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阳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作品数:331 被引量:1,142H指数:13
相关作者:黄海于敏刘咏梅禄永汉朱树珍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0篇医药卫生
  • 16篇文化科学
  • 10篇生物学
  • 9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9篇细胞
  • 37篇蛋白
  • 35篇基因
  • 25篇血清
  • 25篇糖尿
  • 25篇糖尿病
  • 24篇多态性
  • 22篇教学
  • 21篇多态
  • 20篇蛋白质
  • 19篇电泳
  • 19篇白质
  • 18篇肿瘤
  • 18篇耐药
  • 15篇免疫
  • 15篇基因多态性
  • 13篇蛋白质组
  • 13篇双向电泳
  • 13篇淋巴
  • 10篇红细胞

机构

  • 328篇贵阳医学院
  • 76篇贵阳医学院附...
  • 19篇贵州省人民医...
  • 17篇贵阳市第一人...
  • 8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贵阳市妇幼保...
  • 5篇贵阳中医学院
  • 5篇太和医院
  • 5篇成都军区总医...
  • 4篇贵州省临床检...
  • 4篇解放军第44...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遵义医学院
  • 3篇无锡市克隆遗...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作者

  • 42篇莫非
  • 38篇夏曙华
  • 33篇潘卫
  • 32篇蒋红梅
  • 24篇李兴
  • 21篇黄海
  • 20篇刘若英
  • 20篇张小蕾
  • 19篇杨芳
  • 18篇曾小菁
  • 18篇费樱
  • 16篇方文
  • 16篇包怀恩
  • 15篇杨国珍
  • 14篇陶建蜀
  • 11篇张姝
  • 11篇黄吉娥
  • 10篇牟荣
  • 10篇刘咏梅
  • 10篇王豫萍

