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滨州学院化学与化工系

作品数:216 被引量:663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志亮董晨初耿玉宏张杰刘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理学
  • 35篇化学工程
  • 33篇文化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电气工程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生物学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0篇教学
  • 16篇纳米
  • 13篇原子
  • 12篇原子吸收
  • 12篇吸收光谱
  • 12篇光谱
  • 11篇原子吸收光谱
  • 11篇原子吸收光谱...
  • 11篇吸收光谱法
  • 11篇火焰原子吸收
  • 11篇光谱法
  • 11篇反应机理
  • 10篇火焰原子吸收...
  • 10篇火焰原子吸收...
  • 9篇离子
  • 9篇丙烯
  • 8篇电池
  • 8篇萃取
  • 8篇课程
  • 7篇大学生

机构

  • 203篇滨州学院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辽宁石油化工...
  • 4篇齐齐哈尔大学
  • 4篇山西大学
  • 4篇山东省黄河三...
  • 3篇长春工业大学
  • 3篇聊城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济南大学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 2篇枣庄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德州学院

作者

  • 25篇张士国
  • 19篇贾冬梅
  • 19篇李大枝
  • 18篇刘元伟
  • 16篇卞贺
  • 16篇王彩红
  • 15篇杨仲年
  • 14篇刘国霞
  • 14篇谢彦
  • 14篇肖忠峰
  • 14篇解胜利
  • 11篇徐秋红
  • 11篇夏道宏
  • 10篇李跃金
  • 10篇苟建霞
  • 9篇宋明芝
  • 9篇张长花
  • 9篇李长海
  • 9篇裴玲
  • 8篇赵西梅

传媒

  • 26篇滨州学院学报
  • 16篇应用化工
  • 13篇计算机与应用...
  • 13篇广东化工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化工新型材料
  • 5篇光谱实验室
  • 4篇化工时刊
  • 4篇广州化工
  • 4篇潍坊教育学院...
  • 3篇化学学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原子与分子物...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广东微量元素...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化学工程师
  • 2篇化学通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25篇2013
  • 34篇2012
  • 39篇2011
  • 24篇2010
  • 16篇2009
  • 17篇2008
  • 14篇2007
  • 9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2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ATEX编制本科毕业论文模板被引量:3
2015年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环节,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和质量总检查,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基于WORD毕业论文模板的不足,设计制作了基于LATEX系统的毕业论文模板。新模板具有开源、系统稳定等优点,能够缩短排版时间,生成符合学位论文规范的学术论文。
王海军张圣燕
关键词:LATEX毕业论文
二甲基硫醚与过氧化氢反应机理的研究及溶剂效应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_3SCH_3与H2O_2的微观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计算所得的键鞍点电荷密度的变化情况也确认了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反应共分2步进行,主要经历了O对S的进攻、H转移以及O-O键断裂的历程。并分别考察了其在水中和甲苯的溶剂效应。结果表明,溶剂效应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并使过渡态红外光谱蓝移。
张士国卞贺吴守夏道宏
关键词:二甲基硫醚过氧化氢反应机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溶剂效应
化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2年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向工程教育靠拢。工程人才的培养应从工程教育理念出发,通过对化工专业的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实践体系、教学与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工程性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验能力,增强毕业生在化工行业的竞争力。
刘元伟董晨初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
水中花园的形成方法及条件
2006年
刘欣华
关键词:玻璃容器花园玻璃棒水槽
硼酸盐玻璃中Eu掺杂对Ag纳米颗粒的析出机制及其发光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Ag共掺的硼酸盐玻璃,利用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等研究了玻璃中网络形成体B2 O3含量变化和Eu离子共掺对于Ag在基质中赋存状态的影响。在Eu-Ag 共掺玻璃的吸收光谱中发现,随着B2 O3含量的增加,Ag纳米颗粒在410 nm附近的宽带吸收强度逐渐下降;玻璃在340 nm光源激发下,位于350~600 nm的蓝绿光区出现一个Ag分子团簇的宽带发光,且其发光强度随B2 O3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在Eu或Ag单掺的玻璃中可分别观测到微弱的Eu3+或Ag分子团簇的本征发射,而Eu-Ag共掺样品中Eu3+和Ag分子团簇的发光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并且Eu离子浓度的增加促进了Ag纳米颗粒在410 nm附近的宽带吸收。对Eu离子的添加促进 Ag 纳米颗粒析出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同时,由于 Eu3+的5 D0→7 FJ 的电子跃迁发射为橙红光,Ag纳米团簇可发射蓝绿光甚至黄光,因此通过玻璃结构的调控和 Eu离子掺杂浓度的调节可以实现玻璃的白光发射,这有望成为潜在的白光LED用玻璃照明材料。
刘志亮焦清邱建备
关键词:AG纳米颗粒硼酸盐玻璃配位结构白光
CH3SCH3在Fe+作用下的脱烷基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方法,在6-311++G(d,p)和DGDZV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H3SCH3在Fe+作用下的脱烷基化的四重态和六重态微观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结果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找到了三条可能的反应通道,对结果的分析表明:对于六重态的反应体系,二甲硫醚的脱甲烷化反应主要经历了四个基本步骤,即先驱复合物、C—S活化、(-H转移和非反应性的分裂.对于四重态的Fe+/CH3SCH3反应体系,含有C—S和C—H插入反应的两个路径都可以导致脱甲烷反应的发生,其中C—S插入反应路径的能垒较低,是主要反应通道.
张士国卞贺李大枝于宏超夏道宏
关键词:二甲基硫醚反应机理密度泛函
超临界CO_2萃取大豆油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针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萃取时间、颗粒度)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单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最优条件:温度45℃、压力25MPa、颗粒度50目、萃取时间60min。大豆中油的萃取率可高达21.48%;各因素影响大豆油萃取率的主次顺序为:颗粒度>压力>萃取时间>温度。
李跃金赵荣芳李丹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大豆萃取率
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总黄酮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的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冬枣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和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再利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提取冬枣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0(g/mL),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90min,酶用量4mg/g。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可达2.45%。同时得到各影响因素对总黄酮提取率的显著性影响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料液比。
张圣燕张成
关键词:纤维素酶总黄酮
关于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启示被引量:1
2014年
学校应如何面对越来越普遍的大学生恋爱现象,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立足于当代特征,针对大学生观念的变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恰当有效的教育及严格的学校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
金志杰王洪运李芳
关键词:情感教育恋爱现象学生管理
一种新型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ZnSiO3与Mg(OH)2复配成复合阻燃剂,研究了阻燃剂用量对PVC的阻燃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配方为:PVC 100份,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0份,有机锡稳定剂1份,偶联剂1份,硬脂酸钙1份,复合阻燃剂20份[ZnSiO3∶Mg(OH)2=1∶9],在此条件下,样品的氧指数可达31.8,且对PVC的物理力学性能影响很小。
刘元伟马艳张红红阴军英杨仲年李万年
关键词:PVCMG(OH)2复合阻燃剂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