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品数:510 被引量:920H指数:11
相关作者:徐秋燕吴紫维梅帆钱晶晶吴倩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61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7篇轻工技术与工...
  • 48篇化学工程
  • 37篇文化科学
  • 25篇一般工业技术
  • 12篇历史地理
  • 11篇经济管理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电气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0篇织物
  • 61篇纤维
  • 53篇纺织
  • 43篇电纺
  • 42篇织造
  • 39篇静电纺
  • 37篇纺丝
  • 36篇纳米
  • 30篇纱线
  • 29篇非织造
  • 28篇染色
  • 27篇电纺丝
  • 27篇面料
  • 27篇静电纺丝
  • 26篇针织
  • 25篇纳米纤维
  • 22篇染料
  • 22篇教学
  • 21篇纺纱
  • 19篇课程

机构

  • 505篇武汉纺织大学
  • 35篇天津工业大学
  • 25篇东华大学
  • 10篇广东省均安牛...
  • 10篇台巨纺织(上...
  • 5篇湖北枫树线业...
  • 5篇稳健医疗(武...
  • 4篇恒天嘉华非织...
  • 3篇苏州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3篇武汉软件工程...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制浆造纸...
  • 3篇湖北达雅生物...
  • 3篇欣龙控股(集...
  • 3篇湖北金龙新材...
  • 2篇迪肯大学
  • 2篇国防科学技术...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2篇江南大学

作者

  • 29篇张如全
  • 27篇陈益人
  • 26篇刘延波
  • 22篇李建强
  • 16篇李强
  • 15篇李斌
  • 14篇邓中民
  • 14篇曹根阳
  • 12篇夏治刚
  • 12篇徐卫林
  • 11篇张尚勇
  • 10篇陈军
  • 10篇龚小舟
  • 10篇陈志军
  • 8篇蔡光明
  • 8篇徐秋燕
  • 8篇曹新旺
  • 7篇邹汉涛
  • 7篇黄年华
  • 7篇吴紫维

传媒

  • 58篇武汉纺织大学...
  • 49篇纺织学报
  • 33篇针织工业
  • 26篇服饰导刊
  • 21篇上海纺织科技
  • 19篇毛纺科技
  • 19篇纺织科技进展
  • 19篇纺织工程学报
  • 18篇纺织导报
  • 18篇产业用纺织品
  • 18篇纺织服装教育
  • 17篇现代纺织技术
  • 12篇印染
  • 12篇天津工业大学...
  • 9篇成都纺织高等...
  • 9篇丝绸
  • 8篇染整技术
  • 7篇轻纺工业与技...
  • 6篇化工新型材料
  • 5篇纺织高校基础...

