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大学
- 作品数:721 被引量:317H指数:8
-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面向中药处方智能生成的变分量子强化学习算法
-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中药处方智能生成的变分量子强化学习算法,包括步骤S1:构建面向中药处方智能生成的变分量子强化学习模型,从而实现变分量子强化学习建模中药处方生成;步骤S2:设计面向动作价值函数的变分量子线路;步骤S3:设计...
- 李喆霖张先超谷正昌李林洋乐志伟邱佳静
- 《管理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问题和对策研究
- 2024年
- 在管理会计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帮助财会专业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管理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管理会计课程思政的知识点和切入点,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改革,克服目前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 杨行翀
- 关键词:管理会计学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与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4年
-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但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S.aureus,DR S.aureus)大量出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DR S.aureus通常具有生物被膜,它是细菌黏附于接触物表面,生长并分泌多糖、蛋白质和脂质等大分子物质,将其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聚集体,能够有效保护细菌免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同时生物被膜还可保护DR S.aureus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并减弱药物的渗透和杀伤作用,是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关键结构。因此深入认识DR S.aureus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对治疗耐药菌相关感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DR S.aureus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耐药机理及抑制与清除策略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汪宗林陈建荣尤忠毓刘晓侠张瑾
- 关键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耐药机制群体感应系统
- 产教融合视域下多元化校企协同课程模式的探索
- 2024年
- 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常熟理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深度开展校企协同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范式以及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径,并以多元化课程为触点,把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课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联合培养的良性循环中,实现学校和行业企业高质量协同育人的整体目标。
- 李晓霞何亚男叶晶穆红吴世刚
- 关键词:课程体系
- 嘉兴宋韵文化图形表征与城市文化形象传播
- 2025年
- 以嘉兴宋韵文化图形为切入点,探讨地方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创新应用。构建了基础识别、应用识别和理念识别的三层表征识别系统,提出了表征识别系统应用于文创产品、公共空间和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路径和对策,为嘉兴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 黄胜红
- 关键词:城市文化形象
- 伟大建党精神概念生成的考察与认识
- 2024年
- 目前学界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生成与定位存在一定分歧,主要原因是对建党和建党精神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在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建党”和“建党精神”都具有中共成立、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等重要意涵。伟大建党精神是在红船精神、创党精神、建党精神等概念基础上生成并提出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概念的生成与地位的确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概念生成与命名的一般特征,深刻诠释了时代和社会需要对科学思想理论形成的重大推动作用。
- 高凡夫
- 关键词:建党
-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及启示
- 2024年
-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邓小平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出发,通过会议讲话、会见会谈、题词题字等方式,大力弘扬以坚守理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回顾邓小平弘扬革命精神的历史,对于新时代坚持以革命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时代新人和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 马赛吴秋怡
-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共产党弘扬
- 一种大直径不锈钢紧固件的成型方法
-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成型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大直径不锈钢紧固件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物料装填,将不锈钢紧固件的原料人工装填在存储容器内;步骤二、物料推送,将不锈钢紧固件的原料从存储容器内推出,并使其套设在可...
- 娄骏彬鹿业波徐杨孙权庄翠芬陆建坤沈家民沈林峰
- 《产品质量法》产品“缺陷”概念的立法重构
- 2025年
- 产品“缺陷”概念在《民法典》中被立法“留白”,依《产品质量法》第46条定义的“不合理危险”概括性内涵和“不合强标”判断要素,其争议在于:一是产品不符合强标的非强制性要求,应否认定缺陷。基于现行制度强制性标准须整体强制,此情形已被消解。二是符合强标但仍存在不合理危险,是否构成缺陷。“不符合强标即缺陷”的表述,隐含反向逻辑“合强标不构成缺陷”,已成为我国市场遭受国际上歧视性召回的内生制度性障碍。强标判断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克服“不合理危险”的模糊性和主观性,但不能完全替代“不合理危险”。“缺陷”内涵重构须体系化回应《民法典》产品侵权损害赔偿叠加召回的责任构架,厘清强标判断的漏洞;《产品质量法(公开征求意见稿)》删除“强标”判断要素,并未消除“合强标免责”的隐性困惑。建议现行定义增加尾句:“合强标”但仍有“不合理危险”的,仍构成“缺陷”。
- 陶丽琴童建华
- 关键词:强制性标准
- 《国家与革命》沈雁冰译文的知识重构、译介特色与时代价值
- 2025年
-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早期革命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沈雁冰首次将其汉译并依托《共产党》月刊推广流布。从译者的人生履历来看,沈雁冰在革命实践之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深化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译介内容来看,译文在贴合原文的基础上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国家概念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宣介阶级、革命等概念术语,成为列宁国家学说在中国出场的最初思想渊薮。从译介风格来看,译文语言色彩相对平和,以传统概念阐发、解读新概念术语的内涵,其话语表述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文白过渡”时期的时代特点。沈雁冰译介的《国家与革命》节译本在思想启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步知识分子探索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提供了理论武器,为五四时期的思想论战提供了文本依托,为社会变革道路的探索提供了前进方向。
- 林飞
- 关键词:知识重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