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76 被引量:526H指数:12
相关作者:张杰陶毅潘增第马建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9篇遥感
  • 8篇海浪
  • 7篇海岸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海岸带
  • 5篇海域
  • 5篇值模拟
  • 4篇同化
  • 4篇近海
  • 3篇遥感影像
  • 3篇正射校正
  • 3篇气候
  • 3篇邻近海域
  • 3篇南黄海
  • 3篇南极绕极流
  • 3篇内波
  • 3篇近海域
  • 3篇海底
  • 3篇海底地形
  • 3篇海浪模式

机构

  • 76篇海洋环境科学...
  • 6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烟...
  • 4篇国家海洋局海...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海洋沉积与环...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乔方利
  • 12篇杨永增
  • 12篇张杰
  • 11篇张杰
  • 8篇袁业立
  • 8篇陈红霞
  • 8篇尹训强
  • 8篇马毅
  • 7篇吕连港
  • 6篇刘善伟
  • 6篇张庆华
  • 6篇华锋
  • 6篇郭景松
  • 6篇刘娜
  • 5篇刘学海
  • 5篇于非
  • 4篇夏长水
  • 4篇曲媛媛
  • 4篇滕涌
  • 4篇王辉武

传媒

  • 35篇海洋科学进展
  • 5篇海洋科学
  • 5篇海洋学报
  • 3篇测绘通报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高技术通讯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应用数学和力...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岸工程
  • 1篇测绘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水下无人系统...
  • 1篇第二十届全国...
  • 1篇海洋监测高技...
  • 1篇我国近海油气...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7篇2003
  • 1篇2000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普里兹湾及邻近海域地转流及水文特征分析
在整理历次中国南极考察在普里兹湾及附近海域水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选取第15、16、18、21、25、26和27次科学考察即1998年12月-1999年1月、2000年1月、2002年1-2月、2004年12月、2009年...
林丽娜陈红霞蒲书箴
基于实测数据的全球波候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近20a(1993—2011年)卫星高度计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年平均海浪的空间特征及海浪的多年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海浪的大值分布路径与风场的大值分布有明显的一致性,风场是影响海浪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浪在北太平洋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在东北大西洋有弱的减小趋势,与此相反,西北大西洋的海浪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海浪在印度洋、大西洋的低纬度区域及太平洋东岸的低纬度区域有弱的增加趋势;在30°S~45°S的南太平洋区域增加趋势较强。
石永芳杨永增尹训强
关键词:有效波高
南黄海冷水域西部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的成因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重点分析了南黄海冷水域西部溶解氧(DO)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现象,并对DO浓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是调查海域DO分布的显著特征,且与SCM现象相伴生;DO垂直分布的最大值深度和量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温、盐是DO最大值层以上水体中氧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一定强度的温跃层形成之后,DO最大值层出现在跃层的下界附近,且其氧含量受控于跃层厚度和生物化学作用,并与跃层厚度呈正相关;底层较低的DO含量是底层水及沉积物中有机物分解耗氧的结果。同时,还成功解释了DO最大值处与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位置不吻合且量值不相关的原因,并提出了"DO净积累效应"的观点,不仅从时间跨度以及动态的角度上对DO最大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而且从理论上探讨了DO最大值层氧含量(或来源)的构成,指出自DO最大值层开始产生至观测之时该层之下、真光层以内水体中的生物化学作用(或Chl-a总产出)才与氧最大值密切相关。总体来看,水体层化和生物化学作用明显影响着夏季南黄海冷水域西部DO的垂直分布。
韦钦胜葛人峰王保栋臧家业
关键词:南黄海溶解氧
南极普里兹湾冰间湖成因的动力学解释
自西向东的南极绕极流在南极大陆附近感应一个反向(从东向西)的返回流。它在各个海湾处将受到局地地形影响而变形并产生一些局地的海洋现象。在线性近似条件下,本文求解了涡度方程构成的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证明这股返回流在普里兹湾湾口...
张庆华马艳曲媛媛
关键词:上升流南极绕极流动力学边值问题数值解
文献传递
