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作品数:8,543 被引量:30,337H指数:41
相关作者:黎乐群苏丹柯黎丹戎李力韦波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323篇期刊文章
  • 737篇会议论文
  • 33篇科技成果
  • 9篇专利

领域

  • 7,563篇医药卫生
  • 311篇文化科学
  • 70篇生物学
  • 3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3篇经济管理
  • 18篇农业科学
  • 17篇机械工程
  • 14篇建筑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社会学
  • 8篇理学
  • 7篇化学工程
  • 6篇哲学宗教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艺术
  • 5篇政治法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核科学技术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340篇肿瘤
  • 1,769篇细胞
  • 910篇肝癌
  • 650篇化疗
  • 598篇腺癌
  • 557篇基因
  • 545篇护理
  • 533篇乳腺
  • 532篇恶性
  • 515篇卵巢
  • 480篇鼻咽
  • 477篇手术
  • 465篇肝细胞
  • 458篇乳腺癌
  • 452篇蛋白
  • 445篇鼻咽癌
  • 423篇恶性肿瘤
  • 413篇术后
  • 406篇免疫
  • 393篇晚期

机构

  • 8,10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071篇广西医科大学
  • 355篇广西医科大学...
  • 99篇广西壮族自治...
  • 67篇广西中医药大...
  • 46篇桂林医学院附...
  • 41篇教育部
  • 40篇广西中医药大...
  • 38篇右江民族医学...
  • 37篇中山大学
  • 30篇广西壮族自治...
  • 30篇柳州市人民医...
  • 28篇复旦大学附属...
  • 27篇广西壮族自治...
  • 27篇贵港市人民医...
  • 26篇广西中医药大...
  • 24篇复旦大学
  • 23篇南宁市第一人...
  • 22篇广西大学
  • 2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460篇李力
  • 278篇张玮
  • 274篇李力
  • 239篇黎乐群
  • 226篇苏丹柯
  • 222篇朱小东
  • 220篇黎丹戎
  • 204篇刘剑仑
  • 204篇黄智芬
  • 199篇姚德生
  • 199篇张洁清
  • 186篇曹骥
  • 179篇阳志军
  • 175篇黄冰
  • 169篇向邦德
  • 164篇赵荫农
  • 160篇潘灵辉
  • 158篇莫立根
  • 156篇韦长元
  • 149篇吴飞翔

