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作品数:167 被引量:651H指数:17
相关作者:袁野吴林林李爱华杨光吴汪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67篇会议论文
  • 15篇科技成果
  • 5篇标准
  • 3篇专利

领域

  • 140篇天文地球
  • 8篇电子电信
  • 8篇农业科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0篇雷达
  • 39篇对流云
  • 31篇降水
  • 29篇人工影响天气
  • 26篇夏季
  • 25篇增雨
  • 22篇人工增雨
  • 19篇多普勒
  • 18篇多普勒雷达
  • 11篇夏季对流云
  • 10篇滴谱
  • 10篇雨滴谱
  • 10篇双偏振
  • 10篇双偏振雷达
  • 10篇天气雷达
  • 10篇回波
  • 7篇增雨作业
  • 7篇气候
  • 7篇组网
  • 7篇回波特征

机构

  • 167篇安徽省人工影...
  • 29篇安徽省气象局
  • 2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3篇福建省气象局
  • 13篇中国气象科学...
  • 13篇中国气象局
  • 7篇安徽省农村综...
  • 6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淮河流域气象...
  • 3篇安徽省气象信...
  • 3篇合肥市气象局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蚌埠市气象局
  • 2篇吉林省人工影...
  • 2篇安徽省气象科...
  • 2篇安徽省环境科...
  • 2篇安徽省阜阳市...
  • 2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59篇袁野
  • 29篇李爱华
  • 27篇杨光
  • 26篇蒋年冲
  • 23篇吴林林
  • 22篇吴汪毅
  • 21篇周述学
  • 15篇李建邦
  • 12篇胡雯
  • 12篇冯静夷
  • 11篇刘慧娟
  • 11篇曾光平
  • 10篇朱明佳
  • 9篇徐海军
  • 8篇申宜运
  • 8篇金祺
  • 8篇王成章
  • 7篇朱士超
  • 7篇王云
  • 7篇黄勇