黄海陆架锋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黄海陆架锋是影响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生态系统的一种关键的中尺度物理过程,对局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非常重要。不少学者也致力于黄海陆架锋的研究,通过分析观测资料和数值模拟,不断认识和揭示了陆架锋的产生机制及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同时,在锋区环流结构以及陆架锋与一些生态学现象的联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系统总结和归纳黄海陆架锋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陆架锋的生态效应和生态功能,并对今后黄海陆架锋区研究的着力点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开展锋区生态系以及锋区生态系统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希望成为海洋生态学中新的生长点,同时也为黄海海洋生态学的研究提供新课题。
韦钦胜吕新刚王宗兴王守强臧家业
关键词:陆架锋锋面环流结构生态效应
气候模式中海洋数据同化对热带降水偏差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本文采用海洋卫星观测海表温度(SST)和海面高度异常(SLA)数据,对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地球系统模式FIO-ESM(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Earth System Model version 1.0)中海洋模式分量进行了集合调整卡尔曼滤波(EAKF)同化,对比分析了大气环流、湿度和云量对海洋数据同化的响应,探讨了海洋同化对热带降水模拟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数据同化能有效改善海表温度和上层海洋热含量的模拟,30°S^30°N纬度带内年平均SST的绝均差降低60%。同化后大气模式模拟的赤道两侧信风得到明显改善,上升气流在赤道以北热带地区增强而在赤道以南热带地区减弱,热带降水模拟的动力结构更为合理,水汽和云量分布也更切合实际。热带年平均降水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在同化后均得到改善,赤道以南的纬向年平均降水峰值显著降低,降水偏差明显减小,同化后30°S^30°N纬度带内年平均降水绝均差降低35%。
陈辉尹训强宋振亚宋亚娟鲍颖乔方利
关键词:气候模式降水
环境-声场不确定性传递过程中代理建模方法
2018年
海洋环境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声场预报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之一。海洋环境参数和声场之间通常具有非常强的非线性关系,导致通过海洋环境参数的不确定性来计算声场的不确定性较为困难。传统使用的蒙特卡罗方法,需要多次运行声场计算模型,导致计算量过大。针对此,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项式-克里金方法(PC-Kriging)的代理建模方法,可以高效地计算海洋环境参数至声场之间的不确定性传递过程。该方法使用多项式方法来提取系统响应的全局趋势,使用克里金方法逼近局地响应。同时,基于标准失配测试模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从模型逼近精度以及传播损失概率密度函数(PDF)2个方面进行验证。结果表明:PC-Kriging代理建模方法在逼近精度上优于单独使用多项式或者克里金方法,传播损失PDF也与蒙特卡罗方法结果吻合得较好,适合用于环境-声场不确定性传递过程计算。
刘宗伟吕连港吕连港姜莹杨春梅黄龙飞
渤海南部沿岸水运移及渤黄海水体交换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2
2010年
针对渤海及附近海区的曲折岸线变化以及水文资料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特点,使用四维客观分析LOESS方法得到逐月气候态盐度场。结果表明:渤海南部沿岸水扩展和运移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沿岸水向渤海湾和莱州湾堆积,形成沿山东半岛龙口海岸东向爬行的水舌,该水舌在蓬莱水域向东扩展;夏季沿岸水向渤海中部冲溢,特别是在黄河口附近,其核心区厚度可达8 m,可扩展到119°30′E处,同时莱州湾内的沿岸水向湾内西部收缩。冬季渤海海峡呈现显著"北进南出"水交换态势;夏季渤海海峡定常流方式的水交换特征不明显。
张志欣乔方利郭景松于非
关键词:水交换
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是中国南大洋调查研究的传统优势海域与重点区域。围绕夏季表层水、冬季水、陆架水、绕极深层水、南极底层水、普里兹湾底层水、冰架水等研究海区主要水团的特征和分布,总结了前人在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基于调查资料开展的水团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研究表明,前人在对陆架水的示性指标界定上,将陆架水是否区分为高盐陆架水和低盐陆架水存在较大争议,在高盐陆架水和普里兹湾底层水的定义上存在重叠;目前尚没有证据表明绕极深层水向南可以伸展到普里兹湾的陆架区域,也没有发现在普里兹湾附近海域生成南极底层水的直接证据。
陈红霞林丽娜史久新
关键词:南大洋
基于MASNUM海浪预报系统的北印度洋波浪特征模拟与预报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基于MASNUM海浪数值预报系统的全球10 a后报数据库资料,分析了北印度洋区域波浪分布特征。由于该地区受季风控制显著,夏季波浪大于冬季;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比东部风大、浪大,在亚丁湾、索马里外海波浪最大。基于Janson-1卫星高度计有效波高观测资料,对MASNUM海浪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波高均方根误差在0.5 m左右,短期的24 h预报效果好于48 h和72 h,冬季好于夏季。另外,对预报误差进行了相应的概率分布分析。
杨永增孙玉娟王关锁王关锁滕涌
关键词:北印度洋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