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林业保护站

作品数:176 被引量:783H指数:14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7篇标准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4篇农业科学
  • 21篇生物学
  • 6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篇害虫
  • 16篇美国白蛾
  • 16篇白蛾
  • 14篇生物学
  • 13篇植原体
  • 13篇昆虫
  • 12篇生物学特性
  • 12篇天敌
  • 11篇枣疯病
  • 11篇疯病
  • 10篇天牛
  • 9篇有害生物
  • 8篇枣树
  • 7篇双条杉
  • 7篇种群
  • 7篇物防
  • 7篇黄栌
  • 6篇毒蛾
  • 6篇生物防治
  • 5篇油松

机构

  • 168篇北京市林业保...
  • 35篇北京林业大学
  • 26篇中国林业科学...
  • 23篇北京市农林科...
  • 18篇北京农学院
  • 10篇国家林业局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怀柔区林木病...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市香山公...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植物园
  • 2篇北京出入境检...
  • 2篇北京市丰台区...
  • 2篇北京市门头沟...
  • 2篇北京市园林科...
  • 2篇北京市农业广...
  • 2篇北京格瑞碧源...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19篇虞国跃
  • 11篇张志勇
  • 7篇王进忠
  • 7篇许志春
  • 7篇贺伟
  • 7篇孙淑玲
  • 6篇田呈明
  • 6篇田国忠
  • 6篇任争光
  • 5篇杨宝东
  • 5篇杨忠岐
  • 5篇李凯
  • 5篇林彩丽
  • 4篇曲良建
  • 4篇朱晓清
  • 4篇张永安
  • 4篇王建美
  • 3篇张君明
  • 3篇张民照
  • 3篇郝少东