年份

  • 17篇2025
  • 64篇2024
  • 51篇2023
  • 23篇2022
  • 35篇2021
  • 26篇2020
  • 23篇2019
  • 28篇2018
  • 43篇2017
  • 44篇2016
  • 38篇2015
  • 37篇2014
  • 42篇2013
  • 27篇2012
  • 7篇2011
5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竹笋壳纤维碱氧一浴法短流程脱胶工艺优化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优化竹笋壳纤维脱胶工艺,采用碱氧一浴法对竹笋壳纤维进行脱胶,以脱胶率为评价指标,设计正交试验,得到了提取竹笋壳纤维脱胶的最优方案。即,氢氧化钠20 g/L,过氧化氢20 mL/L,浴比1∶40,90℃恒温水浴处理3.5 h,此时脱胶率为56.71%。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竹笋壳纤维中的大部分胶质被去除,纤维素含量明显提高。此方法可为生产优质竹笋壳纤维,制造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纺织工业原料提供参考。
高敏刘拯吴雨阳杨银芝曹新旺
关键词:脱胶率碱氧一浴法韧皮纤维
邮票中的纺织女工及国棉一厂的信息解析
2021年
1引言:邮品中的纺织女工和国棉一厂1955年初,中国人民币币值实行改革,原1万元改为1元。邮电部于当年11月3日发布命令,决定自1956年1月1日起停止出售旧币值邮票,改用新币值邮票。1955年6月25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纪31.1-1《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单枚纪念邮票,该套邮票成为中国人民邮政以新币值发行的第一套邮票。这枚8分的雕刻版邮票,画面上是男女两个工人的形象,右边的女工人臂上戴有红十字的白袖章,左边的男工人则身背药箱,右手上举,似正在招呼大家,反映了要求大家都来学习卫生常识这一主题。
李岱祺杨琴李建强
关键词:卫生常识人民币币值中国红十字会邮票纺织女工红十字
反诘法在《中国古代纺织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被引量:3
2013年
公选课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校一直探讨的课题,现基于《中国古代纺织工程》教学中反诘法应用的成功案例,对反诘法课程设计、在《中国古代纺织工程》中应用的原因及其四个教学案例进行详细论述,为纺织史等公选课教学改革做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探讨。
李强李建强
关键词:公选课
木棉纤维的碱处理及其对靛蓝染料染色性能研究
通过常温和高温碱处理对木棉纤维进行表面处理,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衍射光谱、上染率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常温碱处理和高温碱处理去木棉纤维表面形态、化学结构、结晶度及对靛蓝染料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当碱液浓度为1 g/L...
梅帆刘柳甘厚磊田磊李月焦玉淼易长海
关键词:木棉纤维碱处理靛蓝染料染色性能
法国亚麻纤维化学成分和纤维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法国亚麻纤维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其化学组分分别为:脂蜡质1.06%、水溶物2.96%、果胶3.45%、半纤维素19%、纤维素66.6%、木质素4.22%、灰分0.68%;对比发现法国亚麻纤维的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比国产亚麻纤维含量高;脂蜡质、水溶物和木质素含量比国产亚麻纤维含量低;灰分含量差异不大。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法(XRD)等分析方法测定法国亚麻纤维微观形态结构和超分子结构,可知:法国亚麻纤维的内部分子结构紧密,纤维大分子在结晶区中排列较整齐,其取向度、结晶度比国产亚麻纤维稍高。通过对法国亚麻纤维成分和超分子结构形态的分析与研究为制定绿色环保的脱胶方案提供依据。
孙冬阳张亭亭邬淑芳何力陈益人
关键词:亚麻纤维取向度结晶度
姜黄素墨水的制备及其对全棉无纺布的数码印花被引量:2
2023年
以姜黄素、曲拉通X-100、多元醇、聚氨酯为主要成分制备墨水,并采用喷墨与焙烘工艺制备印花全棉无纺布,探讨了各主要成分对墨水黏度、表面张力、粒径等理化性质的影响,优化了墨水配方。研究表明:曲拉通X-100可将姜黄素稳定分散于水溶液中,并使溶液表面张力达到喷墨要求;丙三醇有利于提高墨水保湿性;聚氨酯能显著改善印花织物色牢度。优化的墨水处方为:5 mmol/L姜黄素,曲拉通X-10012.5%,乙醇8%,乙二醇6%,丙三醇6%,聚氨酯15%,抗菌剂0.1%。制备的墨水能稳定存储60 d;印花无纺布呈亮黄色,花型清晰,手感柔软,各项色牢度均达到4级及以上。
高亢梁雁姜会钰邢铁玲纪华徐操林李青
关键词:喷墨印花姜黄素
基于正交试验的超声波染色工艺参数优化
2018年
超声染色可以降低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提高染色效率。优化超声染色工艺参数是超声染色工艺设计与生产控制的关键。以超声波频率、染色温度、染料质量分数与染色时间为优化工艺参数,织物上染率为优化目标,利用正交试验对纯棉织物超声波染色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优化结果如下:超声波频率为30kHz、染色温度为45℃、染料质量分数为2.5%、染色时间为40min。
王艳刘虎
关键词:超声波染色正交试验工艺参数
基于垂面串套的三维纬编针织结构设计与工艺被引量:2
2022年
针织功能面料实现保暖的方式之一就是从结构上增加面料层数,空气层类面料就是通过向中间衬入纱线来增加保暖。为有效改善这类织物的防抽拔及抗钩丝性能,使处于中间层的填充纱线在织物垂面串套,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维针织物,设计一种垂面串套的三维纬编针织结构,并对所设计结构进行计算机模拟,在大圆机上完成编织工艺。结果表明,模拟清晰表达了垂面串套三维针织结构,编织工艺原理设计为织物的成形提供了实现的可行性,依此实现了该新型结构织物的编织。
郑小号张新斌朱三童吴济宏
关键词:针织面料
杨树絮纤维的形貌分析及保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6
2016年
在分析杨树絮纤维微观形貌和纺纱特性基础上,将杨树絮纤维与聚丙烯长丝复合制备非织造布保暖材料。系统测试该织物克重、厚度和断裂强力,表征该织物的克罗值、保温率和导热系数等保暖参数,结果表明随着杨树绒毛纤维的加入,该复合织物的厚度有所增加,保暖性能显著提高,但是机械性能有所下降。
刘娟徐正林曾贝妮陈悟
关键词:复合非织造布保暖材料
环锭纺纱线结构的演化与创新发展
2025年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纺织品性能需求的增加,作为纺织品基础材料的纱线在环锭纺生产技术创新方面发展迅速,在原料适应性、生产效率和纱线品质上均优于其他纺纱技术。基于此背景,文章主要介绍并分析了传统环锭纺和新型环锭纺纱技术的原理及纱线结构,指出加强对加捻三角区的控制为主流环锭纺纱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新型环锭纺的装置加装、纱线结构和多物理场提升成纱质量。最后,文章对环锭纺纱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工艺研发和改进提供新思路。
卢馨蕊李潇张文清张瑞成唐华伟彭昊刘可帅
关键词:环锭纺纱线结构加捻三角区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