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

作品数:552 被引量:3,509H指数:29
相关作者:夏江宝孙景宽王平李玲谢文军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恢复生态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7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8篇农业科学
  • 115篇生物学
  • 9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6篇历史地理
  • 37篇文化科学
  • 27篇经济管理
  • 18篇天文地球
  • 12篇文学
  • 8篇水利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哲学宗教
  • 5篇建筑科学
  • 5篇社会学
  • 5篇理学
  • 4篇政治法律
  • 3篇艺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2篇黄河三角洲
  • 114篇土壤
  • 43篇湿地
  • 29篇贝壳堤
  • 28篇胁迫
  • 27篇盐碱
  • 27篇植物
  • 26篇柽柳
  • 25篇生态
  • 25篇水分
  • 23篇植被
  • 18篇污染
  • 18篇黑水城
  • 17篇萌发
  • 16篇群落
  • 15篇幼苗
  • 14篇盐碱地
  • 14篇云斑
  • 14篇天牛
  • 14篇碱蓬

机构

  • 549篇滨州学院
  • 71篇山东农业大学
  • 56篇中国矿业大学...
  • 42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山东省林业科...
  • 17篇中国林业科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烟...
  • 1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鲁东大学
  • 9篇青岛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铜仁学院
  • 5篇滨州职业学院

作者

  • 112篇夏江宝
  • 66篇陆兆华
  • 65篇孙景宽
  • 55篇刘京涛
  • 49篇田家怡
  • 34篇李建庆
  • 32篇陈印平
  • 31篇赵西梅
  • 30篇赵艳云
  • 30篇谢文军
  • 28篇杜立晖
  • 28篇刘庆
  • 26篇杨红军
  • 25篇宋爱云
  • 23篇梅增霞
  • 23篇李沈阳
  • 22篇董林水
  • 22篇于祥
  • 21篇刘俊华
  • 20篇李田