传媒

  • 17篇中国森林病虫
  • 9篇植物保护
  • 8篇林业科学
  • 7篇北京农学院学...
  • 6篇生态学报
  • 6篇昆虫学报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 5篇2002年环...
  • 4篇昆虫知识
  • 3篇河北林果研究
  • 3篇中国果树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山西果树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果树学报
  • 2篇河北林业科技
  • 2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植物检疫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10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3篇2015
  • 11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4篇2010
  • 15篇2009
  • 16篇2008
  • 17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1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重PCR法区分枣园两种菱纹叶蝉及检测其体内枣疯病植原体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目前发现,北京枣园中的凹缘菱纹叶蝉Hishimonus sellatus(Uhler)和片突菱纹叶蝉Hishimonus lamellatus Cai混同发生。已知凹缘菱纹叶蝉可以传播枣疯病,而片突菱纹叶蝉是否携带枣疯病植原体尚待证明。正确鉴别区分枣园中菱纹叶蝉的种类并测定其体内感染枣疯病植原体情况有助于阐明田间枣疯病的流行规律,从而提出有效的预防枣疯病及其媒介昆虫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传统形态学鉴定两种菱纹叶蝉种类的方法局限于雄性成虫外生殖器,本研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区分枣园中两种枣菱纹叶蝉的同时,可检测虫体内的枣疯病植原体。【方法】以凹缘菱纹叶蝉和片突菱纹叶蝉的COI基因以及枣疯病植原体的16S r DNA为扩增目标,分别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包含3对引物的多重PCR体系。测试该多重PCR体系对叶蝉总DNA的灵敏度、准确性,以及当两种叶蝉DNA同时存在时的辨别能力和对枣疯病植原体16S r DNA的灵敏度。【结果】该多重PCR可以准确区分凹缘菱纹叶蝉和片突菱纹叶蝉,并对虫体内枣疯病植原体实现检测,其对昆虫总DNA的灵敏度达到0.012 ng,对枣疯病植原体16S r DNA模板的灵敏度达到900拷贝。【结论】该方法极大方便了对枣菱纹叶蝉的田间种群发生动态及虫体中枣疯病植原体感染的监测。
郝少东陈昱圻王进忠王合陶万强张志勇石小玉周赛
关键词:枣疯病植原体多重PCR
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种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探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群落的影响,分别于2014和2015年3月—9月期间,采用陷阱法对北京市顺义区南彩镇退耕还林已2a和3a的林带及相邻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析。结果,2014年在调查区域共采集地面蜘蛛1465头,隶属8科18属32种,2015年共收集地面蜘蛛2186头,隶属10科25属45种;退耕还林以后蜘蛛类群发生改变,地面蜘蛛丰富度增加,而部分农田蜘蛛消失;2014年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都极显著高于退耕还林林带(P<0.01),均匀性指数不存在显著差异,2015年两个林带的多样性指数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均匀性指数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退耕还林以后第3年新建林带和原非作物生境林带中地面蜘蛛的活动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近。研究结果表明:顺义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3a以后,新建人工林仍处于生境重建阶段,未完全达到稳定状态,退耕还林以后第3年新建林带中地面蜘蛛群落的稳定性高于第2年。退耕还林通过改变原有农田生态系统的植被种类、结构、人为管理等方式,使原有农田生态系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持续研究退耕还林对地面蜘蛛的类群变化的影响对生境受到干扰后生物群落变化过程的认识有理论意义。
姚润枝周在豹闫国增田作宝王朔李凯
关键词:退耕还林群落稳定性
板栗潜叶蛾研究初报
板栗潜叶蛾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内越冬,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10℃时,越冬代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平均气温15.5时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代幼虫期26.2天,蛹期8~10天,6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7月底至8月初第2...
陶万强王合陈凤旺关玲董立京贾建国
关键词:害虫防治天敌防治
文献传递
不同波长灯管应用于监测美国白蛾的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交道富恒果园设置了美国白蛾监测点,筛选和定制了9个不同波长的灯管进行监测美国白蛾的实验,以研究确定美国白蛾的敏感波长。试验结果表明:美国白蛾较为敏感的波段有335nm、345nm、351nm、362nm、368nm等,其中对351nm最为敏感。不同波长灯管诱捕到美国白蛾成虫雄虫数量远远高于雌虫数量。
李建光周在豹刘若思汪万春陶万强屈海学
关键词:美国白蛾
保护地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被引量:2
2004年
邢彦峰王合梁泊许跃东于小春陈凤旺
关键词:桃树保护地栽培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舞毒蛾防治技术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舞毒蛾的发生、危害和成灾分级指标、虫情监测调查、预测方法、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检查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舞毒蛾监测、预报与防治。
日本双棘长蠹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日本双棘长蠹在北京地区 1年发生 1代 ,以成虫在枝干、老翘皮和土缝中越冬。 3月底越冬成虫到枝干表面活动 ,成虫有多次交尾现象。幼虫 6月上旬开始化蛹 ,7月上旬第 1代成虫出孔活动 ,对白炽灯有趋性。板栗为日本双棘长蠹新寄主。防治上 ,在加强检疫和农业措施的基础上 ,4月上旬越冬代成虫危害盛期前、7月上旬成虫出孔活动时 ,用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5 0 0倍液或者 8%绿色威雷1 5 0 0倍液枝干喷雾 。
陶万强王合赵素华李秀林禹菊香李三东
关键词:日本双棘长蠹生物学特性钻蛀性害虫
北京西山地区火烧迹地森林人工更新研究
应用丰富度、多样性、相似度指标,衡量了火烧迹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与未过火林地做出了比较,讨论了北京西山地区火烧迹地土壤性质的变化与植被恢复之间的关系,并对火烧迹地森林的人工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火烧迹地土壤的土...
陈鹏飞吕林昭李继磊
关键词:土壤性质物种多样性植被恢复
文献传递
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被引量:32
2008年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新传入北京市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外多有报道,但缺少北京地区的相关确切资料,从2005年4月开始,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在试验区内,美国白蛾1a发生3代,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趋光性较强;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6—22时之间;第1代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777.4±204.4粒/头;越冬代卵孵化率最高,平均为98.8%;4~6龄幼虫在饥饿的情况下也会少量取食油松、侧柏等常绿树叶,但对用于铺设草坪的崂峪薹草,即使被饿死也不取食;第2代蛹的羽化率最高,平均为92.4%。
陶万强薛洋陈凤旺王合郭一妹赵洪林
关键词: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
北京地区黄栌胫跳甲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被引量:2
2013年
对北京地区黄栌胫跳甲( 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 )幼虫和蛹的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栌胫跳甲幼虫从4月中旬黄栌发芽期开始孵化,5月2日进入种群高峰期。5月17日幼虫已全部下树寻找化蛹场所;根据聚集度指标法可知,黄栌胫跳甲幼虫在黄栌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1wa0的m*-m回归模型为m*=-0.4991+0.9986m,相关系数r=0.9999,说明黄栌胫跳甲幼虫在食叶高峰期时,个体间相互排斥;Taylor幂法则回归模型为lgS2=-0.2926+0.95231gm,相关系数r=0.7694,说明黄栌胫跳甲幼虫种群密度越高,种群分布就越均匀;黄栌胫跳甲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高峰期,6月下旬化蛹结束;蛹主要分布在〉3-6cm的土层和距离树基部0.5-1.0m范围内,利用黄栌胫跳甲老熟幼虫入土化蛹和蛹的空间数量分布特征.可以在蛹期进行挖蛹防治。
袁菲宋秀芬刘曦陶万强卢文峰
关键词:均匀分布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