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
- 作品数:24 被引量:75H指数:6
- 相关作者:纪永民纪文峰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省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濉溪县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淮北市科技计划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丰收宝”在几种主要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 1995年
- 陈若礼杨哲林陶士军紫秀华纪永民
-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物
- 淮北夏大豆生育进程及适宜气候因子指标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夏大豆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气候条件的要求不同。淮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6月中旬至9月中旬,雨热同季,气候因子变幅大。常年气候条件能够满足夏大豆生长发育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田间试验和生产调查,提出了夏大豆不同生育时段适宜的气象因子指标和相应的技术对策。
- 周景春苏玉杰孔妲张存岭陈若礼纪永民
- 关键词:夏大豆生育阶段气象因子
- 自然降水与夏大豆生长发育关系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利用安徽省濉溪县1970-2004年大豆统计产量和相应的实测气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濉溪县大豆幼苗期和鼓粒期的降水量、花荚期和全生育期的雨日与气象产量呈显著直线相关,大豆生长季节降水及其时空分布是造成实际产量围绕生产水平线波动的主要原因。大豆生育期内适宜降水为:降水量380-540mm,雨日24-34d。濉溪县大豆生育期内降水适中,涝多于旱。当耕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6%,预计5-7d内又无雨量较大的降水时,要及时灌溉浇水。
- 陈峰杨义法曾广飞陈若礼张存岭纪永民
- 关键词:夏大豆降水量
- 降水量对夏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大豆生长季节降水的多寡和时空分布直接影响产量的高低,是影响实际产量随生产水平线波动的主要因素。
- 任印军陈若礼张存岭纪永民刘慧明
- 关键词:夏大豆降水量土壤含水量
- 氮磷钾优化施肥对夏大豆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9年
- 氮磷钾优化施肥试验研究表明:夏大豆籽粒产量和单株粒数与氮磷钾施肥量呈二次曲线关系,籽粒产量和单株粒数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又开始下降。大豆籽粒产量和单株粒数受施氮量的影响最大,磷肥次之,钾肥更次之。在土壤供肥能力1 568.6 kg/hm2,密度为18万株/hm2的条件下,当施氮量为65.56 kg/hm2,施磷量63.73kg/hm2,施钾量39.25 kg/hm2时,濉科998产量最高,最高产量为2 745.7 kg/hm2;当施氮量为64.80 kg/hm2,施磷量59.42kg/hm2,施钾量37.11 kg/hm2时施肥效益最高,经济产量为2 743.7 kg/hm2。
- 吴书平马永学纪永民
- 关键词:夏大豆单株粒数
- 国审高产稳产抗病夏大豆新品种濉科23被引量:6
- 2020年
- 濉科23是通过郑59×徐豆9号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聚合了多个骨干亲本的优良基因,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等特点,通过省审(皖豆2016007)、国审(国审豆20200045),适于安徽江淮淮北和长江流域夏播种植。
- 周浩陈少生郭永英李彦博戚化学纪永民张存岭
- 关键词:品种选育轻简栽培
- 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的选育被引量:2
- 2008年
- 濉科998是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2005年育成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每hm^2产量2400-3000kg,最高可超过3400kg。该品种为有限结荚习性,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适于安徽沿淮淮北作中熟夏大豆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18万~24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
- 纪永民张存岭吴健陈若礼焦浩
- 关键词:高产稳产夏大豆选育结荚习性综合抗性
- 国审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的选育被引量:7
- 2012年
- 濉科998是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依据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广适的育种目标,遵从优中选优的原则,杂交选育的高产、稳产、广适夏大豆新品种。2008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豆2008002;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0。
- 纪永民张存岭吴健陈若礼焦浩陈若红
- 关键词:高产稳产杂交选育夏大豆育种目标
- 高产、多抗大豆新品种濉科998选育与示范
- 纪永民黄志平张存岭陈峰卓越焦浩张启祥周宗民纪文峰赵先荣
- 针对大豆濉科998的生育特性,从种植方式和密度、氮磷钾优化施肥两方面进行了濉科998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研究表明,单位面积大豆籽粒产量随密度而变化的关系可以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来表达,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
- 关键词:
- 关键词:大豆栽培品种选育
- 夏大豆生育期对光周期和主要气象要素的响应——以濉科国审豆为例被引量:6
- 2020年
- 对2009—2010年和2014—2018年度黄淮南片、长江流域夏大豆国家区试参试种生育期及同期各承试点的可照时数和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3个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濉科国审豆3个品种的种植地维度每南移1°,花前期、花后期、生育期分别缩短0.41、0.64、1.06d。夏大豆播种后(6.0±1.8)d出苗,需积温(142.6±36.2)℃·d;出苗至开花需积温(965.9±73.0)℃·d,积照(505.2±37.2)h;开花至成熟积温(1736.5±166.4)℃·d。花前期主要取决于花前积照、积温、降水量,主导因子是光周期;花后期主要取决于花后积温、日照时数,温度起主导作用;生育期则是花前期、花后期的叠加,没有增减效应。广适夏大豆花前期对环境参数回归系数较小,花后期较大。
- 周景春汪腊宝殷晗赵雪松柏吉林纪永民张存岭
- 关键词:夏大豆生育期光周期气象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