群血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2006年
- 研究抗加合蛋白抗体滴度在不同人群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用牛血清白蛋白制备醛化抗原,然后用ELISA方法检测抗加合蛋白抗体滴度。结果抗加合物IgG、IgM、IgA抗体滴度在酒精性肝病者血清中明显高于无肝损伤的酗酒者、非酒精性肝病者及健康对照者;在酒精性肝病组,抗加合物IgG、IgM、IgA抗体滴度与血清AST、GGT呈明显的正相关(P分别<0.005),与白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P均<0.005);抗加合物IgG、IgM抗体滴度与血清LN、PCⅢ、CⅣ呈明显的正相关(P均<0.05),IgA抗体滴度与血清PCⅢ、CⅣ呈显著的正相关,P分别< 0.05和0.01。上述结果提示在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加合物IgG、IgM、IgA的免疫反应,并且这种免疫反应与酒精性肝损伤有关。
- 陈曦梁冰赵文静
-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
- 奥利司他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危险因素的影响被引量:7
- 2006年
- 探讨奥利司他(orlistat)在治疗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作用。选择体重指数(BM I)在25和32之间,伴有肝功能异常的NAFLD患者30例,给予奥利司他120mg,日三次口服,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体重、BM I、腰围、腰臀比及血压明显下降(P值均<0.001);肝功能中ALT、AST、GGT、Tch、TG及IR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值均<0.001);肝脏CT密度值及肝/脾CT密度比值均显著增加(P值均<0.001)。奥利司他可有效地减少NAFLD患者肝脏内脂肪沉积,改善肝功能和相关代谢综合征,可作为肥胖伴NAFLD的药物治疗选择。
- 陈曦梁冰王一歌樊晓红
- 关键词:肥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奥利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