传媒

  • 34篇生态学报
  • 34篇滨州学院学报
  • 2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9篇水土保持通报
  • 16篇湿地科学
  • 13篇生态学杂志
  • 12篇土壤通报
  • 1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0篇安徽农学通报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植物生态学报
  • 8篇东岳论丛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海洋湖沼通报
  • 6篇环境科学与技...
  • 6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30篇2023
  • 37篇2022
  • 31篇2021
  • 18篇2020
  • 29篇2019
  • 25篇2018
  • 33篇2017
  • 21篇2016
  • 30篇2015
  • 30篇2014
  • 45篇2013
  • 34篇2012
  • 29篇2011
  • 44篇2010
  • 57篇2009
  • 30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5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和恢复对芦苇光合特征的影响
2023年
湿地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在退化恢复过程中芦苇净光合速率等参数的变化,及影响芦苇净光合速率的土壤和植物因素。恢复的滨海湿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和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表明滨海湿地恢复有利于土壤水盐条件和氮营养的改善。与退化湿地相比,恢复湿地显著提高了芦苇叶片的生理性状,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 2浓度、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在滨海湿地退化和恢复过程中,芦苇的净光合速率正相关于土壤含水量、总氮以及叶片其他指标,而负相关于土壤电导率,表明滨海湿地恢复导致的水盐条件和营养改善促进了芦苇的光合作用,进而导致地上生物量碳固持的增加。本研究通过探究滨海湿地动态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提高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固持提供了理论参考。
邵鹏帅王美琦赵丽莹
关键词:芦苇光合作用叶片生理特性水分利用效率
吕剧起源诸问题研究述辨被引量:2
2014年
吕剧研究至今有60余年历史,研究者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关于吕剧的艺术之源,有较为明确的琴书和笼统的民间说唱艺术两种说法;关于吕剧起源的时间,有1880年、1900年前后、1901年、1909年、1911年、1913年、1915年左右和清末八种观点;关于吕剧的发源地,主要有博兴、广饶和博兴广饶说三种说法;关于吕剧的创始人,有孙中新、时殿元、张连俊和群体说四种说法;关于吕剧名称的由来,有谐音说、情节说、乐器说和剧目说四种说法。在没有确凿史料记载和老艺人逐渐故去的情况下,关于吕剧起源诸问题可以采取模糊的说法。
李沈阳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吕剧民间音乐文化
温度和粒径分布对贝壳砂土壤水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阐明贝壳砂及其粒径组成对温度的响应规律,探讨贝壳砂的土壤蓄持水分能力,在30℃和50℃条件下,测定分析原生境贝壳砂及其不同粒径贝壳砂土壤水分随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种模拟温度下,贝壳砂涵蓄水分的潜能和失水率均低于潮土类,贝壳砂在高湿阶段脱水过程缓慢,蓄持水分能力强。贝壳砂和潮土类土壤水分随烘干时间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表现为土壤水分含量高、失水率大的瞬变阶段,曲线变化平缓的渐变阶段和土壤达到恒重的平稳阶段。30℃和50℃条件下,贝壳砂的粒径由细变粗,饱和水分失水时间越长,贮蓄水分的能力增强,但失水率也随之增大,束缚水分能力弱,持水能力降低。受基质本身颗粒形状差异的影响,不同粒径河沙则表现出完全相反的变化规律,表现为粉粘粒、细砂粒的河沙保水性较好,粗砂粒次之,石砾最差。不同粒径河沙和贝壳砂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类似,30℃条件下土壤水分随烘干时间先平缓渐变后陡直瞬变,50℃条件下则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规律。土壤蓄持水分潜能除了与土壤类型、粒径分布密切相关外,还与温度变化以及土壤本身的水分含量有关。
朱丽平夏江宝赵自国高源赵艳云李田
关键词:温度粒径分布土壤水分持水性蓄水
盐碱胁迫对两种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7
2012年
以纤维高粱和普通高粱种子为材料,将NaCl、Na2SO4和NaH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15种盐度和碱度各不相同的复杂盐碱条件,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了混合盐碱胁迫对两种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讨两种高粱种子和幼苗的耐盐碱能力及在盐碱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盐低碱环境促进了两种高粱种子的萌发;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高粱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而纤维高粱的累积萌发率下降幅度较普通高粱小,表明纤维高粱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性略高于普通高粱。在高粱幼苗生长过程中,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强,两种高粱的幼根和幼芽长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盐度对两种高粱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幼苗长均有极显著影响,盐度与pH相互作用对两种高粱的幼根长有极显著影响。
何磊陆兆华管博赵艳云王睿彤刘洋
关键词:高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PH盐度
莱州湾南岸高、中和低密度柽柳林地土壤理化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为了探讨莱州湾南岸滩涂上不同密度柽柳林(Tamarixchinensis)地的土壤理化性质,以山东昌邑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内的低密度(2 200株/hm2)、中密度(3 600株/hm2)和高密度(4 900株/hm2)柽柳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采集0~30 cm深度和30~6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结构上,3种密度柽柳林地上层(0~30 cm深度层)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各种养分含量显著大于下层(30~60 cm深度层)土壤,而上层土壤容重、含水量、含盐量和pH则显著小于下层土壤;中密度柽柳林地的0~60 cm深度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和各种养分含量都相对最大,低密度柽柳林地的相应指标都相对最小;在3种密度柽柳林地中,土壤容重分别与毛管孔隙度、含水量显著负相关,土壤含盐量和pH分别与有机质含量、总有机碳含量以及各种养分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与土壤各种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柽柳林密度可以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中密度柽柳林改良滩涂土壤的效果相对最佳,其能改善滩涂土壤的物理结构,提升土壤贮存、供应养分能力,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
董聿森夏江宝陆兆华刘京涛宋爱云房颖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柽柳
