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

作品数:156 被引量:1,000H指数:17
相关作者:李彬李飞杨乐婵孙勇苏静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30篇经济管理
  • 29篇文化科学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农业科学
  • 10篇水利工程
  • 9篇历史地理
  • 8篇建筑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GIS
  • 14篇旅游
  • 13篇DEM
  • 12篇教学
  • 12篇城市
  • 9篇水资源
  • 8篇地理信息
  • 8篇地理信息系统
  • 8篇信息系统
  • 7篇土壤
  • 6篇遥感
  • 6篇土地利用
  • 5篇地理
  • 5篇影响因素
  • 5篇本科
  • 4篇大学生
  • 4篇地形
  • 4篇水资源承载
  • 4篇水资源承载力
  • 4篇农业

机构

  • 154篇滁州学院
  • 23篇安徽师范大学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安顺学院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湖州师范学院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安徽工程科技...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作者

  • 19篇王春
  • 15篇晋秀龙
  • 13篇李伟涛
  • 12篇李鹏
  • 11篇陆林
  • 8篇陈薇
  • 8篇王秋龙
  • 8篇汤国安
  • 8篇蔡爱民
  • 7篇戴仕宝
  • 7篇潘立新
  • 7篇周亮广
  • 7篇徐建辉
  • 7篇林玉标
  • 6篇巩劼
  • 6篇顾成军
  • 6篇查良松
  • 6篇李彬
  • 6篇张磊
  • 6篇王官勇

传媒

  • 4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7篇资源开发与市...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地理研究
  • 4篇地理科学
  • 4篇软件导刊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计算机技术与...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矿山测量
  • 2篇测绘与空间地...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3篇2011
  • 29篇2010
  • 38篇2009
  • 29篇2008
  • 2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人口—粮食—耕地综合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2007年
从GIS组件技术角度出发,以VB.net+MapObjects+ArcSDE8.3 for SQL Sever 2000为解决方案,结合数学模型,采用C/S三层架构模式,对安徽人口—粮食—耕地综合信息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功能开发。该系统成功开发,将为有关部门解决人口、粮食与耕地问题提供有力的数据分析支持,从而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李军利查良松金宝石蔡爱民
关键词:人口耕地COMGISMAPOBJECTS二次开发
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被引量:28
2009年
分析了现有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失真现象,研究DEM地形模拟失真的根源。提出了DEM地形形态保真度的概念,探讨了建设高保真DEM必须解决的问题。
王春刘学军汤国安陶旸
关键词:DEM保真度GIS
游憩活动对琅琊山风景区两种草地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在琅琊山风景区通过实地实验,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琅琊山风景区两种草地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游憩活动强度与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呈负线性相关。近游道、中距离游道和远距离游道的3个实验组,紫花苜蓿种子平均发芽率依次为31.29%、39.41%、55.21%;白三叶依次为8.42%、14.62%、23.89%。距游道越远的实验组种子的发芽率越高,距游道最远的实验组和最近的实验组的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2)柏油、水泥、台阶和泥质4种游道实验区的种子平均发芽率,紫花苜蓿依次为37.20%、40.27%、41.28%、48.13%;白三叶依次为10.37%、10.92%、14.23%、27.05%。旅游和游憩活动量较少的游道实验区种子的发芽率高于游憩活动量较大的游道实验区。此外,相同游道、相同实验位置的两种植物种子发芽率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植物种子萌发受到旅游活动的干扰存在差异。
晋秀龙陆林覃逸明
关键词:游憩活动紫花苜蓿白三叶种子发芽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和矛盾出发,指出了两个规划协调的必要性,并提出在实际协调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城市用地规模的确定,建议从两个规划的编制规范、标准、方法、审批、实施、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协调,以保障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
王凯王丽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
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旱、洪涝灾害时序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基于安徽省1949-2003年的旱、洪涝灾害统计资料,运用分形理论重构了其嵌入相空间序列,探讨了其时序的分形特征,计算出了分维数。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洪涝灾害受灾面积的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相应的饱和分维数分别为d=2.56和d=3.55。饱和关联维数对应的嵌入空间的最小维数为8。R/S分析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旱、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呈扩大态势。
蔡爱民查良松
关键词:洪涝灾害分形时间序列
数据挖掘在人口GIS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人口GIS中的海量人口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人口信息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挖掘人口数据背后的知识与规律。时间上,通过GM(1.1)、三次指数平滑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人口信息变化趋势做定量研究,以近十年安徽全省年末户籍人口数量为例进行预测,发现安徽未来五年内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压力较大。空间上,通过空间自相关理论对人口信息的聚集程度进行度量,以1997-2003年安徽区县人口增长率为例进行探测,依据Moran散点图,Moran’s I为0.1444,发现人口分布在整体上呈聚集状,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人口信息变化与经济发展、自然地貌有关,将人口信息诸多社会学特征一并纳入地域空间上考虑,通过数据挖掘能可以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
李军利查良松
关键词:数据挖掘空间自相关
贵州省城市体系的分形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分形理论应用于城市体系研究在我国已有先例,而以贵州省城市体系为对象的理论探讨尚未涉及。笔者运用分形理论对贵州省城市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贵州省城市体系在规模分布上呈现首位分布显著,城市体系不健全,人口比例失衡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总体布局分散的特征。
张磊李伟涛王秋龙
关键词:城市体系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90-2002年安徽省相对综合超载率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安徽省区域差异在增大,安徽东南部一直处于承载力富余状态,安徽西部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空间上的变化表现为:南北差距在增大,东西差距在增大。
蔡爱民
关键词:相对资源承载力
DEM子集划分对地形信息量计算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针对子集区域划分方案对DEM地形信息量计算的不确定性影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熵定理的子集划分算法。新算法较好地避免了人为指定分级标准带来的DEM信息熵计算的主观性与随意性,为实现DEM地形信息量的有效评价提供了客观的理论依据。
陶旸汤国安王春孙京禄
关键词:DEM信息熵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潜在植被是指在没有人为干扰、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植被的全部演替系列完成时立地应该存在的植被状况。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以潜在植被为研究对象来探究西北干旱区植被背景及其变化规律,成为西部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以IOCSG(integrated orderly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模型为潜在植被评定模型,在GIS研究方法的支持下,对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进行了模拟,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IOCSG评定模型对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分布进行了模拟,通过检验得出,IOCSG评定模型对研究区植被模拟精度达到了78%,较好的重现了研究区潜在植被分布格局。2)分布在研究区的潜在植被类型有21类,不同区域植被的多样性差异较大。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及大兴安岭地区植被分布较为丰富。相比之下,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分布比较单一,主要以荒漠、半荒漠为主。3)由于立地气候环境的改变,区域植被系统表现出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4个特点:扩展变化、缩减变化、波动性变化以及消亡变化。4)气候环境适应性的改变使潜在植被发生了演替过程,从2个周期的变化来看,天山、阿尔泰山、大兴安岭及以西地区以及呼伦贝尔高原地区成为植被演替的敏感区。
李飞赵军赵传燕王旭峰
关键词:潜在植被GIS西北干旱区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