传媒

  • 11篇气象
  • 10篇应用气象学报
  • 6篇气象科学
  • 6篇高原气象
  • 5篇气象科技
  • 5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大气科学
  • 4篇大气与环境光...
  • 3篇气象学报
  • 3篇第29届中国...
  • 3篇第31届中国...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3篇第33届中国...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2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20
  • 9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15篇2014
  • 8篇2013
  • 12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5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年江苏省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单季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江苏省52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及单季稻产量逐年数据,计算5~10月各生育期的极端降水指数,研究区降水变化与产量的潜在关系。各站点降水指数的趋势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站点6、7、8月的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8月1日最大降水量的增加趋势尤为显著;而大部分站点5、9、10月极端降水事件呈现减弱的趋势,其中9月总降雨日数的减少趋势尤为显著。单季稻产量与各月降水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在7、8、9、10月中,大多数站点的产量与降水指数呈负相关。诸多指数中,7月最大连续7 d降水量和8月总降雨日数对产量的负效应尤为显著,而苏南地区的单季稻种植对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更为敏感。
徐阳孙莉娟黄进伍琼朱雅丽
关键词:极端降水指数单季稻
国家气象中心人影产品的本地化应用和对比分析
2006年国家气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服务室以GRAPES模式为基础,通过耦合详细的云降水物理方案,研发了人工增雨的云系模式。为了将人工影响天气数值模式产品更好地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本文基于DELPHI语言编制了国家气象中心人...
杨光李爱华李建邦吴汪毅
关键词:本地化多普勒雷达
文献传递
江淮对流云精细垂直结构特征个例分析
2013年7月20日定远出现了两次对流降水过程,利用连续波雷达高时空分辨率资料,分析了对流云垂直精细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连续波雷达高时空分辨率特性可以发现对流云精细的结构特征;(2)暖区对流有波状排列结构,强度由弱...
袁野朱明佳
关键词:连续波雷达
文献传递
华北一次积层混合云微物理和降水特征的数值模拟与飞机观测对比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为考察云数值模式中的云物理方案和对实例云物理和降水过程的模拟能力,本文将中尺度数值模式(WRF)模拟的华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的微物理结构特征、降水过程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环北京地区三架飞机联合云探测实验数据以及雷达、地面降水观测数据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此次积层混合云的云系演变、雷达回波和降水分布特征。对比结果是:(1)模式模拟的云中液态水浓度(LWC)与飞机观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3°C层,飞机观测的LWC最大值为0.8 g m-3,模拟的飞机路径上的LWC最大值为0.78 g m-3,两者接近;在-8°C层,飞机观测LWC最大值为1.5 g m-3,模拟的飞机路径上的LWC最大值为1.1 g m-3,模拟值偏小;在-5°C层以下,模式能够准确模拟云中水凝物的垂直分布,包括融化层的分布,模拟的水凝物质量浓度与实测吻合。而对固态水,在-6^-10°C,由于模式中雪粒子凇附增长过程较大,聚合过程发生的高度偏高,导致模式模拟的固态水凝物质量浓度高于实测值,说明模式在雪粒子增长过程的处理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2)在云粒子谱参数方面,在-8°C层,由于模拟的雪粒子质量浓度偏高,所以模式计算的粒子谱的截距和斜率都小于飞机观测值,模拟偏小;在-5°C层,两者比较接近;在3°C层,由于云中小粒子浓度逐渐减少,所以模式计算的斜率接近观测值,但是截距大于观测值,说明模式降水粒子谱参数的描述方案有待改进,模式中谱形参数μ不应一直设置为0,而是应该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
朱士超郭学良
关键词:WRF模式飞机观测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播撒装置站点建设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海运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取样、检测和控制水分含量程序的制定。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拟交付运输的易流态化固体散装货物的托运人、相关单位及人员。
李建邦冯晶晶王琳佳吴林林朱明佳吴汪毅袁敏易安萍
吉林省春季层状云降水的雷达观测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和探空资料,研究了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的宏观特性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厚度、云冷层厚度与降水关系的总体趋势是厚度越大,产生的降水越大;云顶温度与降水的总体趋势是云顶温度越低,则降水越大;0℃层下部平均回波强度与降水符合幂律相关性;相关系数检验显示,0℃层下部平均回波强度与降水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63;根据各宏观特征量与降水的关系得到了不同降水量级的判别指标。
李薇刘岩袁野郭学良
关键词:降水多普勒雷达地面自动站
安徽省夏季对流云降水效率分析
根据安徽省夏季8、9月副高明显变化的情况,把对流云体分为4种不同天气形势下出现的对流云.使用安徽省合肥市多普勒雷达的垂直积分液态水(VIL)产品和安徽省分布在各乡镇的稠密自记雨量点的分钟雨量资料,根据空中液态水(VIL)...
吴汪毅杨光
关键词:对流云降水效率多普勒雷达
文献传递
安徽夏季γ中尺度对流云的雷达特征分析
本文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安徽不同天气系统下γ中尺度对流云的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统计分析了夏季对流云基本特征,为探讨夏季对流性降水云的降水形成机制、结构以及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一些参考指标。
蒋年冲刘娟胡雯卢海宋子忠
关键词:天气雷达人工增雨
文献传递
利用CINRAD资料分析南方夏季对流性降水云的基本特征被引量:5
2005年
蒋年冲陈秋萍陆大春曾光平袁野申宜运
关键词:降水云对流性夏季对流云生命史
基于雷达回波的江淮夏季对流云人工增雨效果分析
本文基于合肥新一代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体扫资料,选择可反映风暴结构外观、强度及其趋势的4个常用的回波参数:强回波面积、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利用一种根据相似离度原理自动选取对比云...
朱明佳袁野刘姝媛鲁德金
关键词:对流云人工增雨多普勒雷达相似离度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