传媒

  • 851篇广西医科大学...
  • 621篇中国癌症防治...
  • 538篇广西医学
  • 14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34篇中华肿瘤防治...
  • 122篇中国医学文摘...
  • 103篇肿瘤防治研究
  • 97篇中文科技期刊...
  • 91篇微创医学
  • 83篇医学文选
  • 82篇中华妇产科杂...
  • 80篇中国肿瘤临床
  • 75篇蛇志
  • 73篇医学综述
  • 66篇山东医药
  • 61篇中文科技期刊...
  • 58篇临床放射学杂...
  • 55篇重庆医学
  • 47篇中国肿瘤
  • 46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5篇2024
  • 327篇2023
  • 358篇2022
  • 363篇2021
  • 338篇2020
  • 314篇2019
  • 338篇2018
  • 370篇2017
  • 409篇2016
  • 469篇2015
  • 401篇2014
  • 398篇2013
  • 442篇2012
  • 298篇2011
  • 309篇2010
  • 316篇2009
  • 287篇2008
  • 312篇2007
  • 352篇2006
  • 247篇2005
8,5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豚毒素的毒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2023年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之一,对人类的毒性比氰化物高约1200倍。作为一种典型的钠通道阻断剂,TTX对电压门控钠通道具有高度选择性,能特异性地与肌肉和神经细胞膜表面的钠通道受体结合,阻断钠离子在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中的流动,从而阻断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递,抑制神经肌肉兴奋的传导,主要造成肌肉和神经瘫痪等生理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对不同钠离子通道的阻断可带来相应的治疗效果,在镇痛、麻醉、抗心律失常等方面具有重要药用价值。本文就TTX的毒理机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刘小玲莫颖禧
关键词:河豚毒素电压门控钠通道疼痛药物成瘾
健脾消积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30例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健脾消积汤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晚期胃癌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均采用 MF或 FAM方案化疗 , ~ 期采用 FAM方案 , 期采用 MF方案。治疗组 (30例 )加用健脾消积汤治疗 ,疗程 2 8天。结果 :治疗组总缓解率为 2 6 .7% (95 %的可信区间为 10 .9%~ 4 2 .5 % ) ,较对照组 16 .7% (95 %的可信区间为 3.4 %~30 .0 % )为高 ;综合疗效未达到显著差异 (u=1.2 893,P=0 .1973) ;治疗组发生恶化的危险性较对照组为低 (OR=0 .4 9,95 %CI=0 .17~ 1.4 1) ;治疗组每治疗 6人 ,可较对照组减少 1例恶化患者 (NNT=6 ,95 % CI=2 .4~ 12 .6 )。两组临床证候变化比较有明显差异 (u=2 .6 833,P=0 .0 0 86 ) ;治疗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轻化疗药物的脱发毒性反应 (χ2 =5 .4 5 4 5 ,P=0 .0 2 10 )
黄智芬黎汉忠张作军谭志强陆永奎陈闯施智严
关键词:晚期胃癌健脾消积汤化疗中西医结合疗法
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138株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肿瘤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38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见于肺癌、鼻咽癌、食管癌、卵巢癌、肝癌等患者;呼吸道、尿道、留置插管及皮肤等为多发部位;该菌对多黏菌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17%、11.6%、17.4%、23.2%、34.1%;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87.7%、81.9%、79.0%、73.9%、73.2%、72.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耐药现象严重,部分菌株呈多重耐药。
李晖陆一平梁艺华舒宏江宗蔚陈艳华李佩章
关键词: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耐药性
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2013年同期放化疗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泡导管后行PICC置管,置管后不给予热敷处理;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后行PICC置管,并常规进行热敷。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率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好,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等优点。
韩忠秀唐忠敏
关键词:地塞米松热敷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
心率减速力检测在预测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在预测表阿霉素对恶性肿瘤患者心脏毒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并用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患者化疗前后CK-MB、cTn I、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计算出的DC值分为DC>4.5 ms组和DC≤4.5 ms组,对比两组含表阿霉素方案患者化疗前、化疗2、4个周期后CK-MB、cTn I水平及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计数。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4个周期后DC≤4.5 ms组的血清CK-MB和cTnⅠ浓度与化疗前差值的均数高于DC>4.5 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2、4个周期后DC≤4.5 ms组的平均心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计数与化疗前差值的均数高于DC>4.5 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DC≤4.5 ms组中23例患者c TnⅠ异常升高,且cTnⅠ升高患者与c TnⅠ正常患者在化疗前CK-MB和c TnⅠ浓度、平均心率、室上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 TnⅠ升高患者的DC值明显低于cTnⅠ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阿霉素导致心脏毒性发生的风险随患者DC值下降而增加,化疗前检测DC值能较好地预测患者发生表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风险。
俸艳英阳志军彭旭蒙一嫚凌虹
关键词:表阿霉素心脏毒性
雌激素受体α磷酸化位点突变体T224A和S559A的构建及其转录激活活性检测
2015年
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α(ERα)T224A和S559A磷酸化位点突变体载体,在HEK293T细胞中检测其表达及突变体生物活性的改变。方法:以pc DNA3-Flag-ERα为模板,通过重组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突变碱基,插入pc DNA3-Flag载体;将构建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瞬时表达,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采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检测ERα突变体的活性改变。结果:T224A和S559A磷酸化位点突变体在HEK293T细胞中得到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66×103。在无雌激素(E2)时,野生型ERα及T224A和S559A突变体的转录活性分别为空载体的1.94、1.49和1.84倍;在雌激素存在时,野生型ERα活性增强了1.57倍,T224A和S559A突变体活性分别增强了0.54和0.61倍。结论:224位Thr磷酸化修饰对ERα的活性起重要作用,且2个磷酸化位点突变体受雌激素调控减弱。
陈伟周鹏宇朱永杰马胜利曹叶张萍萍何湘魏从文钟辉吴飞翔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Α磷酸化突变体雌激素转录激活活性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研究现状
2005年
陈龙
关键词:乳腺癌适应证禁忌证
2089例妇科恶性肿瘤住院病人资料分析
1996年
对1975~1994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住院病人2089例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占同期妇科总住院病人的18.09%,其中以卵巢恶性肿瘤居首位(29.77%),其次为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27.52%),子宫颈癌(23.12%)。卵巢恶性肿瘤发病年龄为20~60岁,恶性滋养叶细胞肿瘤为20~30岁,子宫颈癌为40~60岁。城镇妇女略高于农村妇女。未婚者中卵巢癌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在住院死亡病人中以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最多(38.79%)。
黄薇李力陈心秋陈心秋李柳铭唐步坚
关键词:女性生殖器肿瘤流行病学
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学标志物新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病死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病死率的18.8%,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因此早期诊断甚为关键。目前,PHC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主要是甲胎蛋白(AFP),但单用AFP对于肝癌筛查不是很理想,容易漏检及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出现很多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学标志物,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基因治疗及预后有了很大的帮助。
余彬彬苏建家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学标志物CANCER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甲胎蛋白
树突状细胞激活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抗小鼠乳腺癌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体外抗小鼠乳腺癌活性,并将C127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C127-DC-TIL)过继免疫荷瘤小鼠,研究其对C127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作用。方法从小鼠四肢长骨骨髓中获取DC,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肿瘤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然后用DC激活TIL,观察TIL在体外对C127细胞、MA782细胞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应用C127-DC-TIL后荷瘤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NK、LAK、CTL活性、血清TNF活性、抑瘤作用以及瘤体病理改变,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①C127-DC-TIL具有很强的对C127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为(70.21±2.86)%],明显高于其对MA782和B16细胞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1.31±3.25)%,(31.41±2.65)%],也明显高于未经DC激活的TIL、C127-DC-脾淋巴细胞和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对C127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48.30±2.97)%,(47.76±3.43)%和(17.23±2.56)%]和对MA782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38.52±2.87)%,(36.62±2.75)%和(18.07±2.40)%]以及对B16细胞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25.38±2.63)%,(24.82±2.81)%和(17.34±2.81)%],同时B16细胞全细胞性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TIL(B16-DC-TIL,TIL来源于C127瘤体)也可诱导相对较低的对B16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杀伤活性。②C127-DC-TIL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NK、LAK和CTL活性[活性分别为(32.21±1.24)%(、30.35±1.72)%和(37.43±1.54)%],并可检测到血清TNF水平明显上升[血清TNF水平为(38.41±1.77)U/ml],它们均达正常对照组水平,与未经DC激活的TIL组、C127-DC-脾淋巴细胞组、未经DC激活的脾淋巴细胞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对应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该组瘤体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也高于对照组,其瘤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①C127-DC-TIL可产生很强的体外针对C127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②C127-DC-TIL具有很强的特异性抗小鼠�
刘剑勇张志明赵荫农吕丽琼张春燕唐凯张力图吴飞翔黄山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小鼠乳腺癌
共8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