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中医药》编辑部

作品数:12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合作机构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中医
  • 5篇中医药
  • 2篇医药
  • 2篇中国传统文化
  • 2篇投稿
  • 2篇投稿须知
  • 2篇权法
  • 2篇著作权
  • 2篇著作权法
  • 2篇文化
  • 2篇国医
  • 2篇北京文化
  • 2篇传统文化
  • 1篇电子信箱
  • 1篇奠基
  • 1篇奠基人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论文
  • 1篇医师
  • 1篇医药工作

机构

  • 12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篇陳小野

传媒

  • 12篇北京中医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二)
2016年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稿件的文责由作者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超过30天仍未返回者,视为作者自动撤稿。
关键词:中医药投稿著作权法
北京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下)被引量:1
2009年
6对其它京派文化特点和文化属性的论述 6.1文人文化 李真瑜:北京戏剧体现了北京文化的高品位性。“北京人文荟萃,文化的品位自然也‘居高不下’。北京的戏剧艺术,就其思想内容而言在相当程度上传达的是文人文化的精神。”“戏剧艺术的这种高品位文化档次,使之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其原因在于关汉卿、马致远、洪异、孔尚任、蒋士铨等数以百计的文人剧作家把戏剧当作了抒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审评历史、阐释观念的载体,戏剧不再是‘下里巴人’的玩艺儿。戏剧在他们手中是诗,
陳小野黄毅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化文化属性文化特点品位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08年
本格式参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了学术论文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符号、各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适用于《北京中医药》杂志。
关键词: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著录规则学术论文中医药
稿约
2008年
《北京中医药》(原《北京中医》)杂志设有名家讲坛、专题笔谈、临床研究、基础医学、京城名医、岐黄名家、经典研读、学验传承、学术探讨、临证纵横、方药经纬、中药鉴评、燕京医史、医案医话、实验研究、病例讨论、标准规范、文献综述、基层园地、教育改革、调查研究、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欢迎投稿。
关键词:稿件处理法定计量单位稿约中文摘要阿拉伯数字来稿
贺普仁教授荣获国医大师称号庆贺大会
2009年
贺普仁教授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针炙科主任医师、教授,北京针炙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历任北京针炙学会第1-2届理事会会长,
本刊编辑部郭培元
关键词:主任医师
赵炳南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
2009年
赵炳南先生是我国现代中医皮外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创立了我国第一家中医皮肤科和中医皮肤科疾病辩证论治体系;经他传授、
本刊编辑部郭培元黄毅
关键词:现代中医皮肤科疾病中医皮肤科辩证论治开拓者奠基人
启事
2008年
先立德 再立功 再立言——祝贺首都国医名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70周年
2010年
2010年12月5日,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首都国医名师金世元教授从事中医药工作70周年庆典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在会上致辞:“名老中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智力资源,充分发挥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作用,总结传承他们的宝贵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推进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内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从2006年起开始组织各方面力量,对金世元的学术思想与技术专长进行整理,这将为启迪后学、繁荣学术、推进继承创新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工作名师名老中医药专家
《北京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二)
2015年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稿件的文责由作者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超过30天仍未返回者,视为作者自动撤稿。2.在稿件刊用前,作者需签署《北京中医药编辑部论文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和独家代理授权书》,授权书可以在网上自行下载。经所有作者签字后寄回本刊。稿件决定刊用后,需按通知数额交付版面费。
关键词:中医药投稿著作权法稿件
北京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上)
2009年
文化,是人们在一定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本文在较系统地考察北京文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角度,概括了北京文化的实质。依据:①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有800多年封建王朝正式都城的历史,其文化必然是正统的封建社会文化。②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至宋代后才真正完成。③北京文化整体、京派文学、其它京派文化、以老舍为代表的京味文化的特点,也即中国传统文化特点。④有北京文化整体、京派文学、其它京派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较一致论述。⑤以王朔为代表的京味文化属北京文化中的另类,其特点也不为中国传统文化所有。⑥有以王朔为代表的京味文化的核心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所以,北京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
陳小野黄毅
关键词:北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京味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