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
- 作品数:31 被引量:75H指数:5
-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 北京汉石桥湿地建设被引量:8
- 2007年
- 结合汉石桥湿地在保护与恢复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湿地园林景观在保护、恢复、建设、管理的方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朱利
- 关键词:湿地石桥园林景观
- 浅谈污水再生与回用系统的应用
- 2014年
- 该文首先对污水再生与回用系统的工艺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该系统的组成和工艺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证明了该工艺的优越性及其广泛的适用性。鉴于该系统具有管理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使得其在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 王耘
- 关键词:污水处理A2/O同步硝化反硝化
- 水生植物在汉石桥湿地的应用
- 通过对汉石桥湿地南部水生植物园和林地恢复区的水生植物种类、分布及生长情况调查发现,该区域常见的水生植物共24种,其中,挺水植物15种、浮叶植物4种、漂浮植物2种、沉水植物3种。通过分析调查区域内水生植物的应用现状,明确了...
- 朱利
- 关键词:湿地水生植物
- 汉石桥湿地生态景观建设-以藕塘区域改造为例
-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目前已是世界上受威胁最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对汉石桥湿地藕塘区域景观改造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形改造和植被配置两部分.通过调整水域底高程、堆...
- 朱利
- 关键词:湿地景观植物配置
- 一种湿地芦苇固定样方设置装置
- 一种湿地芦苇固定样方设置装置主要用于湿地生态系统中芦苇固定样方设置,应用于湿地生态学领域。针对传统装置不易调节、效率受限、精度不高、水中操作不便的缺陷,本装置能够便捷、高效、准确的实现水中芦苇固定样方的设置,且具有结实、...
- 赵志江崔丽娟朱利张勇闫飞董雪
- 文献传递
- 指标体系法在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2
- 2018年
-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前提,在我国主要应用指标体系法进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标准化处理、指标等级划分、湿地健康等级标准划分、综合评价方法等各个环节,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参考。提出应尽量统一指标分类,不断提升指标体系的普适性,加强不同评价方法对评价结果影响的研究。
- 赵志江崔丽娟朱利李伟
-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指标体系
- 汉石桥湿地南部核心区富营养化成因及防治对策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查明汉石桥湿地南部核心区的富营养化现状和成因,于2019年3—9月对该区域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透明度、光照强度、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叶绿素a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分析。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南部核心区富营养化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叶绿素a与各项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南部核心区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叶绿素a与透明度、pH值、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与光照强度、水温、化学需氧量、总氮等呈显著正相关,总氮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光照强度、水温、叶绿素a,其次为总氮与总磷。提出再生水利用、水动力条件改善、水生生物调控等防治对策,为汉石桥湿地的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张勇董雪蔡春轶颜泓党永峰季世琛王雪瑞
- 关键词:富营养化叶绿素A
- 汉石桥湿地芦苇生长季末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碳、氮和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对其的固持能力被引量:8
- 2019年
- 2017年11月15~17日,在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蔡家河流入的主进水口区、核心区中央区和蔡家河流出的出水口区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中,布设了9个样方,采集芦苇样品,测定芦苇叶片、叶鞘、穗和茎的生物量和全碳、全氮、全磷含量,研究芦苇生长季末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对其的固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芦苇地上部分的各器官中,芦苇茎中的全碳质量比相对最高,为(452.00±1.77) mg/g,穗、叶鞘和叶片中的全碳含量依次减小;芦苇穗中的全氮和全磷质量比都相对最高,分别为(22.06±1.24) mg/g和(7.24±0.38) mg/g,叶片、叶鞘和茎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依次减小;芦苇茎的碳氮比和碳磷比高于其它器官,叶片的氮磷比高于其它器官;芦苇茎的固碳和固磷能力分别为2 705.58 g/(m^2·a)和19.11 g/(m^2·a),高于其它器官;穗的固氮能力为19.54 g/(m^2·a),高于其它器官;蔡家河流入的主进水口区芦苇地上部分各器官对碳、氮、磷元素的固持能力高于其它区域;芦苇地上部分各器官总固碳、总固氮和总固磷能力分别为3 939.57g/(m^2·a)、56.42 g/(m^2·a)和33.10 g/(m^2·a)。
- 赵志江朱利李伟张勇闫飞董雪崔丽娟
- 关键词:芦苇器官氮磷
- 基于水动力过程的城市小微湿地生态补水量与补水路径评估:以北京汉石桥湿地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北京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城市化,汉石桥湿地缺水问题严重,导致其生态严重退化。南水北调等输水工程缓解了北京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为汉石桥湿地生态补水奠定了基础条件。然而,根据汉石桥湿地生态水系网络特征与生物多样性需求,制定科学、高效、可持续的生态补水方案,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多年观测数据和实地测量结果,从水域面积、芦苇适宜生境、水文连通性3个角度探究确定湿地最适水位及对应生态补水量。研究表明,维持汉石桥正常生态功能的水位在25.7 m以上,最适水位为26.2 m。当超过最适水位后,生态补水的效用逐渐递减并趋于稳定。基于此,研究利用水动力模型对湿地的水动力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单路补水使湿地北部水动力得到显著改善,但整体效果不佳;双路补水既能改善入水口区域水动力情况,又能提升总体水动力条件;而三入水口补水,则可以使水动力改善空间分布更均衡。该研究结果可为提升汉石桥湿地保护区生态补水效率、推进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耿植杜际增刘泓汐曹波李馨宇张勇崔保山
- 关键词:生态补水芦苇湿地水动力
- 汉石桥湿地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被引量:3
- 2019年
- 2019年3-5月对汉石桥湿地南部核心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44属71种,水体属于绿藻-硅藻型水体,针晶蓝纤维藻是春季持续存在的优势种。浮游植物密度为1.14×10^6~23.33×10^6个/L,平均为8.99×10^6个/L;浮游植物生物量为0.64~22.80 mg/L,平均为5.64 mg/L,密度与生物量峰值均出现在4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34~3.85,平均为3.09,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2~0.91,平均值为0.78,Margalef丰富度指数3.15~5.58,平均为3.60,综合说明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多种浮游植物生物学指标评价水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受到轻度污染。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溶解氧、电导率、水温、总氮、总磷、COD是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 张勇闫飞董雪蔡春轶许亚明杨燕崔世锋李文季世琛
- 关键词:浮游植物环境因子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