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师范大学大气环境研究中心

作品数:38 被引量:566H指数:13
相关作者:李永良陶海荣李新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化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理学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3篇沙尘
  • 12篇沙尘暴
  • 12篇气溶胶
  • 12篇污染
  • 12篇尘暴
  • 8篇颗粒物
  • 6篇臭氧
  • 5篇动力学
  • 4篇速率常数
  • 4篇光化学
  • 3篇单颗粒物
  • 3篇烟雾箱
  • 3篇乙炔
  • 3篇色谱
  • 3篇气相
  • 3篇气相反应
  • 3篇全球环境
  • 3篇全球环境变化
  • 3篇污染物
  • 3篇污染源

机构

  • 3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神华能源...
  • 1篇国网冀北电力...
  • 1篇神华国华(北...
  • 1篇国网冀北电力...
  • 1篇国家能源投资...

作者

  • 25篇庄国顺
  • 10篇贾龙
  • 10篇袁蕙
  • 9篇葛茂发
  • 8篇张兴赢
  • 7篇徐永福
  • 7篇杜林
  • 6篇王殿勋
  • 6篇郭敬华
  • 5篇田贺忠
  • 4篇王庚辰
  • 4篇孙业乐
  • 3篇王瑛
  • 2篇陈建民
  • 2篇薛华欣
  • 2篇淡默
  • 1篇李云婷
  • 1篇唐傲寒
  • 1篇姚立
  • 1篇薛亦峰