传媒

  • 80篇贵阳医学院学...
  • 32篇贵州医药
  • 12篇检验医学教育
  • 10篇中华医院感染...
  • 10篇护士进修杂志
  • 7篇检验医学与临...
  • 6篇重庆医学
  • 5篇临床检验杂志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医学检验教育
  • 4篇中国妇幼保健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3篇吉林医学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21篇2013
  • 31篇2012
  • 27篇2011
  • 31篇2010
  • 23篇2009
  • 23篇2008
  • 28篇2007
  • 20篇2006
  • 23篇2005
  • 19篇2004
  • 13篇2003
  • 10篇2002
  • 11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3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的性能评价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评价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的性能。方法检测UF-100法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并选择2~100/μl、100~500/μl、〉500/μl三个浓度范围的RBC、WBC标本各35例,分别用牛鲍氏细胞计数板和UF-100法进行计数并进行比对评价。结果 RBC和WBC精密度分别为3.8%和5.6%、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和0.999、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14%和0.17%;UF-100与牛鲍氏计数板计数比较:RBC在〈500/μl浓度范围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500/μl的浓度范围有显著性差异(P〈0.05),WBC在2-100/μl浓度范围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μl的浓度范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RBC、WBC的精密度高,线性好,携带污染低率,但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检查,结合尿干化学以及镜检联合过筛,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王正蓉程树强夏曙华彭晓枫王琴
关键词:UF-100性能评价尿沉渣分析仪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FN-γ/IL4分泌模式的探讨
2011年
目的观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紊乱过程中患者血清IFN-γ/IL4分泌模式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36例SLE患者和32例健康人血清中IL-4和IFN-γ的水平,并结合补体C3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SLE病人血清IFN-γ和IL-4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其IFN-γ/IL-4值呈两极化分布特点,以0.76为界,分为高值组(n=19,1.93±1.14)和低值组(n=17,0.53±0.09)(两组间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低值组该比值显著降低(P〈0.01),IL-4显著升高(P〈0.01),高值组该比值和IFN-γ显著升高(P均〈0.01);SLE患者病情活动期血清补体C3含量显著低于非活动期(P〈0.01),IL-4、IFN-γ和IFN-γI/L-4在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LE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模式复杂,不同患者可能分别表现为Th1或Th2优势,而与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蒋红梅胡晓蕾逯惠敏刘莲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
孕妇血清中游离胎儿DNA的分离及鉴定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提取母体血清DNA和鉴定胎儿DNA的方法。方法:采用裂解液煮沸法提取孕早、中、后期共90例孕妇血清DNA,应用PCR技术及亲子鉴定原理检测孕妇血清及夫妇双方DYZ1基因、DXS6804、DXS6799和D18S51以确认母体血清中胎儿DNA。结果:男胎孕妇血清中DNA DYZ1基因早、中、晚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5%、88.89%、100%;血清中胎儿DNA的DXS6804、DXS6799、D18S51的孕早、中、后期检出率分别是76.67%、93.33%、100%。结论:裂解液煮沸法能提取孕妇血清游离DNA,且简便、快捷、提取效率高,可用于后续产前诊断;孕妇血清中存在胎儿游离DNA,并随孕周的增加而明显增加;STR位点扩增及亲子鉴定方法的应用,弥补了DYZ1序列仅能用于鉴定男性胎儿DNA的不足,可作为一种鉴定胎儿DNA的更为可靠的方法;X-STR(DXS6804、DXS6799)和Y染色体上的DYZ1位点可用于胎儿性别的鉴定,为性连锁遗传病的早期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罗衡丽韦四喜刘丽荣赵鲁强张小蕾
关键词:孕妇胎儿DNA血清
STAT4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了解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贵州人群中的分布,探讨STAT4基因SNP位点rs7574865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100例RA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STAT4基因rs7574865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STAT4 rs7574865位点存在GG、GT、TT 3种基因型,其在RA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9.0%、52.0%、19.0%及35.0%、53.0%、12.0%;G和T等位基因在RA组和对照组中基因频率分别为55.0%、45.0%及61.5%、38.5%。与对照组相比,RA组3种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AT4 rs7574865可能与贵州人群RA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梁爱凤费樱程萍周艳师萍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介素-6水平检测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6(IL-6)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VEGF、IL-6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增高(P<0.001),合并肾病较未合并肾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增高(P<0.001);IL-6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受检者空腹血糖水平与血清VEGF水平之间呈高度正相关(P<0.01),与IL-6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T2DM患者中血清VEGF生成增高,尤以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甚,提示高水平的VEGF可能在T2DM及其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逯惠敏冯琳琳程姗姗蒋红梅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内皮生长因子白介素-6糖尿病肾病
教书育人的点滴体会
1996年
我院检验系成立于2986年,当时新成立的临床检验教研窒仅有1名教辅,3名教师(附院临检科的副主任检验师1名.主管检验师2名)。他们虽然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搞教学却是从零开始。由于临床检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是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部分.怎样实施好教学,做好教书育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同志们不怕困难、决心为国家为人民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高级检验人才而奋斗。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及教书育人.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夏曙华杨正安
关键词:教书育人教学教研教师学科
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教学中使用CAI课件的调查被引量:3
2006年
谷俊莹程萍费樱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问卷法
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致SD大鼠1型糖尿病(T1DM)模型状况的差异,探讨STZ建模的最佳剂量。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3个实验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40、50、60mg/kg的STZ,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盐缓冲液;监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尿糖、饮水量、采食量、排尿量和体重等指标。结果:D40组(40mg/kgSTZ组)、D50组(50mg/kgSTZ组)和D60组(60mg/kgSTZ组)的成模率分别为70.0%、100.0%、100.0%;死亡率分别为:0.0%、10.0%、60.0%。各成模大鼠均有"三多一少"的糖尿病临床表现。D40组大鼠空腹血糖和尿糖水平2周后有明显下降趋势,而D50组及D60组大鼠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尾静脉注射50mg/kgSTZ成模率高、死亡率低、模型稳定,是建立T1DMSD大鼠模型的最佳剂量。
赵芳蒋朝晖杨国珍李兴朱丽英潘卫
关键词:链脲菌素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在人外周血T细胞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在人外周血T细胞的表达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人外周血T细胞为实验模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ox-LDL对人外周血T细胞表达ICOS的影响。结果:①ICOS表达于人外周血T细胞膜,荧光信号呈点状散在分布于细胞表面。RT-PCR检测显示,ICOS mRNA的扩增片段位于相当于Marker 368 bp的位置。Western blot检测显示,ICOS的分子量约为55 kD。②ox-LDL刺激组ICOS的吸光度(A)值高于空白对照组,提示ox-LDL能够明显增加人外周血T细胞中的ICOS 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ICOS表达于人外周血T细胞表面,ox-LDL能够上调ICOS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之一。
徐琳朱肖星张亚莉彭智欣李炳玲李志梁邱健
关键词:可诱导共刺激分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
白鲜皮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活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活性跟踪方法对白鲜皮乙酸乙酯活性部位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幽门螺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结果从白鲜皮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鉴定为:梣酮(1)、白鲜碱(2)、8-羟基白鲜碱(3)、β-谷甾醇(4)、黄柏酮(5)和吴茱萸内酯(6),化合物2、3、5、6具有较好的体外抗幽门螺杆菌活性。
冯静汪冶莫非张姝国光梅
关键词:白鲜皮化学成分幽门螺杆菌最小抑菌浓度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