黄河三角洲引黄灌区不同植被类型的蓄水保土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探讨引黄灌区不同植被类型的防风固沙、蓄水保土及改良土壤效应,以黄河三角洲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池段内的杨树林、冬枣经济林、杨树+大豆农林间作和玉米农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水蚀量、风蚀量、土壤水文物理参数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侵蚀深度和侵蚀模数均低于裸地。杨树+大豆农林间作抵抗风蚀能力最好,其次是杨树林;冬枣林和农林间作抵抗水蚀能力好于玉米地和杨树林。发生风蚀和水蚀的月份分别以3-4月和7-8月为主。(2)植被恢复措施明显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蓄水性能,土壤表层的蓄水能力好于20-40cm土层。冬枣林蓄水能力较高,农林间作涵蓄有效水分较弱。土壤渗透性能表现为:玉米地>杨树林>冬枣林>杨树+大豆间作。(3)植被恢复措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土壤表层养分含量高于20-40cm土层。农林间作的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最高,其次为冬枣林和玉米地;冬枣林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其次为玉米地和农林间作,杨树林在改善土壤养分效能方面较差。综合来看农林间作在引黄灌区沉沙池段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和改良土壤效应。
王贵霞夏江宝孙宁宁王景元庞启航刘翠丽
关键词:引黄灌区植被类型水蚀风蚀蓄水保土
贝壳砂生境干旱胁迫下杠柳叶片光合光响应模型比较被引量:67
2013年
以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3年生杠柳(Periploca sepium)苗木为试验材料,模拟设置贝壳砂生境下的4种水分梯度,利用CIRAS-2型光合作用系统测定杠柳叶片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的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采用4种光响应模型进行拟合分析,以比较贝壳砂生境干旱胁迫下适宜的光响应模型,探讨最佳光响应模型参数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规律。结果表明:4种模型对杠柳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过程拟合效果的优劣顺序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后3种模型均为没有极值的函数,故不能很好地拟合光响应曲线光抑制过程,并不能直接求解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光响应参数拟合效果最佳表现为: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暗呼吸速率(Rd),直角双曲线模型的光补偿点(LCP),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Pnmax和LSP。4种光响应模型对干旱胁迫具有不同的适应性,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适应各种水分条件,直角双曲线模型和指数模型较适合轻度干旱胁迫条件,非直角双曲线模型较适合重度干旱胁迫条件。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光响应参数表观量子效率(AQY)、Rd和LCP先升高后下降,净光合速率(Pn)、Pnmax和LSP逐渐下降。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LSP分别比对照下降5.2%、16.3%和34.5%,Pnmax分别比对照下降17.8%、39.0%和59.0%。水分充足条件下,杠柳叶片光能利用最强,光照生态幅最宽;重度干旱胁迫下,杠柳叶片表现出明显的光饱和、光抑制现象,光能利用减弱,光合能力受到较大限制。
王荣荣夏江宝杨吉华赵艳云刘京涛孙景宽
关键词:光响应模型净光合速率光合参数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15年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碳氮影响的生态效应,以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白蜡+棉花(FC)、香花槐+棉花(RC)、竹柳+棉花(SC)、白蜡林(F)、竹柳林(S)等5种造林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各造林模式土壤的碳氮形态及分布特征,为重度退化刺槐林的经营改造和造林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的可溶性总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高于裸地,农林间作高于纯林,其中SC模式含量最高,其次为FC和RC模式,而F和S纯林模式较低;5种造林模式不同土层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0—20 cm高于20—40 cm。(2)农林间作模式0—40 cm土层的可溶性全氮和可溶性有机氮平均含量均高于纯林模式,其中SC模式的含量最高。FC、SC和S纯林模式0—2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分别为其1.4、1.5和2.7倍;而RC模式20—4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高于0—20 cm土层。(3)5种造林模式中,除F纯林土壤硝态氮低于裸地外,其他造林模式下的土壤各种氮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裸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全氮和铵态氮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表明农林间作模式可显著提高重度退化刺槐林皆伐后土壤中有效态碳、氮含量,其中SC模式改良效果较好,而纯林模式较差。
夏江宝陈印平王贵霞任加云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模式
原子荧光光谱法研究贝壳堤岛贝壳沙中As的空间分布特征
2013年
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贝壳沙中As元素含量,研究了As在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贝壳沙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贝壳沙中As与其他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并对影响其含量与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贝壳沙样品中As的含量范围为0.78~8.76mg·kg,平均值为3.11mg·kg~,整体上处于清洁的水平。贝壳沙中As含量有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贝壳沙粒径大小也影响贝壳沙中As的含量,贝壳沙粒径越小,As含量越高,且不同粒径贝壳沙中As含量差异显著(P≤o.05)。贝壳沙中As与全磷(to-tal phosphor,TP)和全钾(total potassium,TK)以及Cu,Zn,Mn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Fe的相关性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贝壳沙中As主要来自于风化后的贝壳沙对环境中As元素的吸附与固定而非贝壳形成过程中对该元素的富集作用。
刘庆赵西梅谢文军孙景宽夏江宝陆兆华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原子荧光光谱
山东省寿光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被引量:18
2009年
对山东省蔬菜种植基地寿光市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单因子评价与综合评价,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利用Aregis的地统计分析模块做图。结果表明:寿光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除汞元素达到中等的变异外,其余7种元素的变异系数均较小,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不符合标准的正态分布。Zn、Pb、As和Hg4种元素单项污染指数P。值均小于1,其余4种元素(Cu、Cd、Cr、Ni)分别有4、1、1、52个样点的Pi值大于1,分别占总样点数的0.68%、0.17%、0.17%和8.7%。寿光市土壤环境质量的内梅罗指数计算结果为0.35—1.33,平均值为0.94。寿光市表层土壤约有97.7%的样点属于清洁或尚清洁的水平,仅有2.3%的样点处于轻度污染的级别。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寿光市表层土壤环境质量较好,符合无公害蔬菜种植的要求。
刘庆杜志勇史衍玺战金成庞绪贵
关键词:重金属环境质量
共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