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3医院

作品数:125 被引量:346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文笔顾恒王昌兵叶大文袁宇峰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蚌埠医学院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8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疗效
  • 13篇肝炎
  • 12篇手术
  • 12篇高压氧
  • 10篇血管
  • 10篇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8篇细胞
  • 7篇血清
  • 7篇疗效观察
  • 7篇结石
  • 6篇伤患者
  • 6篇输尿管
  • 6篇碎石
  • 6篇重型
  • 6篇重型颅脑
  • 6篇重型颅脑损伤
  • 6篇重型颅脑损伤...
  • 6篇外科
  • 5篇外科手术

机构

  • 1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蚌埠医学院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市第二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安徽财贸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泰兴市人民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3篇史有松
  • 8篇严家春
  • 8篇马勇
  • 8篇顾恒
  • 7篇程晋成
  • 6篇王昌兵
  • 5篇刘健虎
  • 5篇李博
  • 5篇王水平
  • 5篇袁宇峰
  • 5篇俞小忠
  • 4篇王轶群
  • 4篇黄峻松
  • 4篇程冕
  • 4篇余本松
  • 4篇丁体龙
  • 4篇王平均
  • 3篇侯金华
  • 3篇叶大文
  • 3篇宋恒平

传媒

  • 23篇蚌埠医学院学...
  • 7篇淮海医药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安徽医学
  • 4篇职业与健康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世界感染杂志
  • 2篇南方护理学报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微循环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综合临床医学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实用全科医学
  • 2篇蚌埠医药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现代康复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7篇2012
  • 10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动态观察
2001年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6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系我院肝病中心1996~1999年住院确诊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排除有甲状腺基础病者;其中男48例,女14例;其血清ALT反复高于正常,有肝炎病史及血清HBV-M异常持续1年以上.依据病情,将其分为慢乙肝重型(A组)35例,平均年龄38.2岁;慢乙肝重型伴活动性肝硬化(B组)27例,平均年龄41.7岁.正常对照组(C组)30例来自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29.6岁.
丁体龙王勇马勇陈文笔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甲状腺激素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30d。两组均常规应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断剂、ACEI或ARB、调脂、阿司匹林等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6.4%及80.0%,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9.1%及58.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程冕王永成史有松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
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护理被引量:6
2003年
董章霞
关键词: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护理心理疏导术前准备尿管护理
胰胆疾病的胆树形态分析
2006年
目的:探索胆胰疾病的ERCP胆树形态表现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胆胰疾病患者190例ERCP术后胆树形态、肝内外胆管扩张的影响因素及与胰胆疾病的关系.结果:经ERCP检查的190例患者中,4例未成功,38例不具备完整的胆树形态,148例具有完整胆树的形态,其中正常胆树18例,见于无胰胆病患者及慢性胰腺炎患者.表现为冬眠树形态的15例,胆总管平均直径1.41±0.25 cm,多见于胆总管结石平均直径为0.69±0.22 cm的患者;表现为青柳树形态的56例,胆总管平均直径1.69±0.39 cm,结石平均直径为1.32±0.44 cm;枯树枝状胆树36例,胆总管平均直径1.80±0.47 cm,多见于结石平均直径为1.33±0.46 cm的患者,少见于下段胆管癌和下段炎性狭窄者.软藤状胆树17例,常见于下段胆管癌和胰头癌患者,胆总管平均直径为2.35±0.62 cm.不规则型6例,胆总管平均直径1.70±0.27 cm,无优势病种.结论:胆树形态与胰胆疾病及严重程度有关,胰胆疾病的性质及部位决定了胆总管直径及扩张程度,通过胆树形态可初步判断疾病性质.
赵保民黄峻松李春明黄永德孙振兴
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结石
高压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王水平程晋成吴杨刘英杨世泉夏添王轶群余本松
文献传递
布—加氏综合症手术的台下配合
1991年
我院自1986-1990年经手术治疗17例布-加氏综合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该病的术中台下配合介绍如下。
封黎明吴江闽
关键词:布-加氏综合症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心理护理
血管生成因子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1997年
应用血管生成因子对3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冶疗: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症状恢复,心脏泵功能的改善,血管功能的改善,心脏耗氧状况和缺氧阈值的改善等多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据此推测,血管生长因子可能在冠状血管的修复,再生或侧枝循环建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史有松田朝红邓小昭郑霞珍
关键词:血管生成因子冠心病心肌耗氧血管功能
CD137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免疫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CD137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免疫病理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CD137L的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CD137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CD137和CD28蛋白水平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CD137和CD28 mRNA的表达。结果:重度CHB组患者血清CD137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轻度和中度CHB组患者(P<0.01)。肝组织中CD28 mRNA在中度CHB组和重度CHB组患者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轻度CHB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重度CHB组患者CD137 mRNA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轻度CHB组和中度CHB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CD28蛋白在中度CHB组和重度CHB组患者的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轻度CHB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重度CHB组患者CD137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轻度CHB组和中度CHB组患者中CD13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CD137的活化参与CHB患者肝组织免疫病理损伤过程,与其损伤程度有相关性。
王博吴俊英徐超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CD137免疫病理损伤肝损伤
急性脑血管疾病反应性高血糖的诊断与治疗对策
1996年
急性脑血管疾病反应性高血糖临床上较为常见。就本组结果而言,发病率为34.6%。在急诊情况下,特别是深昏迷患者、各种深浅反射均亦已消失,很难以及时确诊,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困难。我们认为同时问诊、体格检查、CT检查、血糖及酮体的测定对缩短诊断时间、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很大帮助。脱水剂的应用以速尿为宜,其作用快、效果好、副作用小,胰岛素对脑血管病有肯定的疗效,早期应用极为有利。
史有松戌智秀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疾病反应性高血糖昏迷胰岛素
容积CT增强扫描结合ERCP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肝门胆管癌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容积CT(V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VCT三期增强扫描及ERCP图像进行分析,利用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CT仿真内镜(CTVE)等,判断肿瘤的部位和侵及范围,肝动脉和门静脉受侵情况,是否有局部淋巴结及脏器转移,并将Bismuth-Corlette分型及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接受VCT三期增强及ERCP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20/20),定位分型准确率为80.00%(16/20)。应用VCT增强扫描结合ERCP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肝门胆管癌优于单纯VCT增强扫描。结论 VCT增强结合ERCP后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肝门胆管癌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首选方法。
刘景旺赵静郭庆乐许美郑宝霞
关键词:胆管肿瘤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