传媒

  • 6篇科学通报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化学进展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核技术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2006年国...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1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有历史纪录以来最大的沙尘暴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2002年3月20日,北京发生了有历史纪录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沙尘暴不仅输送了大量的矿物元素,还携带了高浓度的污染元素。沙尘暴期间,TSP和PM2.5中的污染元素(尤其是As和S)的富集系数仍然很高,证明了矿物气溶胶在...
庄国顺孙业乐王自发陈建民
关键词:沙尘暴理化特性
文献传递
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典型有害重金属大气排放清单被引量:24
2015年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年鉴等统计资料,采用排放因子法,对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生产活动导致的汞(Hg)、铅(Pb)、镉(Cd)、砷(As)、铬(Cr)、镍(Ni)等6种有害重金属的大气排放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分省区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汞、铅、镉、砷、铬、镍大气排放量分别约为18.8,3745.8,39.4,132.2,241.2,105.3t;钢铁行业重金属大气排放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以及长三角地区,其中河北东部及中南部、山东中部等钢铁冶炼企业集中地区重金属大气排放强度较大;钢铁企业内部炼钢工艺对重金属大气排放贡献率较高,其中转炉工序对砷、铅排放贡献率较大,电炉工序对于镉、镍贡献率较大.
王堃滑申冰田贺忠朱传勇高佳佳王勇周君蕊朱家昕
关键词:钢铁冶炼重金属大气排放
北京PM2.5种碳质组分的特性及来源解析
对2001和2002年连续两年冬、夏季和2003春季在北京城区和郊区共5个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中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分析结果表明:碳质气溶胶是北京PM2.5的主要组分之一。由于供暖燃煤的原因,有机碳和元...
淡默庄国顺李新新陶海荣庄亚辉
关键词:有机碳元素碳
文献传递
用烟雾箱与模式研究异戊烷的光化学臭氧活性
结合烟雾箱实验与计算机数值模拟,对北京大气中的典型挥发性有机物—异戊烷在光化学烟雾中的臭氧生成潜势进行了详细研究。借助MCM反应机理对异戊烷光化学反应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MCM反应机理可以很好的模拟i-C5H12...
贾龙徐永福葛茂发杜林庄国顺
关键词:异戊烷臭氧光化学烟雾
文献传递
对流层中的OH与HO_2自由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5年
OH与HO2自由基是大气中重要的氧化剂,研究它们的化学反应性质及对其进行实地测量,对深入理解大气氧化过程和了解区域乃至全球大气自净能力有重要意义。自工业革命以来,每年有数千万吨的自然和人为污染物进入对流层,这些物质会严重影响·OH的生成和消除,因此·OH的浓度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大的变化。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OH与HO2·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比较一致的结论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OH的浓度比工业革命前降低了。但是在一些污染地区,由于氮氧化合物对·OH的负反馈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OH的净损失。在最近20年中,·OH在对流层中的浓度基本稳定在106cm-3。本文还介绍了实验室研究方法及外场测量技术的进展,提出了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贾龙葛茂发庄国顺孙政王殿勋
关键词:对流层大气化学HO2自由基全球大气氮氧化合物
北京沙尘暴的干盐湖盐渍土源——单颗粒物分析和XPS表面结构分析被引量:18
2004年
2002年3月20日北京特大沙尘暴565个单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S和Cl是唯一呈现显著正相关的一对元素.同时含有S和Cl的单颗粒物检出率高达82.5%,其中S和Cl的含量还高于所有颗粒物平均值.同时含有S、Cl和Na的颗粒物检出率为62.0%,其中Na的含量更比所有颗粒物平均值高出1.4倍.PMF因子分析显示NaCl和Na2SO4是北京沙尘暴S和Cl显著相关的那些单颗粒物的主要成分.沙尘暴样品中SO42-和Cl-浓度呈高度线性相关.X射线光电子谱对气溶胶表面结构分析显示,Na和S在沙尘暴颗粒物表面的百分含量比北京非沙尘暴和内蒙古地区气溶胶样品高.这些同时含有S、Cl和Na,且S和Cl显著正相关,Na相对富集的颗粒物多数来自于沙尘暴途中所经过的其表层土成分富含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干盐湖盐渍土地区.证明了北京沙尘暴不仅来自于其源头沙漠,沙尘暴所经过的包括干盐湖盐渍土的大范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表层土也是其主要来源.
张兴赢庄国顺袁蕙
关键词:沙尘暴
沙尘暴颗粒物表面的元素存在形态和组成被引量:16
2004年
对北京沙尘暴期间和北京及沙尘暴源区内蒙古多伦地区常日气溶胶颗粒物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元素化学形态表征.颗粒物表面铁主要以氧化物、硫酸盐、硅酸盐、FeOOH的形式存在,还有部分附着、粘附在SiO2,Al2O3颗粒上.颗粒物表面的硫主要以硫酸盐存在.Al,Si主要以Al2O3,SiO2的形态存在.最重要的发现是在沙尘暴高峰过后的当天夜里和第二天,颗粒物表面以二价铁形式存在的FeS和FeSO4高达44.3%和45.6%,而以三价铁形式存在的Fe2(SO4)3由沙尘暴高峰期间的67.1%降为49.5%和48.0%.S和Fe在颗粒物表面都相对富集.沙尘暴颗粒物整体样品中的Fe(Ⅱ)占总铁的13%—53%.这些数据提供了气溶胶长距离传输中铁—硫耦合机制的重要证据,进一步证实了沙尘暴对全球环境变化可能的重要影响。
张兴赢庄国顺陈建民薛华欣
关键词:沙尘暴源区面元全球环境变化化学形态硫酸盐
北京气溶胶中的MSA
报道的MSA绝大都来自于海洋气溶胶,但在北京,甚至沙尘暴期间,TSP、PM10、PM2.5中均检测到了MSA,平均检出率达60%,且其浓度显著高于沿海或远洋气溶胶。分析表明,北京气溶胶中的MSA没有明显的海洋源,陆地源释...
袁蕙王瑛庄国顺
关键词:甲基磺酸二甲基硫硫酸盐气溶胶
文献传递
大气臭氧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5
2006年
臭氧是大气化学中的核心物种。在平流层中,臭氧层可以吸收对生物有害的紫外辐射,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伞作用。在对流层大气中,适量臭氧对清洁大气是有益的。但是,由于对流层中臭氧前体物排放量的增加,特别在大城市,产生的高浓度臭氧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类、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危害。臭氧的研究一般结合外场观测、实验室烟雾箱模拟和计算机数值模拟进行。深入开展大气臭氧化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理解大气氧化过程以及全面掌握区域乃至全球大气自净能力,而且能为对流层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臭氧化学的研究进展,论述了臭氧问题与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些主要环境问题间的相互关系;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南极臭氧空洞、中纬度地区臭氧低值和北极地区臭氧的损耗机理及其发展趋势;综述了臭氧与大气光化学和气溶胶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大气臭氧化学尚待深入开展研究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
贾龙葛茂发徐永福杜林庄国顺王殿勋
关键词:平流层对流层光化学
核分析技术在大气环境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13
2001年
核分析技术 (尤其是中子活化分析 )以其检测限低、精密度高、不破坏样品等优点成为气溶胶元素分析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核分析方法所产生的大量可靠数据对气溶胶领域研究近一二十年来的重大发现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以中国气溶胶对太平洋生产力乃至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为例 ,评述了近 2 0年来气溶胶研究的重大成果和发展 。
庄国顺郭敬华ZHOU QDuce R A
关键词:大气环境核分析技术大气污染中子活化分析全球环境变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